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长滩河畔悠悠流长,山水间莘莘学子流连忘返。在距市区17.8公里的长滩河畔,太大路边,屹立着一所继往开来的初级中学——自贡市第三十四中学校。
我校始建于1972年,从富顺初八中更名为自贡市第三十四中;从县管到市管,再到区管;无论办初中、高中,还是职业高中,以及目前的纯初中,八代三十四中人紧跟时代脉搏,深耕农村教育,秉承“厚爱博学,向善求真”校训,传承“以德立校,以质强校”办学理念,低吟校园文化长河之韵,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
经过全区新一轮校点布局调整,目前,我校学生规模从300余人壮大到1000余人,有19个教学班,教职工62人,占地新增至25亩多、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优良,辐射、引领何市片区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
长河之韵,谱写特色教育篇章
我校地处长滩河桥头,长滩河大桥修于宋代,近年颇有建树的“何市儿女”回到长滩河边,拘一捧水,喊一声“妈”。长滩河赋予了三十四中人深厚的底蕴,那就是长河之韵。
今天,走进19.72米宽的校大门,一座高4.2米的莲池喷泉假山,莲蕴含着“四纯三真”内核,即校风纯、教风纯、学风纯、班风纯,说真话、干真事、做真人。50米金桂长廊掩映的读书亭,田赛运动场,径赛运动场,香樟树、黄桷树掩映的男女生公寓,标准化的师生食堂里的食堂文化,教室内外名言警句以及朝气蓬勃的身影,无不传递着长河之韵的强烈信息。
自2010年,我校创建实验教学市级示范校以来,校园文化长河之韵发展迈开了新的步伐。如今,运动场崭新的塑胶环形跑道,72台电脑96平方米的标准化微机室、班班通多媒体教室、体育室、音乐室、美术室、标准化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俱乐部等一应俱全,1000余万元的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资金,为开展校园文化长河之韵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学校从制度上保障校园文化长河之韵稳步推进,制定了《自贡市第三十四中学校校园文化长河之韵实施方案》,细化了师生的一日常规,优化教学行为,凸显校园文化长河之韵时时处处彰溢。开展长河之韵的读书活动,举行长河之韵的征文比赛,以此参加市区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每年有近100名学生获得市的一、二、三等奖,2011年学校长河之韵征文在《龙乡文学》专刊发表,2012年校刊《长河浪花》结集首发。学校常年有长河之韵的篮球运动队、田径运动队、美术兴趣活动小组和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均有专业老师训练和指导。同时,结合市区教育局、科技局的运动会和创新大赛开展了一系列长河之韵初赛,在市区比赛中彰显长河之韵个性:参加市、区学生田径运动会成绩名列前茅,其中2010年获全区第二名,去年获全区第八名,今年获全区第六名,均获得组织奖;2010年广播体操和校园集体舞比赛均获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2011年4月初中“三好杯”篮球比赛获自贡市第二名;以长河之韵参加市区科技局的第26、27、28、29届创新大赛每年有30人次获奖,学校均获得组织奖;参加全区和代表何市镇等“三镇一乡”参加红歌比赛均获二等奖;近三年参加省艺术人才大赛有188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发现人才的平台。校园文化长河之韵的广泛发展,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成为农村学校值得称道的特色,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质量为重,唱响教改教研主奏曲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办学特色是学校的风景线。学校确立了“立足常规、扎实教研、促进教改、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依托管理、课堂、科研、课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制定了《自贡市第三十四中学校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方案》《自贡市第三十四中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方案》《自贡市第三十四中学校校本教研“十个一”工程实施方案》《自贡市第三十四中学校“二三六一”课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适用、管用的规章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旨在架起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间的桥。我们高度重视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文本研究,学生现状分析,为搭桥做好准备工作。课标和学生就在桥的两头,如何实现学生需求和课标要求的统一,让学生达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从桥的这头走向桥的那头?教师就成为“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间的桥面”,通过自己高质量的课堂来引导学生实现由原始状态到达到新变,充分发挥“桥”的作用,探索出我校高质量的“二三六一”课改模式,即“二化三习六步一测”。
