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区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春
大安区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总经济师 梁颇聪
“智改数转”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传统行业,涉及硬件与软件两个维度的整合工程,旨在全面革新生产流程、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具体而言,首先是对企业的硬件设施实施智能化升级,例如采纳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机器人等,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产品质量;其次是对企业的软件架构进行数字化转型,比如构建数据分析中心、开发智能应用程序等,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品质。通过这两方面的紧密融合,有助于企业完成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的升级与进步。
一、实施“智改数转”的背景与进展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国际上来看,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约30%。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这一趋势不仅重塑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全球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的浪潮赋能下,传统制造在生产流程、生产效率、运营成本等劣势进一步显现,从制造业现实意义出发,就需要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推动企业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进而帮助制造业应对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国内上来看,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升级,加快“智改数转”已成为必然趋势。
对大安区而言,紧紧围绕制造业“智改数转”相关工作部署,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积极开展“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行动,逐步形成以产业园区、重点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为切入点的转型升级发展路径。截至2024年8月,我区共计规上工业企业69户,其中制造业企业65户(除4户燃气公司外均为制造业企业),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2户(产值大于10亿),中型企业9户(产值大于1亿小于10亿),小型企业58户(产值低于1亿);从行业分类看,集中在先进材料13户、装备制造19户、食品饮料14户、能源化工14户、其他行业9户。
目前大安区“智改数转”工作正积极推进,截至目前,已有5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覆盖率达81.2%。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一是通过“智改数转”,实现制造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企业在产品品质、技术深度等方面进行创新创造。例如,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入选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其在硬质合金深井潜油泵零件产品上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川威鹏电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推进数字化转型,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成功实现电缆出口海外。二是通过“智改数转”,持续加速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助力企业开展申报平台建设,2021年以来新增13个创新平台,现拥有市级以上平台40个,涵盖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中小企业研发机构。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大力实施“科小—高企—瞪羚”企业三大工程,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36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户、储备瞪羚企业1户。鼓励企业“专精特新化”发展,截至目前,我区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户。三是通过“智改数转”,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全程服务制造企业数字化升级,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2023年以来通过支持威鹏电缆、东方龙源等企业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车间等项目,2024年已成功上报省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项目库5个。
二、大安区传统行业发展困境
大安区在传统制造上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产出效率、绿色低碳等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制造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发展困境。一是成本控制不足。部分企业缺乏对成本精益、精细成本管控意识,对产品出入库仍然采取人工登记,缺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数字化转型,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且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在产品产出过程中无法精确控制整个生产流程,很难控制成本。二是产出效率不足。大多传统制造业企业,依赖人工操作程序过多,生产效率不稳定,且由于缺乏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线,产品良品率波动起伏较大。无法有效地控制良品率,导致企业品牌效应不强,致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先天处于劣势。三是创新能力不足。我区多数企业处在传统行业,成本、技术、品牌均无优势,利润微薄带来创新能力不足。我区65户规上制造业企业中(未含自贡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等4户企业),具有研发投入的企业仅有25户,占比为38.5%,约六成的企业无研发活动。研发投入超500万的企业仅有6户,在有研发投入的企业中占比为24%。同时,我区东联锅炉、华夏阀门在计划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因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仍存在服务功能单一、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在质量认证、工艺审核、产品认证等方面存在壁垒,导致前沿、高端、稀缺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综上而言,传统制造加速实施“智改数转”不仅是化解发展宽景,更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大安区“智改数转”的策略路径建议
根据对大安区各类工业企业发展现状细化分析,同时汲取成都、宜宾等的先进经验,加速推动“智改数转”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有以下策略路径建议。
(一)牢牢扭住四个关键环节。四个关键环节是指企业实施“智改数转”中,为加强在市场竞争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降本、增效、提质、扩绿”四个环节。“降本”是指利用数控化产线、数字化系统数据分析工具等,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资源消耗;“增效”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帮助企业进行自动排产、精益生产、智慧决策,实现各环节协同优化和效率提升;“提质”是指增强安全生产,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扩绿”是指构建贯通设计、制造、回收、服务等各环节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制造体系,推进节能、降碳、减污减排。
