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下一篇: | 往返于“厄勒海峡 |
挪威首都奥斯陆60万人口,不到460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国随便挑一个区县都会超过它。奥斯陆位于挪威南部一条宽阔的海湾尽头,一面朝向大海,三面坐拥青山,用咱中国的说法则是一块“风水宝地”,难怪,终成了世界上最富裕,最美丽国家的首都。
游客凡到奥斯陆,100%会参观市政厅,一方面因为此类参观从来免费,另一方面看看也有好处,我们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冒着雨。市政厅是奥斯陆的标志性建筑,两座方柱形的扁平塔楼高60多米,右楼壁一座大钟悦人眼目,直径 9米,面对大街每小时奏曲、报时;楼前有雕塑和喷泉,顺着两边的台阶径直走向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记录挪威重大事件的各类壁画;走上二楼可见若干房间,家具摆设各异,但多数可以透过窗户看到远处的海景,这里不见国内机关那种一排排的办公桌,或许与我们办公的方式大不一样。这里不仅向人们展示了挪威的历史和文化,堪称博物馆,也是每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的地方。市政厅附近是挪威王宫,去的时候房顶上方飘扬着红底金狮的皇家旗标,告诉人们国王正在宫中上班,我想,这也不失为一种监督方式,相当于我们机关的去向牌。
在奥斯陆旅游,有一道靓丽的风景叹为观止,就是停靠于海岸的那些作工精细、式样别致的私家游艇,鳞次栉比,密密麻麻,一望无际,以致每一处港湾都犹如停满了轿车的巨大停车场。据说,这里的居民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大的乐趣是泛舟海上,每逢节假日,人们扶老携幼合家乘游艇出海,或欣赏自然风光,或把杆垂钓,或漫无目的飘浮游荡,甚至穿过峡湾横越大海,驾艇前往邻国瑞典或丹麦游览一圈儿,美哉!
旅游中乘车的时间不算短,打瞌睡之余不免想想这些北欧人,其特性似乎像咱中国的公务员——“软懒散”,只是表现各异。“软”,即安分守己,从没见一位北欧人雄赳赳地发怒,芬兰的赫尔辛基广场竟接受了沙皇的雕像,也不像日本人有侵略的野心;“懒”,似乎不思进取,建筑物几百年不变,一年上不了半年的班,下班时间到了必关门谢客,有钱也不赚,真像流行的一句调侃:“努力是种病”;“散”,自由独立,不喜群居和热闹,养狗为朋,加上冬天漫长,据说患抑郁症的还不少。想不通的是如此悠闲的挪威人咋能创造出人均GDP超过10多万美元的财富,居北欧第一。其实,人口稀少,资源丰厚,福利高企使他们不受劳累也能尽享上天的恩赐,北欧人干工作全凭个人兴趣,而我们更多还停留在谋生的层面,想到这些就觉得“上帝不公”,不禁嫉妒起来。
我以为奥斯陆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是位于其西北部的维格纳人体雕塑公园,由铜、铁和花岗石制成了192座裸体雕塑和650个人物雕像,这是挪威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维格兰(1875-1948) 20 多年心血的结晶。走进公园,一条长长的道路成为一条中轴通向尽头,公园的正门、石桥、喷泉、圆台阶、生死柱等景点均位于中轴线之上,众多雕像、浮雕分布两边。圆台阶中心的“生死柱”值的驻足,这是维格纳花费 14 年心血雕成,石柱高达 17 米,周围上下刻满了 121 个裸体男女浮雕,柱上死者惨相目不忍睹,有夭折的婴儿,不幸的青年,披头散发的妇女,骨瘦如柴的老人,描绘了世人不满人间而向“天堂”攀登时相互倾轧又相互扶掖的情景,有的沉迷,有的警醒,有的挣扎,有的绝望,组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旋律,令人惊叹不止。而圆台阶上的36 座石雕,从婴儿出生开始依次环行,可渐渐看到人生各个时期的表现:孩子们在捉迷藏,少年们在扭打玩耍,情人在窃窃私语,老人们熬度暮年,环绕一周到第 36 座死亡球塔就走完了人生的全过程,也就揭示出所有雕像的主题——生与死。园内最引人瞩目的是那尊“愤怒的小男孩”青铜雕塑,一位因父母亲热而被忽略在旁的男孩紧握小拳头,跺脚哭闹,发脾气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大概雕塑不大也容易接近,我们一行人都去摸了摸已被摩挲得珵光溜滑的小手和那“小鸡鸡”,引来的一阵哄笑与小男孩之愤怒表情又形成了鲜明对比。
出了雕塑公园时间还早,导游安排游览了一个计划外的景点——奥斯陆新建成的挪威歌剧院,结果收获了意外。据称,这是一座耗资8亿美元,已经取代悉尼歌剧院的全球最佳歌剧院,内设三个舞台,1100多个房间,舞台区域有几千平米,有些部分建于海下16米深处,可惜我们没能进去参观。不过,在外面转了一圈也觉得震撼,显著特征是整个剧院的外形就是一块巨大的白色斜坡状大理石块,从奥斯陆峡湾中突兀而起,酷似一座出水的冰山。我们在“冰山”上面漫步,饱览奥斯陆的市容美景,如果从峡湾中观看剧院,会发现酷似冰山的屋顶就是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原来,整个剧院就依靠太阳能满足了所有能源需求,难怪好评如潮。在剧院,我们不仅感受到挪威人节能、环保的现代意识和实用、简约的审美情趣,也自然想到了挪威人的骄傲、“现代戏剧之父”易仆生,他的著名话剧《玩偶之家》像当年黑夜中的一枚火炬,在鲁迅和郭沫若高举下有力促进了我国妇女解放,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放眼望去,挪威与北欧其他国家一样没有高楼大厦,几乎家家开着旧车,就像他们的衣着一样朴实无华,绝不追求品牌,吃着简单的食物,每天晚上7点以后街上就静悄悄的,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也没有超级奢华的消费刺激着人的神经。
生活在这种地方的人们,简约,自然,大概可以称之为幸福……
(作者: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下一篇: | 往返于“厄勒海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