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2年第10期>>调查与研究
大安区留守学生现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3-12-10 11:41:23       作者:张峻山       来源:团区委

今年,结合工作对辖区内留守儿童现状,采取三种方式进行了调研:一是问卷调查,选取了三类地域(城区学校、乡镇学校、农村偏远学校)、两个年龄段(614周岁、1418周岁)共100名留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二是个别访谈,选取了三类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双亲外出1个,单亲外出1个,6个月以内与父母至少见面一次的1个,6个月至1年与父母至少见面一次的1个,2年以上未与父母见面的1个,学习成绩、思想品质等综合表现比较好的1个,成绩差、有不良习气的1个;三是通过对区教育部门、区关工委等相关部门走访询问。

一、基本情况

(一)留守学生数量多、分布广。我区总人口46.5万,其中农业人口28.7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13.1万,由于种种原因,相当部分的未成年人不能跟随父母进城务工生活而成为“留守学生”。全区未成年人约3.3万,其中小学生2万,初中生1万,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留守学生约1.2万人,遍布在全区的各乡镇、街道。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留守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其结果也引发了留守学生的种种社会问题。

(二)亲情关爱的缺失导致心理发展失衡。在溺爱和缺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都容易出现问题。留守学生由于长期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亲情关爱的缺失导致其内心经常处于一种孤独状态,在他们的学习及生活中,经常是扮演“独行侠”的角色,既没有同龄伙伴,更缺少知心朋友,内心的想法从不轻易向他人表露,心理极其脆弱,承受能力差,极易产生抑郁和自闭现象,从而表现出自卑、不合群、脾气暴躁等个性特点。

(三)隔代监管造成教育目标的偏离。相当部分的留守学生处在隔代教育的环境之下,监护人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往往过分溺爱、袒护孩子,再加之孩子处于冲动和反叛的年龄阶段,容易导致其性格的偏差,出现我行我素、不服管教等逆反行为;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许多监护人就放弃了对孩子的管教而任其发展或走向极端,最终导致“问题青少年”的产生。

二、目前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主要情况

(一)制度保障,建立了一套良好的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制度体系“根深”,长效机制才能“叶茂”,关爱工作才能“常青”。我区从抓制度保障入手,逐步探索并建立了一套符合地方实际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高度重视,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区关工委和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办公机构均常设在团区委,并进一步明确责任体系,细化分解任务,出台工作意见,狠抓工作落实。同时,团区委和区教育局还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工作的通知》,使关爱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组织保障,建设了一批“留守学生之家”。近年来,团区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具体指导各乡镇、学校在外出务工人员聚集的学校、社区建设一批“留守学生之家”,努力改善硬件设施和管理条件,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依据不同情况,由工作人员或志愿者进行结对联系,切实做好对留守学生的监管、教育与帮扶。目前,全区已规范建立15个“留守学生之家”。通过这一尝试,为留守学生营造了一个快乐成长的生活空间与氛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在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培养和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

(三)人员保障,招募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参与留守学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就是志愿者。当前,我区参与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力量有在校教师、校外辅导员、团委书记,在师资力量薄弱、人手紧缺的学校,校主要领导“亲自上阵”;在乡镇、村(社区),则充分动员和发挥了社会各阶层热心人士的力量,但实践表明,绝大部分的具体工作仍是由志愿者承担完成的。团区委通过宣传与发动,招募了一批文化高、素质好、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与留守学生开展“一助一”帮扶结对,这些志愿者们在关爱留守学生这项工作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参与协助政府部门开展与处理青少年社会事务的有生力量。

(四)资金保障,拓宽了一条关爱渠道。在全区财政状况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仍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关心下一代事业。同时,团区委精心筹备,积极对上争取,多方面拓展募集渠道,切实服务留守学生工作。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用于扶持乡镇、学校“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在团省委的大力支持下,回龙镇新房希望小学、大同希望小学已于今年10月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新民天元井小学“留守学生之家”、川电留守儿童之家相继建成;另一方面,多渠道募集资金,团区委通过加大工作力度,开展各类募捐、赞助以及关爱义卖活动,争取到自贡驻北京团工委关爱留守儿童“爱心礼包”、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礼包”、自贡车友会捐赠体育用品、华芝药业集团捐赠书籍和设备等各类关爱留守儿童物资、资金达10余万元,全部用于关爱留守儿童。

三、对策及建议

(一)建档上进一步做到“四个清楚”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内容详实的关爱档案。做到四个“清楚”,即:清楚姓名、性别、年龄,就读班级、家庭住址;清楚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和生活情况;清楚父母姓名、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临时监护人姓名、住址和联系方式。

(二)工作中强化落实“四个优先”

一是学习上优先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留守学生进行分类、分组,落实科任教师进行课外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了“手拉手”活动,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留守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二是生活上优先照顾。继续在全区中小学开展“把爱洒向留守学生”、“蓝天下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从细节上关心留守学生生活,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对家庭贫困的留守学生,发动师生捐钱捐物,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

三是政策上优先落实。在落实相关“免、补、助”政策时,把家庭贫困的留守学生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有效地缓解了家长的经济压力,杜绝了留守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四是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在安排社会实践活动、重大节日庆祝活动、文艺体育活动时,优先安排留守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乐趣、放飞快乐。

(三)教育上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突出思想品德教育。深入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评判能力。

二是突出行为习惯教育。深入贯彻学生守则与行为规范,关注留守学生的行为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正确交友。对有过错行为的留守学生,坚持做到循循诱导、耐心帮助,教育学生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三是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建立交心谈心制度,用爱心呵护留守学生,使留守学生感到老师胜似父母、学校胜似家庭。同时通过设立“心理咨询站”、“阳光信箱”,加强与留守学生的心灵沟通。举办生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消除留守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

四是突出安全法制教育。通过举办法制、安全专题讲座,观看法制电影、专栏、展板等形式,进一步增强留守学生法制观念、法律素质和安全意识,提高留守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四)管理中完善“四个机制”

一是沟通联系机制。定期进行家访,向监护人通报学生学习、生活和行为表现情况,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的电话联系,交换意见、互通信息,协同教育,共同管理。

二是结对帮扶机制。发动学校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与留守学生结对,实行教师与学生结对帮扶;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学生结对,实行学生与学生结对帮扶。

三是评比激励机制。在留守学生中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对思想有转变,行为有改进,学习有进步的留守学生进行表彰、奖励。积极营造“我留守、我自强”的良好氛围,鼓励留守学生自立自强、奋发向上,勇于进取。

四是活动交流机制。建立“留守学生之家”、“留守学生活动室”,定期开展课外活动,搭建留守学生活动与交流的平台,为“培养兴趣爱好、交流学习方法、沟通思想情感、启迪人生智慧”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