今天是: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3年第2期>>工作研究
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13-12-10 16:14:13       作者:周晓英       来源:区委编办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精神和省、市的统一部署,我办将充分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准备,围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关情况进行宣传解读,力求全区各部门(单位)及干部群众了解改革相关政策规定,增强改革的理解与拥护、支持改革的认知和共识,营造全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作出的重要部署,是继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之后不断完善改革总布局又一重大决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事业单位广泛分布在教育、卫生、文化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领域,是政府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公益服务是民生的基本内容,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必然会积累民生方面的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只有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从需求结构看,通过改革,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和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公益服务的需求,有利于扩大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从产业结构看,公益事业基本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通过改革,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将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拉动的转变。从要素投入结构看,事业单位是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通过改革,不断发展壮大公益事业,提高事业单位的质量和水平。

(三)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通过改革,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微观事务交给事业单位,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到公益事业发展上,加强对公益事业的政策引导、总体规划和有效监管,同时明确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更好地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目标。

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改革不是简单地减人、减机构、甩包袱,更不是把事业单位搞小变弱。

(一)解决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明显进展,但社会事业总体上相对滞后,公益事业历史欠账较多,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效率不高,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公益事业。

(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需要。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人们对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就需要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发展公益事业。

(三)强化政府“保基本”的需要。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公平公正的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落实和强化政府这一重要职责,就需要以促进发展为目的,通过改革和完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投入、调整支出结构等改革措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发展关系基本需求的公益服务,加快发展农村地区公益事业,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益服务水平差距,确保公益服务公平公正。

检验这项改革成败的标准,就是要看它是否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专门人才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公益事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有利于事业单位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和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

(一)改革的总体目标。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二)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改革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总体目标,明确了改革努力的方向,描绘了改革的蓝图;阶段性目标,明确在分类的基础上,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规划了改革清晰的路线图。两者之间是远近结构、梯次推进、分步实施的关系。

四、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

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改革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后,只有这类单位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

(一)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行政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减少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对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是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事业单位人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同时,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   

(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项改革对于更好地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至关重要,其根本任务是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五)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

(六)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

(七)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加强事业单位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

五、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并非“另起炉灶”

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是政事分开,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将这类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是事企分开,改革的方向是转企改制。这两类改革是整个改革的“小头”,都有过渡期,逐步改革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