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5年第6期>>灯下漫笔
学习是根治“本领恐慌”的“千金良方”
发布时间:2015-07-01 16:15:03       作者:朱秋宇       来源:区委办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要、国家兴盛之基。重视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政治优势。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这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建设学习型政党放到了首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告诫:“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对学习的极端重视。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开放的深水期,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年轻干部作为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骨干,肩负着重要的时代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必须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始终坚持学习、加强学习。笔者认为,可在“勤、恒、博、精、善、思”这六个字上下功夫。

以“勤”为先。“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学习是一种责任,勤于学习是一种态度。要克服“只要干好就行,学与不学一个样”、“临时抱佛脚应急性学习”等错误思想认识和行为,认真端正学习态度,始终保持在校园生活中那种“时刻赶考”的心态,自觉把学习融入工作、融入生活,推动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使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一般学”向“深入学”转变,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养成孜孜以求、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

以“恒”为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世界上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有的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心勤而身懒,则无非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口勤而手懒,则不过是眼高手低、口惠而实不至;昨勤而今懒,则必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付出了努力的人才能等到机会,只有付出了心血的人才能换来机遇。工作后虽无法像在校园中一样拥有大块的时间专门学习,就需要用“海绵式”的方法“挤”时间读书,每天充分利用好时间的“边角料”读书学习,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到最后必然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以“博”为源。“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各种知识相互关联、渗透的程度愈来愈高,既要广泛学习与自身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也要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以及哲学、市场经济知识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增加知识储备,拓展知识结构,力求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切实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以“精”为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时间的有限性,知识的无限性、工作的专业性和条件的局限性要求我们必须善于有选择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学习亦是如此。在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的同时,要从各自知识结构和工作实际出发,突出主业学习,“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

以“善”为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讲求学习方法和技巧”。要通过学习方式的多维性提升学习成果的实效性,坚持向书本学习,多读书、读好书,把读书与运用相结合、把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探寻解决问题的“钥匙”;坚持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用实践来检验和提高学习的成效;坚持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放下架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求教,拜群众为师,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努力把群众的聪明才智凝聚起来,为更好地做好工作增添实力和底气。

以“思”为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多思才能善辩,集思才能广益,深思才能熟虑。要带着“问题意识”学习,把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学会从不同角度、从不同的层面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深对重点问题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反复比较揣摩,力求把零散的变为系统的、孤立的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变为精深的、感性的变为理性的,进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

 

(作者:区委办公室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