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3年第2期>>工作研究
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0 16:15:08       作者:杨霞       来源:区人社局

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2006年以来,国家人事部相继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2007年人事部联合教育部、科技部等十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实施意见》等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础性文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提供了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依据。通过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运作情况的调查,在实际操作中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国家以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为出发点,设计通用的岗位等级、结构比例和任职条件等,以便规范管理、确定工资待遇等的制度。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做好岗位设置,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因此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建立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到位的迫切需要。

第二,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有利于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能够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为了改革单位用人制度,努力形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对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社会事业也有序和谐的发展,但是,事业单位管理与公务员管理相比,无论是制度建设、组织建设,还是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都明显落后,已成为社会事业深入发展和社会协调进步的阻碍性因素。

(一)对岗位设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从事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人员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认识不够充分,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岗位管理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运行规律和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促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没有认识到岗位管理在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往往担心既得利益受到损害,担心原有人员结构比例失调,担心“双肩挑”人员不能就高兑现工资。由于思想上存在不到位的认识,出现了不敢触及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象,对政策执行不到位,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

(二)岗位设置与现行编制管理不搭配

作为岗位设置重要依据之一的事业单位编制虽说实行了总量控制,但未按照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等明确区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分类核定编制数,人员结构管理也只是停留在近年部分单位新近人员的指导上。而且,现有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编制是在其机构成立时核定的,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事业发展,单位规模、职能变化了,而编制却未及时调整。

(三)岗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现行的岗位管理还是宏观管理,没有符合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一是管理办法陈旧。目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主要是参照公务员的一些管理办法,以及沿袭以往事业单位的一些管理办法,缺乏符合新时期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例如部分全额拨款业单位,单位自主用人,但其经费全部或大部分由财政核拨。这种国家出钱,单位用人的模式,使其在岗位设置方面缺乏自我约束。在单位取得资格人数超过结构比例控制数的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索要岗位职数增加岗位,而不是从单位事业发展和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方面考虑合理设置岗位。二是岗位管理混乱。目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人员岗位难以严格区分。事业单位人员岗位的确定,多数人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但也有部分人员不是按专业技术职称确定的岗位,而是根据工作需要,结合个人某方面的特长安置岗位。如专业技术人员在工勤岗位工作,工勤人员在技术岗位工作,有的工勤人员甚至还在管理岗位上工作。

三、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进思想认识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进行的最重要、最复杂、最艰难的改革之一。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是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的基础性工作,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起主导性作用。针对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从事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人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理解不充分的行为,要加大政策的宣传解释,进行重点教育,将政策讲入心、讲入脑,使其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增进认识。同时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灵活运用政策,采取“先入轨、后完善”的措施逐步推进,努力争取单位支持。

(二)按需确定岗位结构比例,严格区分三类人员

在确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技人员、工勤技能人员三类岗位比例结构时,应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依据工作性质、规模大小、效益高低、发展潜力等要素来综合考虑,防止和避免因人设岗,其基本原则是:专业性较强的事业单位,应“弱化两头,强化中间”,即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较少,专业技术岗位较多,以体现客观性、专业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管理职能较强的事业单位,应“强化管理,兼顾其它”,即管理岗位较多,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较少,尤其是工勤技能岗位要少之又少,以体现管理职能,管理效率,减少闲杂人员,降低工作成本;对上述两类事业单位中的工勤技能岗位设置应最大限度地进行压缩,鼓励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确保主体岗位占绝对总量。

(三)完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当前,可从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福利、岗位聘任、激励和人才评价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一是以机构编制为基础,科学设置人员岗位。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是根据其职能,由编制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核定的,其本身就体现了职能需求、工作需求、实际需求,兼顾了地方行业特点。因此,岗位设置管理必须在核定的编制员额内实施,建立编制管理与岗位管理相一致的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应充分考虑岗位、业绩、能力等多种分配因素,将以岗定酬、以绩定酬与以才定酬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激发各类岗位人员的活力。二是完善岗位聘任制度。事业单位中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一律实行聘任制。其中,事业单位领导的任用要改变单一的委任制,在严格干部管理权限的前提下,结合单位实际,按规定的程序,采取竞争择优、招考聘任和选举聘任等多种形式予以聘任,实行任期制。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要以评聘分开、竞争上岗为重点,激活用人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三是完善激励制度。包括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任期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形成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体系。对专业技术岗位来说,特别要研究同级职务不同等级的设置办法和评定制度,以便在同级职务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鼓励钻研业务,鼓励技术创新,鼓励岗位奉献,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形成人人讲奉献、人人能奉献的优良氛围。四是完善人才评价制度。重点要革新职称评价、业绩评价制度,完善综合评价办法。在吸取以往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价办法,使之客观、公平、公正,便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