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在各级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下,我区开展生态区创建工作逐步具备了条件,明确提出把大安区创建为省级、国家级生态区,已经势在必行。
一、生态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1.创建生态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既重视当前发展的需要,又注重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生态效益;必须在自然涵养能力和更新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快速发展。
创建生态区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当务之急,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打造生态城镇、生态乡村、生态社区建设,按照优化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禁止发展几大生态功能区划合理配置资源,加快发展生态经济,繁荣生态文化,构建生态社会,构筑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利用体系,加快建设生态大安。
2.创建生态区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处,相辅共生的理念是无可置疑的科学真理,已不可逆转的融入到科学的世界观和发展观之中,成为人类社会一种新的行为准则和判断是非的标准。
创建生态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建生态区的重要目标。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是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人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没有良好舒适的生存环境,就没有真正的发展,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坚持发展为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环境保护法》第四条)。
3.创建生态区是实现生态文明,扎实推进生态自贡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构想,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自贡的重大决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制约生态区创建工作的顽固壁垒被不断攻破。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即将全部建成投运,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自贡市水泥厂、大安盐厂、亚钛科技公司等一批重污染企业关闭或搬迁,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的状况得到有效整顿,并持续改进。以现代商贸、物流、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加强,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日新月异。创建生态区既是落实党中央生态文明战略的要求,又是近年来全区上下推进生态自贡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也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优化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提供了空间平台。获得省级生态区、甚至是国家级生态区称号,必将是大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创建生态区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指标
创建省级、国家级生态县(区),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和指标要求,具体地讲,有两个方面的要求。
1.生态县(区)基本条件
包括县(市、区)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建设生态县(区)的决定》,制定《生态县(区)建设规划》并通过县(区)人大审议;建立由县(区)长任组长的生态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环境保护执法机构健全;全县(区)50%的乡镇达到国家或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优良连续三年不下降。
2.生态县(区)建设指标体系,丘陵地区创建生态县(区)指标共33个。
|
序号 |
名称 |
单位 |
指标 |
2013年情况 |
生态环境保护 |
1 |
空气环境质量 |
达到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级标准 |
达标 | |
2 |
水环境质量 |
达到水域功能划类标准 |
未达标 | ||
3 |
噪声环境质量 |
达到噪声功能区标准 |
达标 | ||
4 |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 |
千克/万元(GDP) |
<4.5且不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 |
0.015(达标) | |
5 |
二氧化硫(SO2)排放强度 |
千克/万元(GDP) |
<5.5且不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 |
0.28(达标) | |
6 |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 |
% |
≥90 |
92(达标) | |
7 |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 |
≥50 |
60(达标) | |
8 |
工业用水重复率 |
% |
≥70 |
85(达标) | |
9 |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70 |
87(达标) | |
10 |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 |
≥80且无危险废物排放 |
92(达标) | |
11 |
森林覆盖率 |
% |
≥35 |
43.5(达标) | |
12 |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
% |
≥15 |
无 | |
13 |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集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m2 |
≥12 ≥8 |
7.12(未达标) | |
14 |
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 |
% |
≥40 |
55(达标) | |
15 |
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 |
% |
≥50 |
55(达标) | |
16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 |
≥85 |
90(达标) | |
17 |
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 |
% |
≥90 |
95(达标) | |
18 |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
% |
≥80 |
86(达标) | |
19 |
化肥施用强度(折纯) |
