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7年第10期>>调查与研究
推进土地托管  当好“田保姆”
关于大安区供销社推进土地托管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11-07 11:24:15       作者:张兴素       来源:区供销社

近年来,大安区供销社围绕构建新形势下为农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三农”水平这一目标,积极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着力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难题,开展了系列探索。

一、什么叫土地托管

(一)土地托管的概念

土地托管是指农民把自己的土地委托给一个社会服务组织(如:供销合作社、农机服务企业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由该组织为农民提供一个、多个或全部生产环节的服务,土地所有权及农产品(或者折算成现金)仍然是农民的一种土地经营管理模式。我们一般把提供一个或者多个服务环节的服务称为半托管,提供全部环节的服务称为全托管。为顺应市场发展需求,我们还在探索将服务延伸到销售环节的全链条托管模式。

(二)土地托管与土地流转的区别

土地流转是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租赁给包地大户或企业,流转者按照土地流转合同约定每年给付农民流转资金,所得产品归流转者所有。这种方式看似省心,但其实流转收入相对较低,且若流转者一旦经验不善,还可能造成流转费用的拖欠等问题,而土地托管是供销社、农机服务企业或农民合作社通过发挥自身的经营服务优势,整合社会资源进行服务,宗旨是以服务为目的。土地托管通过更科学的种植方式、更有效的田间管理和更先进的机械操作,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从而帮助农民增收,又能更好地保护环境。比如,某农户家中有8亩田,以600/亩流转出去,每年收益为4800元。而土地托管后按正常年份,每亩收水稻1100斤,按照每斤1.36元计算,可卖1496元,除去托管费用(约750元),收益是746元,比流转多收入146/亩,划算很多。

二、关于大安区土地托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基本情况

大安区目前拥有农机服务企业2家,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6家,农业机具100余套,托管土地面积达2万余亩。服务范围覆盖了大安、富顺、荣县、内江、宜宾等自贡市内及周边区域,同时还实现了部分机械跨省作业。托管方式包括环节式半托管(即将经营主体农业生产的某一个或者多个环节交由服务主体,并根据不同环节收取服务费)、全程式全托管(即经营主体将农业生产从耕种到收割全程委托给服务主体,并按照约定支付服务费,种什么由经营主体决定,农产品归经营主体所有)、合作式全托管(即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经营主体将农业生产从耕种到收割全程委托给服务主体,且种什么由服务主体决定,农产品归经营主体所有,由服务主体全部回收,既保证了生产又保证了销售)。通过机械化操作、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二)措施及成效

1.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构建“政府+供销社+涉农部门+经营业主”四位一体新机制

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我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农业低质低效、农村空心化、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传统农业高成本、低效益、长周期、抗风险能力差等依然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我区供销社按照“政府主导、供销社主抓、部门协作、经营业主具体实施”的模式创新性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引进并培育了自贡市康径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供销社入股10%)、自贡市鑫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2家农机服务企业,艾康农机、双河农牧、劲牛农机、农丰植保、大山农机、回龙农机等6家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整合全区涉农部门资金、资源、人才优势共同推进土地托管工作。

2.探索多种托管模式,切实助农增收

“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缺销路”是困扰我区农业生产的几大难题,我们根据农业生产现状、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农业生产规律、自然地理条件、农户需求等因素,积极探索多种托管模式,通过降成本、提效率、增产量、开销路切实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成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一是针对自贡属于浅丘地貌,且农民传统耕种思维根深蒂固,对新技术、新生产方式不易接受等情况,我们推出以机耕、机播、机收为主的环式半托管模式,可人均增收200元。这也是我区土地托管的主要模式,半托管面积达到1.7万余亩。二是针对部分土地平整、成片且农民接受度高的区域,我们推出从耕种到收割的全程式托管,将劳动力完全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农民可到托管企业务工,也可外出务工,可人均增收350元,目前全程式托管面积已达到3000亩。三是积极探索合作式土地托管方式,农民既是土地托管服务中的经营主体,又是双方合作的市场主体,农民与土地服务主体共担责任、共享利润,进而实现双赢。2016年,我区康径现代农业公司在沿滩区兴隆镇光辉村实施了跨年自生稻项目,托管土地120亩种植富硒水稻,与光辉村农户(且是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将农民牢牢吸附在产业链上,可帮助农民人均增收600元。

3.延伸产业链条,将土地托管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有机结合

我们将土地托管工作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有机整合。

一是积极探索产业融合之路。在牛佛镇群力村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高端农产品——富硒水稻,在大山铺青龙村建设大安区土地服务中心,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了粮食加工厂房、标准粮仓、检测室,购置了粮食烘干机、米机生产线、农业机具等设施设备70余套,建成了包括农产品直销店、阿里巴巴网店等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切实打通产、供、销环节。二是积极探索品牌建设之路。目前,全区已注册“八稻米”商标,并根据消费者需求设计多种包装,目前正申报“绿色食品”质量认证,力争加入全市“自然贡品”商标发展行列。三是积极探索生态发展之路。我们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同等推进,通过实行统防统治减少农药使用量、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等现代有机农业管理模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供销社协调区内庙坝肉牛、双河农牧等养殖专业合作社,购买秸秆制作肉牛(跑山鸡)饲料等方式实现循环生产,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2013年我区首批土地托管服务开始以来,经过近5年的发展,我区土地托管规模从最初的300亩发展到如今的2000余亩,可以说土地托管工作有了一个巨大的进步,但与一些先进地区比,与农业发展的需求比,与农民增收的期望比,还有较大差距,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主导、供销社主抓、部门协作、经营业主具体实施”的推动模式还有待健全,尤其是部门间的沟通协作还比较欠缺。

二是土地托管方面的项目较少、且资金量都不大,财政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

三是土地托管经营主体较单一,且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四是宣传不到位,农民农业生产思维还比较落后,农民对于土地托管这种新的土地服务方式接受度还不高。

(四)下步思考

1.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土地托管服务工作

完善“政府主导、供销社主抓、部门协作、经营业主具体实施”的推动模式,建立健全供销、财政、人社、农林、水务、食药监等相关部门协作机制,推动涉农资金、资源、人才的有机整合。制定完善土地托管相关扶持政策和管理制度,支持供销社所属社有全资企业以入股、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经营和管理,推动土地托管工作,支持土地托管类项目资金作为供销社入股企业的股本金,强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话语权和监督权。着力推动“互联网+农业”模式,引入大数据概念,综合分析全区乃至周边区域的土地生产经营现状及需求,推动土地托管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2.加大培育力度,夯实土地托管基础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注重引进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争取实施土地托管项目,加强土地托管经营主体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将土地托管企业作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载体和主力。力争再建设1个集土地托管、农资销售、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区土地托管企业(专合社)达到10家以上,年土地托管能力达到4万亩以上。

3.推动资源整合,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供销系统组织体系比较完备、覆盖面广的优势,再整合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在大安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步选址三多寨八甲村)建设集土地托管、农机维修、农资服务、庄稼医院、互助金融、农产品展销为一体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多方位服务。

4.强化宣传引导,逐步提升群众知晓率

着力加强对土地托管工作的宣传引导,通过媒体宣传、现场会、推荐会等方式,通过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共推这种新的农业生产服务方式。

 

(作者:区供销社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