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街以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从解决机关干部“走读”问题着手,积极运用“群教活动三三工作法”和“四真群众工作法”,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顺民意、惠民生,全力解决连接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坚持五个制度,切实解决机关干部“走读”问题
(一)值班制度。全年安排9个值班小组轮流值班,值班的性质包括常规性值班、应急处理值班和防洪值班。每个值班小组有一名在职副科级以上领导或退二线的正科级、副县级领导。坚持24小时值班,坚持记录值班情况,确保群众随时有人接待群众的来访,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等。
(二)学习制度。年初制定全年学习计划,坚持周五学习日的集中学习,坚持会前学法,提倡领导导学与自学相结合,做好学习笔记,交流学习心得。办事处还专门购置电视供值班人员时事学习。
(三)考勤制度。坚持上班考勤、下班抽查、外出登记、服务大厅人员签到制度,加强机关管理。
(四)机关干部联系社区制度。每名机关干部联系一个社区,并规定每月下社区的时间不少于10天,要求机关做好下社区记录以及民情日记,街党工委不定期对下社区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五)考核制度。将值班、学习、考勤以及联系社区的结果作为综合目标考核二次绩效考核依据。
二、推进“群教活动三三工作法”,务求群教活动见实效
(一)力促“三身入”,从思想上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问题
一是身入群众“汇聚民声”。群众是党的政策最直接的利益关联者。只有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接触、交流,才能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才能真正了解到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的地方,才能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二是身入群众“化解民困”。群众有困难,说明我们工作有漏洞。只有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接触、交流,才能直面工作中的未尽之处,有效解决群众关切问题,才能做到让群众放心交付困难,满意处理结果。三是身入群众“维护民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之中见大局。要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接触、交流,抓住问题根本,尤其对可能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和群体性纠纷、重点信访案件、突出治安问题、安全生产等要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依法提供帮扶和政策,切实维护群众的合理诉求。
(二)力行“三活动”,从行动上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是“走千家·进万户”活动。目的在于摸清“家底”,掌握基层民情,真正做到“汇民声、聚民意”。要以摸清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摸清致贫致困的真正原因、摸清群众内心的真实意愿、摸清党群关系的真实状况、摸清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和要求为主要目的进行走访,要努力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稳定和谐。二是“背街小巷专项整治”活动。目的在于改善环境,方便居民生活,真正做到“解民忧、化民怨”。要积极排除“四危”、用电线路老化、消防设施缺失、安全隐患等问题,要更新背街小巷陈旧、破损、缺失严重的硬件设施,合理增设垃圾箱和路灯,保持公厕和巷道整洁,改善背街小巷路面,努力为棚户区居民带来安全、干净的居住环境。三是“四进家门”活动(群众评议进家门、解决问题进家门、政策宣传进家门、帮困带富进家门)。目的在于提升形象,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暖民心、惠民生”。要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记录好群众反映问题,尤其是反映突出的集中问题,要仔细思考研究方案,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居民群众讲解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尤其是市、区对于危房改造、临时救济、低保评议、单独二孩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
(三)力求“三变化”,从实效上检验群教活动整改落实问题
一是民生保障有“新变化”。通过群教活动,着力做好街道社会化服务、发展街道社会公益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重点工作,加强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民政、文化等工作力度,保护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合法权益。力求作风有转变、管理有创新,力求保障全覆盖、民生重关注。二是居住环境有“新变化”。通过群教活动,充分调动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的能动性,充分发挥部门的联动作用,充分利用“走基层·三报到·三服务”的有效资源,着力解决好居民群众关注和期盼的问题,特别是背街小巷的道路、路灯、安全、卫生等问题。力求作风有转变、管理有创新,力求环境有改善,居住觉舒心。三是和谐稳定有“新变化”。通过群教活动,着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司法调解、法制教育,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加强民事纠纷调解,化解社会矛盾,开展扶贫和社会救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力求作风有转变、管理有创新,力求稳定得维护、和谐现邻里。
