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库存增多、应收账款增大、流动资金短缺、产业工人流失等问题更加突显。一些企业拿到订单,而买不回原料,一些企业销售产品,而收不回货款,企业之间的“三角债”依然严峻。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血液不畅,企业必然出现问题,而资金解决的渠道主要靠融资。当前出现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成了企业生存、运转和发展最大难题。
一、形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银行方面
1.银行放贷行为更加谨慎。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停产半停产企业时有出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仍然表现为不正常,银行贷款风险继续增加,为规避资金和个人风险,因此,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放款更加小心谨慎,惜贷、压贷、抽贷行为更加明显。从2014年工业企业融资调查摸底情况来看,全区工业企业银行贷款余额为23.55亿元,联保资金4.02亿元,民间借款4亿元,银行收缩贷款1.27亿元,资金缺口达5.39亿元,其中:9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银行贷款余额为21.88亿元,联保资金3.95万元,民间借款3.55亿元,银行收缩1.20亿元,资金缺口4.54亿元。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资金成了中小微企业保生存、保运转的突出问题。
2.银行放贷条件更加收紧。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对企业的信心不足,为防御资金风险,一些银行暂停执行贸易贷款、订货交易合同、三户联保等金融贷款产品,直接转向为抵押贷款,且对抵押物价值的贷款比例过低,平均抵押贷款比例在50%左右。对联保互保或转贷企业采取了抽贷行为,提前收贷、只收不贷,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流动资金难以保障。
3.银行信贷人员规避风险。由于银行对信贷和审贷人员实行了严厉的考核机制和信贷终身制,与个人待遇、升职、奖惩挂钩,银行信贷人员自身风险增大,对一些势头发展好的企业和创业创新项目,只要没有抵押物,都不敢支持,即便有贷款的企业都进行压贷,怕担风险,导致信贷产品单一,融资形式不灵活,支持企业的力度明显降低。
(二)担保机构
1.担保更谨慎。担保公司在为企业解决资金方面确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受大环境的影响,作为担保公司也是企业,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连锁反应,对企业的融资担保行为同样会小心翼翼,谨慎担保。
2.担保费用高。作为企业的担保公司,追逐效益仍然是主要动机,缺乏同企业共命运的共赢意识。因此,担保公司收费较高,加重了企业融资成本,加上银行的贷款利率和担保公司收取的费用,企业贷款年费率达到12-15%,再加上收取的贷款保证金,资产评估等费用,费率还会增加1-3个百分点,这也是企业融资贵的主要原因。
3.担保能力弱。担保公司资金来源不稳固,预防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弱,专业素质有待于提高,对企业发展潜力的评估机制还不完善,资金市场的分析,产业政策的导向等因素的判断还不成熟,为中小微企业的担保能力不强。
(三)企业自身
1.经济大环境影响。我国经历了近十年快速发展的时期,产能相对过剩,市场空间更窄,社会矛盾交织、制造业下滑、房地产萎缩、融资环境恶化等多种问题凸显。当前正处于消化期、换挡期和转型期,企业必然将承受极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订单减少、市场变窄、竞争剧烈、成本增加、应收账款增多、资金紧缺,企业维持生存和运转异常困难。而我区企业主要以加工配套为主,主导产品较少,研发能力不强,融资能力弱,发展空间不足,落后产能企业多,很难形成产业聚集发展效应,工业支撑力不强,外迁企业逐年增多。
2.企业融资能力弱。我区除一些改制企业和近年来发展较好的企业,尚存有较强资产抵押能力以外,其他企业由于资金和土地因素,大多采用租赁厂房和土地流转等方式生产经营,一旦出现资金紧缺,很难形成有效的资产抵押,只能靠担保方式和民间拆借资金解决问题,融资成本大大增加,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利薄企业极易造成停产半停产状态,拖欠工资、社保、产业工人流失、就业难等问题显现,社会稳定压力加大。
3.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一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停滞不前,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市场规律研究不够,对当前出现的新常态束手无策,缺乏企业发展的战略思维。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技术、专利、品牌等无形资产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评估,形成的融资实力不强,难以取得银行信心和支持。
(四)外部环境
1.企业诚信不高。一些企业法人和管理者素质低下,诚信度极低,以贷借贷,只贷不还,注册多个公司,骗保骗贷,非法吸资,高息诱资等,一旦出现问题,自顾不暇,连夜跑路。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致使银行方面产生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畏惧心理,打击了对企业信贷支持的积极性。
2.融资环境不优。近年来,小贷公司突增猛涨,高息吸资,高息放贷,严重干扰了融资市场,一些银行内部人员内外勾结,助长了小贷公司违法行为。同时,与担保公司相互利益驱动,故意提高贷款门槛,增加贷款担保条件,无形中助长了融资难融资贵。而相关部门放松准入条件,监管不到位,也是影响融资环境不优的重要原因。