“二化”:教师“备”“说”“上”“评”一体化;学生“学”“做”“研”“展”常态化。“三习”:预习、研习、练习。“六步”:导”、“思”、“议”、“展”、“评”、“检”。“一测”:每月一次月检测。随着课改实施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教学手段多样化。我校英语课上教师流利的简笔画,语文课上教师美观的板书,理化课上教师自制的教具,最近学校实现班班通和校园云平台,只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就可以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就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教学过程艺术化。我们追求的教学过程艺术化,其要义就在于教学环节行云流水、教学目标水到渠成、教学重点深入浅出。这样的课堂于师生都是一种享受,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在诗意的氛围中接纳知识、砥砺思想,无疑会带来教学质量的提升。三是教学方法最优化。用“二三六一”课改找到了最优的教学法,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2009年制定的《自贡市第三十四中学校教师校本教研“十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十个一”工程为:教好一门学科,当好一名班主任,培养一批特长生,转化一个潜力生,上好一堂研究课(优质课),设计一份最佳教学设计,出好一份优秀试卷,搞好一个教育科研课题,写好一篇质佳论文,做一次教学讲座(中心发言)。通过此项工程,我校教研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每一个教研组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周周有教研活动;研究课优质课纷呈一片(语文教研组曾真泽优质课《品名句经典 悟真谛人生》获得市区赛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竞相优化(地理教研组陈淑琴《多变的天气》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处处皆课题(学校市级课题《农村中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实践研究》统领教师的34个微型课题);人人每年参加国培,今年罗原州的《深情朗读促教学》被北京大学专家简报收录。
近年来,以“二三六一”课改模式促进了教育公平。今年,还修订了教学常规的一些细则来引导教师常规按照“二三六一”模式进行教育教学。它要求教师按照自己班级的学生需求进行备课,突出学生预设的活动,特别是那些潜力学生还需要适时补充小学的计算能力和阅读能力,讲课时针对潜力学生而讲。考试一个年级分成两套试卷检测,要求八、九年级必须要出一套适合于潜力学生试题,所有试题必须交给分管领导审核后才能印刷,其间有几个学科一次的月检测试题先后修改6遍才通过,考试安排分时错层次进行,成绩统计和公布也按照不同层次,这样达到因材施教,使各层次学生受到教育,体现教育公平。
向善求真,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校着力探索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让“德育活动”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让“教学及科研工作”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让“特色校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亮点六方面,那就是寻求长河之魂——向善求真,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
我校居大安中郊,多数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学生比例逐年上升,今年达51%,为此学校以“向善求真”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
2014年4月上旬,开展“千师进万户”家访活动,师生谈心交心活动,《家贫心善,执着梦想的农村两兄妹》家访日志在市区教育局网站转载以后,引来成功人士对留守学生资助至大学毕业。
2014年4月中旬,开展以走进校园,体验生活为主题的社会、家长开放活动。活动特邀部分村组、社区干部、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近60人到学校感受、体验校园生活,听取大家对学校内涵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内容有听取学校内涵发展工作汇报,学校征求代表意见和建议,参观校园,观摩课堂,到食堂体验学生餐等。
“自贡三十四中虽是个年轻的学校,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教育理念跟名校、大校有一定的差别。大校有大校的规模,小校有小校的精致,老校有老校的历史,新校有新校的活力与潜能,三十四中的内涵发展必将迎头赶上。”今年将就读泸州医学院的胡扬扬家长在与其他学校的家长交流中曾这样感言。
今年9月,将大二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邵丹银,四川农业大学张文杰,南京农业大学陈欢,成都中医药大学柳林、陈丽,泸州医学院陈乾,贵州师范大学陈雨婷,他们回校交流:母校是待打造的一所农村寄宿制资源校,规模不大,班级人数较少,以小班教育的内涵发展为特色。他们最直接的感触就是:班上同学少,我们能得到更多的关爱,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他们的家长则说:“内涵发展,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我们感到十分安心。”
三十四中人共同感受到:向善求真,内涵发展,努力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师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十四中人以长河之韵、“二三六一”教改教研、“向善求真”引领这所规模学校,已成为大安区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大安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自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自贡市绿色学校、市区先进党组织、自贡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当前,我校在县域经济换挡升级,何市片区开发热潮喷涌的大背景下,虽学校有待进一步打造、师资尚需进一步补充,但我们深信: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依法治校,师资将有序补充,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必将打造成自贡市内涵发展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闪亮名片。
(李孝全:自贡市第三十四中学校校长,罗源州:自贡市第三十四中学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