(四)活动成果
一是心系群众安危,开展安全排危。现已积极配合区委区府开展棚户区房屋拆迁摸底调查工作,累积登记居民户5600余户;排查出“四危”安全隐患36处,消防设施缺失21处,道路严重破损1500米左右,路灯缺失破损16处等。据不完全统计,现已累计排除安全隐患26处,疏通消防安全通道2处,清理公共安全隐患12处。立即整改“四危”17处,限期整改“四危”10处。特别是仁和半岛车辆乱停乱放整改和筹建小区业主委员会、周家冲旧家具市场消防排危和洗车场严重扰民问题、扇子坝社区千子岗住房排危问题等。二是美化居住环境,开展背街小巷专项整治。自去年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街就着手对环境卫生、墙面立面、居民院落、市政设施等进行整治。据不完全统计,已累计清理牛皮癣1500张以上、软体广告50幅以上、乱涂乱画280处以上;帮助居民整治院落卫生30次以上,卫生死角16处,维修房屋11处以上;协调有关责任部门整修背街小巷道路1800余米,新安装路灯37盏,清理维修垃圾库4座、垃圾点12个等等。三是畅通民意渠道,建立各类民生台账。现已建立民生诉求、安全稳定、困难群众等台账10余本。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把问题处置在萌芽状态。
三、践行“四真群众工作法”,力求服务群众“零距离”
(一)联系群众用真心。坚持有户必联、有求必应,有困必帮,实现社情民意“零盲点”,打造“和谐社区”
一是实行网格化管理。社区管理分片化,以居民组长为抓手,居民代表为帮手,落实联系人、责任人,实现社区管理网格化、高效化。二是实行扁平化管理。即保持 “一张脸”,推进“AB岗”,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简化办事流程,让居民少跑腿。三是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居民家庭情况动态信息库、建立“民生问题台账”,使解决民生问题成为社区的常态化服务内容,公布监督投诉电话、设立投诉意见箱,建立群众评议机制,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二)关爱群众动真情:坚持热情贴近、柔情化解、倾情帮扶,实现服务对象“零差别”,打造“温馨社区”
一是坚持结对帮扶。各级组织以及党员干部与社区群众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地结对帮扶关系,用结对帮扶的方式对社区群众进行落实到组织、落实到人的帮助。二是坚持六必访”和“六必谈”。即针对辖区内的家庭,实行先进典型家庭、重伤病残成员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家庭、特别困难家庭、不和谐家庭、涉及房屋拆迁家庭必访的六必访原则;针对辖区内的个人,实行情绪突变者、邻里关系紧张者、争利好斗者、违规违纪者、心有怨气者、取得突出成绩者“六必谈”原则。三是坚持矛盾纠纷调处“五诊式”。即提前预诊、及时出诊、设法会诊、果断急诊、坚持复诊。
(三)服务群众下真功: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现干群关系“零距离”打造“民本社区”
一是采取保姆式服务。上门服务采取预定的方式,提前与居民联系,尽量少占用居民日常工作、休息时间。同时,社区干部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群众来访、咨询。二是采取订单式服务。针对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就业宣传、培训工作,健康义诊,吸毒人员、艾滋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走访等实行制度化、时间日志式的定期开展工作。如每月定期与“大安街社区服务中心”合作,为群众进行免费义诊。三是采取管家式服务。做居民的良好管家,尤其是在民生环境和“四危”的处理问题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四)造福群众见真效: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服务结果“零投诉”,打造“就业社区”
一是实现自我管理。选取居民代表,实行社区居民大小事宜由居民来自主决策、民主决策、自我管理,以促进社区事务的最大民主通过率和及时有效推进。二是自我教育。定期、不定期邀请社会名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医务人员、法律界人士等到社区用典型案例、现身说法的方式对居民进行党政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尤其是辖区内曾吸毒等特殊人群,邀请民警前来帮教,尽早走出过去,重新踏上社会。三是自我服务。利用社区互助以及社区内的协会、兴趣小组等开展自我服务工作,并利用好社区内现有的培训基地,如彩灯制作培训基地等,每年组织开展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员培训,增强他们的谋生技能。同时,安排专人负责联系社会志愿者和其他社会组织,邀请他们到社区来,为社区工作建言、献策、献力量。
服务群众我们永远在努力,全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只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连通了,人民群众才会满意,我们的工作才会受到肯定!
(作者:大安街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