二、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一)建立严格诚信惩戒机制。目前,工商管理部门已经建立了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对企业基本信息、变动、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行政处罚等情况进行公示,应根据这一契机,整合银行信用查询和公安、工商、食品安全等多种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完整的单位和个人诚信公示机制,对单位和个人的诚信消费、信用记录、银行信贷、行政处罚等进行信用记录和公示,制定严格的惩戒体系,从根源上建立公平的、诚信的惩戒机制,让失信和欺诈无生存之处。
(二)建立优质银企对接平台。
1. 实行企业融资需求申报制度。建立银政查询企业制度,由银行确定承办部门受理企业融资需求申请,对企业提出的融资需求申请,在审查中应主动征求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确保企业融资申请的可信度,并优先支持政府推荐的企业融资。
2. 实行企业融资需求发布制度。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对企业融资需求的信息进行发布,介绍融资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立项、建设规划、土地利用、环评、安评等审查(预审)情况,引入银行间正常的竞争机制,银政企联动,提升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加强企业融资的社会监督。
(三)建立工业应急转贷资金。2014年市政府建立了3亿元的工业应急转贷资金,并先行拨付到位1.5亿元。从2014年使用情况看,已使用145次,有88个企业使用转贷资金,累计周转金额达20.04亿元,效果反映良好,既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又解决了银行信贷链条的延续,为当前企业保生存、稳增长起到了较好帮扶作用。在当前企业面临巨大困难的背景下,建议区县政府应积极主动出手,相应建立工业应急转贷资金,上下联动,扩大应急转贷面,惠及小微企业,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四)建立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当前,面临经济继续下行的压力,企业在资金、市场、生产等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资金问题尤为困难。而银行在面临资金风险压力下,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信贷条件更加收紧,对企业放贷信心不足,如不加以解决,企业融资将会进入冰封,生产资金就会断裂,工业支撑就会变得脆弱,第一三产业就会随之萎缩,社会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因此,在此特殊背景下,建议各级政府应及时建立融资风险补偿机制,设置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共担和化解融资风险,提高银行对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银行对符合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项目等给予更大的支持,帮助企业保生存、保运转、稳增长,加大扶持企业转型升级的科技项目,为助推经济反弹回暖作出积极的应对。
(五)优化扶持企业发展政策。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产业发展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支持五大高端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7+3”优势产业的发展,建立产业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产业发展,生产经营良好的企业,实行贷款和票据贴息政策,对技术创兴、创优创名等项目实行专项补助,多方位多层级支持企业稳中求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集群集聚发展主导产业,用优质的产业结构迎来经济发展的又一春天。
(六)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1.加强企业调研服务。面对当前形势和企业的困难,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到企业的调研服务,关心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协调生产要素保障,做到雨中送伞、雪中送炭,提高企业摆脱困境的信心和决心。
2.加大融资信贷力度。要提高金融机构的大局意识,鼓励金融机构增大信贷力度,落实国家金融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抵押资产贷款比例,让企业在困境中松包袱、减负担,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可对金融机构当年新增贷款,按比例给予财政补助。
3.增加融资贷款方式。一是利用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银行对企业抵押资产增值部分进行资产再抵押。增大对企业融资的授信额度,充实企业流动资金,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增添企业发展后劲。二是利用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银行对企业抵押资产的多余价值部分实行顺位抵押,充分发挥抵押资产价值作用,多方式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引入财产保险等社会机构参与企业融资担保,实行抵押财产、订购合同保险等方式,提高银行信贷的积极性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4.帮助企业练好内功。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鼓励企业使用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的管理,督促企业建立诚信体系,提升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度,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应对当前严峻形势,用过硬的管理,诚信的行为,同舟共济,摆脱困境,走出低谷。
(作者:区经建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