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求基层文化工作必须切实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走出“发展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的群众文化发展新路子,为大安追赶跨越奋力崛起提升软实力、凝聚正能量。
一、坚持“三个结合”,做大群众文化活动社会影响
一是坚持节日文化与日常文化相结合。在市场化、高品质举办节日大型文艺汇演等庆祝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群众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努力形成“村社天天有文化活动,乡街月月有文艺表演,区级季季有文化大餐、城乡年年有文化盛宴”的群众文化氛围。二是坚持传统文化与主题文化相结合。既要注重挖掘牛佛镇川剧坐唱、莲萧、舞龙,大安街腰鼓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又要狠下功夫做大做强井盐、恐龙、红色、寨堡等主题文化,使两种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动融合,在相互融合中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坚持草根文化与精品文化相结合。坚持以业余演出为主,让群众大胆展示艺术才华,将活跃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乡俗的群众文化搬上舞台;同时更加注重发挥独特资源优势,扶持精品文化的创作与打造,多出富有大安特色的有影响、有深度、品位高的的精品力作。
二、抓好“三大定位”,彰显群众文化活动内在价值
一是定位于鼓励群众参与。坚持文化服务面向基层,用心打造群众爱听、爱看、爱参与的文化活动品牌。跳出以往单纯只搞文艺演出的老路子,将广场舞大赛、书画摄影展、歌咏比赛等多种形式融于一体,满足广大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二是定位于提升社会文明。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征地拆迁政策宣传、城乡巨变等演绎为居民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书画作品,用多种形式和载体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注发展、投身建设的情怀,让“以文化人”得到最好体现。三是定位于群众共享成果。坚持把文化活动开展在基层,把优秀文化人才输送到基层,培育社区文化建设的推手与能手,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点对点”的文化指导,推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和街道文化蓬勃开展,实现“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变。
三、培育“三支队伍”,引领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壮大
一是着力发挥主管单位专业队伍作用。积极发挥区文化馆公益培训中心作用,健全完善区、乡、村社区三级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采取集中培训和深入基层的形式,深入开展声乐、舞蹈、计算机及农家书屋管理等业务培训,力促乡镇文化站专兼职干部、基层群众文艺骨干整体素质提升。二是着力发挥社会组织团体队伍作用。全面实施“文化春雨行动”,在打造“文化义工”、“文化辅导员”队伍、充实“老体协”队伍上下功夫,助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的蓬勃开展。三是着力发挥“三团”专业队伍作用。聚集全市文化名人、文化专家组建“大安区文化顾问团”,汇聚全区基层文艺骨干组建“大安区基层文艺骨干团”,挑选全区优秀年轻青年文艺骨干队伍组建“大安区文艺青年骨干团”,着力构建具有大安特色的“专业”文艺团队,推动全区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纵深开展。
四、强化“三大保障”,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开展
一是强化协调联动的机制保障。区域文化建设是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切实做到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抓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抓文化体制改革,像抓经济领域重点工程一样抓重点文化项目,形成整体合力推进文化建设。二是强化整合使用的经费保障。切实落实中央、省市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为区域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采取资金跟着活动走的方式,整合使用文化建设各类资金,集中打造文化建设工作特色亮点。三是强化真抓实干的作风保障。坚持用“五个一线工作法”推动文化建设工作,重实际、出实招、办实事,坚持“虚”功“实”做、“文”活“武”练、“软”实力“硬”打造,确保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切实为文化自贡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为大安区文建委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