千克/公顷 |
<280 |
270(达标) | |
20 |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 |
100 |
36.36(未达标) | |
21 |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 |
≥90 |
62.5(未达标) | |
22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 |
≥80 |
87(达标) | |
23 |
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 |
% |
100 |
100 | |
24 |
环境保护投入占GDP比重 |
% |
≥2.5 |
| |
经济发展 |
25 |
农民年入均纯收入 |
元/人 |
≥4500 |
8646(达标) |
26 |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人 |
≥11000 |
21780(达标) | |
27 |
单位GDP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1.0 |
0.07(达标) | |
28 |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
m3/万元 |
≤20 |
0.22(达标) | |
29 |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
|
≥0.55 |
0.61(达标) | |
30 |
主要农产品中无公害、绿色及有机产品种值面积的比重 |
% |
≥50 |
55(达标) | |
社会进步 |
31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当地人口计划 |
2.94 |
32 |
城市化水平 |
% |
≥30 |
无 | |
33 |
公众参与率和对环境的满意率 |
% |
≥90 |
90 |
三、创建生态区工作的建议意见
1.及时决策,明确生态区创建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启动创建生态区的工作,需要党委、人大、政府认真研究,正确决策,并以决定、决议等形式,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步骤,统一全区思想认识、凝聚力量、共同努力、明晰责任、各司其职、加强统筹、强力推进,使生态区的目标早日实现。
2.迅速行动,科学制定创建生态区的规划。目前,我市尚无一区县获得省级或国家级生态区称号,据有关方面反映,荣县、富顺县在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上有一定优势,自流井区已着手编制生态区创建规划,我区也应在抓工作、强基础的同时及早编制生态区规划,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严格按生态区规划推进创建工作。
3.精心组织,着力实施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生态乡镇是生态区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内容。创建生态区,必须有50%以上的乡镇获得生态乡镇、环境优美乡镇称号,我区目前已有3个乡镇获环境优美乡镇称号、1个乡镇获得生态乡镇称号、61个村获得生态村称号,应该加大生态村、生态家园、生态社区等生态细胞建设,将其列入党政综合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促进生态乡镇创建工作。
4.突出重点,全力推进生态自贡五大行动。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蓝天行动、清水行动、绿地行动、宁静行动、利废行动不断推进,取得较好成绩。但应该看到,五大行动的成果距离市委市政府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盼,都还有较大的距离。五大行动的持续推进,也会对33个考核指标的达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蓝天行动要围绕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抓好工业企业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淘汰建成区内10蒸吨燃煤锅炉、禁止焚烧垃圾、治理餐饮业油烟、治理建筑工地扬尘、交通运输扬尘和淘汰黄标车、治理汽车尾气等工作;清水行动要围绕釜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重点抓好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继续开展涉水企业排污治理;绿地行动要围绕生态城市建设,重点抓好城区园林绿化、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和农村绿化工作;宁静行动要突出抓好工业噪声排放治理、城市生活噪声(音乐茶座、坝坝舞等)治理、交通噪声治理等工作;利废行动要围绕提高资源利用率,着重抓好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工业企业固废处理、医疗单位医废处理等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以五大行动为抓手,围绕考核指标所涉及的工作强力推进,不断刷新战果,为最终通过生态区建设要求打下扎实基础。
5.注重总结,不断充实完善迎检资料。从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看,我区生态区创建涉及的33个指标,绝大多数已经达到或超过目标要求,但必须看到,一些指标缺乏严谨的测算和详实的论证。要能在迎检中经受验收组专家的严格考核,还必须下大力气夯实工作基础,充实软件资料,使每一个指标从现场和数据上都能经受过硬的检查。
6.加强领导,健全完善生态区创建工作的保障机制。生态区创建工作,涉及面广,多数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必须健全完善保障机制。一是法制保障方面,要在认真实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的同时,强化以环境生态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等,加强资源环境、卫生、食品、水利、质监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和执法工作水平的提高;二是政策保障方面,要制定出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和节约能源,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和食品安全,倡导绿色消费,加强环境科研,吸收公众参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环保投资等方面的政策;三是体制保障方面,要进一步深化与生态区创建有关的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深化资源环境管理和生态建设区域的体制改革,形成职责分工明确、运行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四是机制保障方面,从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推动全社会建设生态区的积极性,制定生态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励办法,完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五是社会保障方面,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生态理念和法制观念,落实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制度、公共参与制度、有奖举报制度、环境诚信制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区环境保护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