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什么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呢?“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比如,如何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人们通常把毕业生入职企业这一段称为“最后一公里”,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能顺利跑完,但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在这里摔了跤。又如,大安教育系统如何解决师德师风还需要不断加强,作风不深入、不扎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展了“千师进万户”和“百校访千户”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校服务意识,树立全区教育新形象等。再比如,如何解决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督查、考核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等等。诸如此类涉及管理、教学和出口质量看似小的问题,实则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问题。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则身体有病,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且不“通瘀”,则危及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
近期,全区教育系统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重点解决服务联系师生“最后一公里”问题。可以理解为:广大师生反映、最痛恨的不是学校没有管理、教育、教学教研和服务举措,而是制度机制始终“走在路上”,“停在嘴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造成工作“末梢堵塞”,这就是存在联系服务师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如何打通教育系统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认真排查发现“最后一公里”问题。教育系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排查问题环节要求非常明确,把查摆问题贯穿始终,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切实找出班子和职能部门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到师生中听意见,真心听,听真言,了解师生所想所期所盼,俯听师生所恨所怨所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不到师生中听意见,听不到真心话,不认真排查,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熟视无睹,或是夸夸其谈,避重就轻,又怎能发现自身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其次,要认真查找造成“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教育是全区财政供养的大系统之一,有的学校党组织建设薄弱,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事关教育民生服务千家万户的问题。学校班子的重心一般都在教学业务上,往往忽视师生党的基本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以及党员理想信仰的教育培训,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没有发挥或难以发挥,这就在党组织和师生之间无形中产生了一堵墙;有的学校班子和干部因循守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懒于谋划,靠经验办事,热衷于网上下载,制订的制度方案不符合实际,很多工作有头无尾,不能突破难关;有的教师师德缺失,对学生了解不够,服务学生能力差,涉及到学生成长的环境、教育、引导等措施总是“走在路上”,就差那么一点点,造成“近在咫尺,远隔天涯”瓶颈。
第三,要认真剖析整改“最后一公里”问题。剖析和整改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要认真分析产生“最后一公里”的体制机制原因,切实加以整改。对教育系统体制机制上出现的问题,要从深化人事改革、教研督导改革创新入手,彻底改掉原有制度上的弊端,努力铲除滋生问题的土壤;对管理干部能力原因造成不良后果的,教育部门要积极主动介入,深入调研,打破干部终身制,形成竞争,破解难题;对极少数不作为、乱作为而使教育的措施落不到实处,形成“末梢堵塞”的必须严肃问责,涉及“四风”问题的必须严惩。
第四,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最后一公里”问题再滋生。要加强党建创新,尤其要配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党组织和书记领取工作项目,倒逼学校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要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让国家为教育发展添置配备的设施设备真正为教学、师生服务;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建立长效机制,严防“最后一公里”现象改头换面,披上“马甲”以新面目出现。切实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变成老百姓改变命运的实惠,把良好的教育资源惠及广大学生和家庭,成才成功的喜悦真正送给群众。
当下,大安教育系统正一手谋划部署人事改革、课堂改革创新试点和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复查,一手从党员干部党员教师思想作风实际、教育教学发展实际和师生诉求呼声出发,推出多项项民生实事,并为活动设置时间表、画出“路线图”、明确责任人,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通过以“千师进万户”和“百校访千户”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大走访活动,围绕“四风”问题,实施了规范办学行为、食堂服务、文山会海、不作为乱作为、铺张浪费等专项整治活动,打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最后一公里”路程,为推进教育民生实事营造了良好氛围。
(作者:大安职教中心主任、大安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