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下一篇: | 紫色的无名花 |
当地时间8月12日下午,我们乘坐国航CA909航班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降落,比起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里显得冷清、小气多了,同行一个朋友不屑地说,没想到美国人斯诺登竟能在这里藏那么久。
坐上开往饭店的大巴上已是当地下午六点左右,远途可见那些驶往郊外的下班车流在明亮的阳光下开着大灯,晃晃悠悠,如织如梭,川流不息;一排排笔直高大的乔木林从眼前不间断地闪过,使人相信这果然是一座闻名的森林都市;街道旁一座座雄壮敦实的大楼间隔明显,使人醒悟这原本是全世界最不愁土地的国家,似乎也嘲笑着中国地产商拼夺不休的所谓“容积率”。
第二天,游览盼望已久的莫斯科红场,没想到有如天安门地位的红场是那么窄小和简陋、随意而开放,差点误以为是一处自由市场。欧洲地面普遍的那种砖头铺在这里显得凹凸不平,周围是“洋葱头顶”的东正教教堂和各类商铺,游人如织;红场中央的列宁墓原来是几级方形的红色大理石阶梯,抵不上毛主席纪念堂的一个墙角,墓头为平台,也是领导人的检阅台,即时任随踩踏。进入克里姆林宫虽须安检,但普京办公的总统府可以近在咫尺地随意拍照,比起我们市委和政府大院来似乎也没有更多的威严和神秘,只是地下的交通设施据称不是一般的高超和迅捷。
这里随处可见的另一道风景当然是金发碧眼,香嘴高鼻的俄罗斯美女,一个个婀娜多姿,勾魂夺魄,让人不敢相信世间竟能产出如此尤物,同行几个“爆焉”老头大饱眼福,偷拍了人家的照片偷看起来;不过,后在彼得大帝夏宫喷泉花园那美丽的景致中,我却有意偷拍了一些水桶腰身的俄国妇女,这类惨不忍睹的“胖婆”也是随处可见,并可与美女们形成俄罗斯妇女“势均力敌”的两大阵营。不仅如此,俄国人在各方面似乎都普遍存在着一种“两面特性”:13号下午在莫斯科大学旁,我们喝了六杯咖啡,一壶普通红茶,花费5000卢布却不给冲茶和续水,俄国人认为买的只是一壶茶并非源源不断的水,导游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死板,僵硬,不会转弯拉客,但后来乘列车卧铺以及在游艇观赏节目时,看见他们收起小费来却一点不死板;俄罗斯人温文尔雅,不慌不忙,宾馆门口候车要前面一辆开走了后面才能入场,排队也井然有序,可满街的男女都在吸烟,烟头随处可见,不仅衣衫随意且喜欢靠墙跟孑孓独行,显得十分懒散;俄罗斯人礼貌客气,答应事情爽快,可又不苟言笑,说话不算数也是司空见惯(六十年代初对我们就曾撕毁协议),大概这就也是大国沙文主义的“领导”作风吧。导游介绍俄罗斯有十大怪:“姑娘身披大麻袋,小伙头顶大锅盖,十三四岁谈恋爱,三十四十当奶奶,人高马大床太窄,工作全是老太太,满地青草白雪盖,路边要烟不见外,警察要比流氓坏,拉达要比大奔快。”我看,最讨厌是“背信弃义常耍赖”这一怪。
13号晚上乘软卧前往俄罗斯第二大城市——莫斯科西北方向的圣彼得堡。在涅瓦河畔灿烂的文化里,在千岛之城古老的建筑旁,俄罗斯民族那苦难的历史,深沉的战力和刚毅的勇气简直无法回避、挥之不去。这又迫使我不得不重新打探起这个“可怕民族”的“可贵基因”来了。
作为欧洲第三大河流的涅瓦河是圣彼得堡的母亲河,她全长74公里的身躯有近30公里都静卧在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地方,并从这里注入波罗的海的芬兰湾。灰黑而透明的涅瓦河水长年奔流不息,给这座古老城市不断注入生机,偶见一艘现代水翼船急驰而过与两岸悠久的教堂形成新旧对比;著名的“阿芙乐尓号巡洋舰”灰白的舰身依然挺立,炮口始终指向不远处的冬宫,站立舰旁,脑子只能想到毛泽东那句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冬宫是历代沙皇的皇宫,现在已改成博物馆,收藏的古董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近300万件,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进宫参观须层层安检并有俄国人引领,而我们却看得眼花缭乱,不知所云,就像当晚在该市看得那场著名舞剧“天鹅湖”,咋觉得也不如赵本山的小品过瘾,1500元就换了“我看过”的精神胜利。不过冬宫里那两幅达·芬奇描绘圣母的油画因其珍贵引来众多拍照,我也未能免俗。印象清晰一点还是上午游览的夏宫,即当年彼得大帝度假的行宫,坐落在离市郊30公里的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占地800公顷,丛林密布,海风习习;梯形瀑布,美轮美奂;喷泉群落,造型各异,终成游客必去的景点。夏宫的地位像我们的颐和园,可其品位觉得似乎还差了一截。
8月15日上午,在蒙蒙细雨中参观彼得堡以南约30公里的皇村——叶卡捷琳娜女皇的宫殿和花园,如果说冬宫和夏宫是彼得大帝权位的体现,那么皇村则反映了叶卡捷林娜二世的理想和品味。不过那些所谓建筑风格,园林设计我们也是看不懂,只知叶氏在位时给俄国带来了土地、人口、荣誉和财富,是他们的武则天,至今拥有包括普京总统在内的无数俄国粉丝。她治下的34年是俄国专制制度演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俄国历史上综合国力最强的时期。皇村在普希金逝世100周年时,改名为普希金市,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天,这里都要隆重庆祝普希金的生日。
行走在皇村的林荫道上,脑海禁不住浮现出已经久违的对俄罗斯民族的一种感慨:从“彼得大帝”叱咤风云的怒吼到叶卡捷琳娜“假如我能活到两百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俄罗斯脚下”的狂言,从普希金与丹特士为争夺爱人而毅然决斗到二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人的英勇顽强和巨大付出;从列宁的“十月革命”及斯大林的铁腕统治到当今又一个铁汉普京在全世界的所作所为,我们看到了一种外貌各异却本质相同的传承和再现!那就是站在历史选择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何去何从严峻难题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的一种困兽犹斗的俄罗斯勇士精神!恰如俄罗斯画家瓦斯涅佐夫那一幅描写俄罗斯式“唐吉诃德”的著名油画——《十字路口的勇士》,从中可以解析到俄罗斯英雄的精神密码:一位骑在马上的勇士,在暮色中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指路的石碑上刻着警示,往前走是一条充满危险的死亡之路;向左走可以使你生活得美好;向右走可以使你的愿望得到满足。面对警示,俄国人毅然选择了继续前行……
8月15日下午6点,从圣彼得堡乘游轮穿越波罗的海,前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回望圣彼得堡依依不舍:这是一座曾被德国军队围困900天,寒冷和饥饿夺走了几十万人生命而不屈不挠的勇敢城市,这是一块彼得大帝征服欧洲的立足之点和统治俄罗斯近300年的北方之都,这是一颗拥有“白夜”美景并传承和集中闪耀着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灿烂明珠。
回望俄罗斯感慨万千:这是一个世界上面积最广、资源最多的大国,这是一个从没让他国挑衅、欺负过的大国,这是一个活得很有尊严,敢于回击和牺牲的大国。俄罗斯没有即将前往的北欧那种宁静,也似乎没有国人那种大度和犹豫,他妈的原来真是一只北极熊!
(作者: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下一篇: | 紫色的无名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