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   您是第 1485700 位访问者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5年第3期>>工作探索
聚焦优质均衡 落实立德树人 
奋力谱写大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4-03 13:32:00       作者:刘华贵 曾田英 宋武利       来源:区教体局  点击次数:52
上一篇:推进城乡环境治理 共建幸福宜居东城下一篇: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大安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 刘华贵

大安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学 曾田英

大安区教育和体育局党政办公室主任 宋武利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教育体育局的关心指导下,大安区教育和体育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锚定“打造特色教育强区,建设川南职教强区,创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学校布局,均衡资源配置,健全保障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全力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迈进“优质均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新时代大安更加出彩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一、坚持党的领导,统筹谋划形成创建工作凝聚力

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民生上抓教育、规律上办教育,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汇聚优质均衡发展之力。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定党组织书记、校长权责清单,健全党组织议事规则、书记校长沟通制度,打造红润生命、红牛先锋等党建品牌23个,创新银杏树系、四抓四提等支部工作法23个,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相关经验被《四川教育》《教育导报》等媒体刊发。二是建强组织体系。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30个部门及15个镇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大安区迎接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等35个文件,明确区委编办、区财政局等部门分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领、教体牵头、部门联动、学校全力”的工作机制,2021年以来,专题研究教育工作64次,调研学校120余次,解决问题150余个。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将创建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区委目标考核和区纪委政治监督体系,用好县级领导及部门“双联系”学校和包园包校制度,通过实地调研、专项督导、现场拉练等方式,推动问题整改,倒逼责任落实。

二、笃定教育优先,加大投入促进资源配置均衡化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倾最大投入、最优资源,保障优质均衡发展之需。一是优先保障教育经费。逐年提高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和保障水平,2021年以来,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13.63亿元,实现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累计投入约3.58亿元用于发放教师绩效工资,全面落实好各项待遇、津贴福利,确保教师人均收入不低于公务员收入水平。二是优先规划学校布局。坚持“村小向镇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原则,按照“停、撤、合、建”思路,优化村小和薄弱学校布局结构,2021年以来,调整撤并学校25所,规划新建自贡燎原实验学校,城乡学校逐步由“点多量小”向“集中优质”转变。三是优先改善办学条件。投入4.68亿元实施自贡燎原实验学校、自贡市第三十四中学校、凤凰学校等29个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4500余。实施“智慧校园”工程,投入2800余万元,添置纳米黑板、计算机等教学设备,打造音美教室、特色功能室等210间,办学条件提档升级。

三、注重强师兴教,完善机制锻造均衡创建主力军

坚持教师为本,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强激励、提师能、铸师德,充分焕发教师活力,筑牢优质均衡发展之基。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出台《大安区高端人才引进储备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2021年以来,补充教师211人,引进研究生57人,其中音体美教师66人。二是完善名优教师培养机制。推进“三航工程”青年人才培养、骨干教师培育、名优教师孵化梯次培养计划,培树“三航”优秀管理者99名、专家型教师168名,培育省市区名师名校长120余人次,2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师德师风建设体系,深入实施师德师风五大行动,2021年以来,纳入师德“红黑灰”名单32人次。三是完善优质师资共享机制。实施“名师+成员+学科组”共同体建设,建成市区名师工作室32个,立足学区内、集团内和城乡间实施骨干教师交流轮岗,2021年以来,交流轮岗289人次。

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增强内涵发展助推力

坚持内涵发展,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实施特色化办学,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彰显优质均衡发展之源。一是深化教育共同体建设。按照“一个核心校+N个成员校”模式,组建何新、牛佛、江姐3个学区和凤凰、广华、嘉祥等6个教育集团,形成区域学校教研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实现全覆盖,创建省义务教育领航学校5所。二是巩固深化“双减”成果。聚焦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课堂”,每年常态化开展“推门听课”1100余人次,全面落实课后服务“两个50%”,组建兴趣社团362个,1.7万余名学生参与“行走的研学课堂”。严格落实校外培训机构分类审批监管,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三是打造特色办学名片。坚持以办学章程为引领,创新打造江姐小学红五育、广华山小学科创、大安小学盐文化、大山铺镇中心校草编、自贡市第二十七中学校航模等学校特色46个,建成区书法教育中心、觅本造物、晴虹馆等特色功能室48间,2021年以来,累计获国家级奖20项、省市级奖491项,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发展局面。

五、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谱出全面发展新乐章

深入实施“全德育、提质量、全运动、全尚美、全劳动”五大行动,践行“五育并举”,凸显优质均衡发展之效。一是坚持以德为先。建立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县级领导指导思政课建设工作制度,建设“课中透红”德育课程体系,创成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1个、四川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1个,“江姐讲堂”创成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二是坚持智育为重。持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完善课程实施方案,创成科创教育中心3个、全国科创筑梦乡村科技教育特色校2所,信息类大赛累计获奖500余项,师生获国家级新型发明专利15人次。三是坚持体育为基。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将武术操、足球操等引入校园,打造“快乐大课间”,涌现江姐中学女足、自贡市外国语垒球、牛佛中学举重、庙坝镇中心校武术等一大批体育特色学校集群,创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9所、全国象棋特色学校2所。四是坚持美育为要。构建“课堂教学、艺术实践、常展常演”三位一体美育体系,实施“大团带小团”工程,打造江姐教育艺术团研训中心、牛娃艺术馆等艺术教育场所48个,2021年以来,创成省级书画工坊1个、市级美育实践基地8个。五是坚持劳动为本。实施“五维四驱”劳动教育模式,建成大安区劳动实践基地、嘉祥农场、牛娃耕育园等校园农场18个,打造市级实践基地、示范校6个,编写劳动课程18册,承办川南渝西劳动教育交流会暨自贡市2024年中小学师生劳动技能大赛。

成绩虽然催人奋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对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创建指标体系和群众对公平而优质教育的期盼,全区教育工作还需进一步优化资源布局、加强队伍建设、提速项目推进。

下一步,大安区教育和体育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和全区教育大会新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大安教育“优质均衡化、教育现代化”。一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巩固提升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成果,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议事规则、决策机制、沟通制度。深化党建带团建、带队建,以优质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强化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丰富拓展德育载体途径,切实增强德育实效。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各环节。二是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精准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保证学校面积和数量满足教育发展需要,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加快推进自贡燎原实验学校、牛佛镇中心校及村小运动场、牛佛中学智华综合馆、回龙镇中心校迁建项目校前区工程等新改扩建学校项目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及时更新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三是持续着力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师活力。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和生源变化,动态调整教职工编制,及时补充空编学校教师,着力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确保教师配备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加大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各类教师梯队培养机制,持续实施青年教师“三航工程”选拔培养,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培养、培训、管理使用及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校长和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改革教师管理和评价体系,为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营造良好环境。四是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优质发展。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构建办学特色课程育人体系,不断优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强化教育科研,深化教研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教科研提升教育质量的专业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优质学校培育,进一步推进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改革。注重家校社共育,统筹落实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各方教育责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加强校园安全,强化部门联动,持续做好消防、交通、食品卫生、心理健康等工作,提升校园安全监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切实消除各类风险隐患,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责任编辑:曹小满)

上一篇:推进城乡环境治理 共建幸福宜居东城下一篇: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