(二)加快形成三种发展模式。三种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企业、行业、园区分别形成一套可复制的发展路径。一是“龙头先行示范,中小加快普及”的企业模式。重点培育生态主导型产业链的核心龙头企业,通过向产业链上下游辐射,带动整个链条的协同发展。例如我区的主导行业龙头企业——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拥有较好的行业基础以及资金技术储备等优势,可加强支持龙头企业根据行业情况制定“智改数转”方案,以此为标准,向产业链上下游输出。这不仅有助于统一技术标准、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更可增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兼容性和互补性,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提高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优化了资源配置,加快市场响应速度,增强产业链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的能力。二是“传统存量焕新,新兴集中突破”的产业模式。强化引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转型,由于传统行业具有先发优势,进入经济市场时间早,有一定的人员、技术基础,但不同程度上缺少智能化、自动化关键环节,同时服务模式较为单一;而新兴行业在关键环节均采用最新技术,服务模式多样,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可能缺少如人员、市场等扎实发展基础,两者协同发展尤为重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元素,催生新兴产业,形成转型升级合力。通过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交叉融合,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业务模式、业态和技术应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新兴产业实现集成式突破。三是“园区协同发展,区域标准推广”的园区模式。着力优化片区发展规划,加速形成标准方案,分步实施。各园区根据自身规划条件、区域内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分类施策,精准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新兴产业孵化园(医疗健康产业园)为例,目前园区以发展智能制造、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为主要发展产业,要以产业标杆企业为切口形成三个样板方案。在推广样板方案到其余企业实践的过程中,持续加强先进园区整体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智能化服务设施,实现园区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园区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探索“平台+园区”与“平台+集群”的发展模式,建立数字化平台,整合园区和集群内的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同创新。
(三)全面实施四个具体举措。四个具体举措主要是全面推进“智改数转”工作,逐一破除企业“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不愿转”的痛点难点。
一是加强推广诊断,着力消除“不敢转”顾虑。“智改数转”工作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仍有较多企业对“智改数转”的认识较为单一,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以大安区6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近期进行了全面摸排,仅有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东方龙源动力设备有限公司2户企业明确反馈对“智改数转”工作有意愿有能力,另外67户企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顾虑(27户有意愿无能力、5户无意愿有能力、35户无意愿无能力)。“智改数转”客观上需要因“企”设计个性化方案,在没有适宜方案指引的情况下,企业“看不清”转型前景,难以估算转型的预期收益和潜在风险,难以适应转型过程中理念、战略、组织、流程、运营等全方位变革,试错成本较高,这是企业对“智改数转”持谨慎观望态度、不敢贸然尝试的重要原因。建议在宣传推广、全面诊断以下2个方面加大支持,在宣传推广方面,针对企业转型方案、转型路径不清晰的问题,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自贡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布的“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供应商”为切口,建立大安区“智改数转”服务商梯队,推进针对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及企业项目分管负责人宣传培训推广行动,确保2024年底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培训全面覆盖。在全面诊断方面,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免费咨询诊断,截至2024年8月,我区已有56户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覆盖率81.2%。力争在年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面覆盖。利用分行业、分层次、分区域的免费“把脉问诊”,帮助企业负责人对“为何转、如何转”心中有数,激发潜在转型需求。
二是加速引领示范,着力解决“不会转”难题。将数字化技术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是转型成功的核心,而大多数制造业常遇人才短缺,难以驾驭数字技术,转型方向迷茫。部分企业盲目追新,未结合业务实际,成效不佳。市场服务商虽多但质量不一,技术标准混乱,适合中小企业的低成本方案稀缺,选择挑战大。
建议在技术供给、样本示范以下2个方面加大支持,在技术供给方面,用好我区百度、腾讯等人工智能产业基础,积极搭建传统制造与新兴产业的交流沟通平台,全面加强协同配合,强化既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又兼顾企业个性需求,为企业提供成本低、见效快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持续扩大服务覆盖面。在样本示范方面,以我区支撑产业“智能制造”为例,2023年该产业工业产值占比达16.5%,但仍有部分企业技术水平低、转型基础差。就需要以四川东方龙源动力设备有限公司这种有意愿有能力进行“智改数转”的企业为突破口,鼓励行业标杆先试先行,形成行业样本,从而对同类及产业链上下游技术输出。形成标杆示范引领,帮助行业内中小企业加快转型,推动“智改数转”由“点上示范”走向“面上推广”。
三是夯实数据基础,着力化解“不能转”困境。“智改数转”是企业数据资产的累积与应用过程,也是转型升级的基石。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数据利用初级,数据分散孤立,价值挖掘不足,加之数据上云因安全顾虑受阻,平台滞后阻碍数据共享,限制数据价值实现。建议在平台建设、定制需求以下2个方面加大支持,
在平台建设方面,针对企业数据采集、处理和利用能力不足的问题,需提前谋划“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鼓励行业龙头加快完善工业设备连接、工业数据共享等方面的行业标准,综合强化互联网深度赋能,从而优化数据利用相关服务。在定制需求方面,做好数据服务供应商梯次培育建设,强化服务产品多元化供给。由于企业规模大小、行业领域不同,需结合实际形成普惠化、低成本、多样性的“上云用数赋智”定制产品或服务,从而推动企业从资源上云逐步转向管理上云、业务上云、数据上云升级。
四是强化综合支持,着力缓解“不愿转”压力。“智改数转”涵盖采购、设备更新、系统建设、培训及运维等多项成本,中小企业因基础薄弱需巨资投入,影响现金流,加剧经营风险。资金短缺与融资难使中小企业对这类高投入、长周期项目兴趣不高,对资源投入持保守态度。建议在政策支持、人才培养以下2个方面加大支持,在政策支持方面,全面梳理中省市区惠企政策,将政策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各环节,把准“设备大规模更新”契机,全力支持企业上报需求争取政策。用好商业银行针对企业“智改数转”提供高额度、低利率、长期限、快审批的专属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着力解决企业转型中问题和困难。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人工智能人才“引育留用”,持续完善数字、数据基础制度,构建人才培训体系,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强化校企合作,探索建设“智改数转”实训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养本地化、应用型专业人才。鼓励企业加强内部培训,提高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智改数转”业务水平。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