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4年第6期>>工作探索
龙井街道创新“三个三”工作机制 为社会心理服务注入“心”能量
发布时间:2024-07-10 13:45:06       作者:余鸿映 魏义松 周于捷       来源:龙井街道

龙井街道党工委书记 余鸿映

龙井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魏义松

龙井街道行政审批办公室工作人员 周于捷

 

大安区龙井街道作为典型的老城街区,始终坚持“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工作理念,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三个三”工作机制,用心用情用力提升社会心理服务效能,连续三年荣获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突出成员单位,2023年信访率逐步下降,群众满意率达99%,街道社会满意度测评跃居全市第七,创成四川省平安街道,助力健康自贡、平安自贡建设。

一、坚持软硬并重,“三个建强”构建心网。聚焦“阵地、队伍、机制”三个重点精准发力,建强社会心理服务矩阵。一是建强服务阵地。构建“1+4+4”雁阵格局,高标准打造2400㎡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平台,规范化设置社区心理陪伴室,配备电脑、饮水机、配套沙发、心理沙盘等用品,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入驻,采取预约制、电话访谈和上门咨询等方式,为辖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咨询、疏导等相关服务30余场次。利用静心阅读、修心舒缓、心灵熏陶等多功能空间,开展相关文化活动100余场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建强服务队伍。与市精卫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川轻化人文学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整合政府、专家、社会资源,建强“5+N”心理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心理咨询疏导、关系调适、精神慰藉、救助帮扶等服务,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互助联动、统筹兼顾”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格局。三是建强服务机制。统筹全街力量服务社区工作,制定活动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坚持周调度、月研判,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为社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方向指导、问题解决、资源链接等提供全链条支撑。探索重度精神病患者“教育、疏导、干预”三位一体服务机制,实行“责任制+清单制”管理。形成规范管理、常态运行、制度保障的心理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心理服务的快捷可及性。

二、坚持点面并行,“三个创新”解决心事。坚持远学鞍山、近学成都,创新线上+线下、一般+特殊管理,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创新移动终端技术服务机制。开发“燊海云社治”移动公共服务平台,拓宽心理服务数据获取渠道,提升复杂数据的分析能力,覆盖四个社区,设置生活、养老、交友、融入服务四大板块,推出居民诉求“指尖”服务,全天候收集群众相关心理需求,及时处置和介入特殊群体人员的异常行为,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20余次,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最好的服务。二是创新“龙井栋长1459”服务“V”机制。建立“线上最多反映一次,线下最多跑一次”服务机制,创新“六步工作法”,将讲政治、明情况、有热心、有经验、有时间的居民动员起来,当好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信息采集员、平安创建员、自治引导员,构建“信息获取—快速回应—联动解决—及时反馈—居民评价”五步闭环流程。发挥龙井栋长身边人的优势从侧面收集精神病患者及心理障碍家庭生活信息,为卫生健康部门服务管理提供数据参考。2023年以来,收集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诉求142个。三是创新特殊群体帮扶“井”模式。建立心理服务电子档案,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针对特殊群体建立矛盾化解、法律援助、帮扶救助、疏导干预四位一体“井”模式。分级建档、分类管理,形成“红黄绿”三色台账,及时收集、持续跟踪服务对象的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为不同群体提供精准的社会心理服务。通过网格定期走访、部门季度协调、社工定时帮扶、社区按期回访,开展同伴支持活动,帮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三、坚持多元并举,“三个激活”呵护心安。针对服务半径大、居民需求多元的实际,引育新兴社会力量,多渠道提供专业服务。一是激活社会组织专业效能。引入市三社中心、建立全市首个社工站,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以党建为引领,完善区级支持、街道指导、社区服务、院落参与培育体系。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重点关注多元群体共性需求,举行特殊人群的集体康复活动、青少年家庭的心理特色亲子活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通过“居民群众点单、社会组织出单、政府部门买单”方式,开展健康成长、幸福沙龙、邻里互助等活动342场次,参与群众2万余人次。二是激活社会企业服务效能。为社会企业提供管理支持、资源链接、社企认证等全链条扶持,无偿为社会企业提供运营空间,降低运营成本,引育社会企业8家。通过“政府补贴+社企让利”模式,为居民提供爱心陪伴、健康体检、心理咨询干预等个性化服务,社会企业定捐10%收益支持社心活动。组织社会企业专业人员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共同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助力稳定和谐社会。三是激活慈善力量公益效能。建立全市首个社区基金,搭建一委、三空间、四平台,依托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共驻共建,从解决服务对象实际存在的心理困惑出发,推广微信推文、燊海云社治“线上捐赠”,做活“童淘会”“一元义拍”等活动捐赠,开展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活动23场次,开展未成年人关爱活动68场次,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行动46场次,提升群众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感满意度,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责任编辑: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