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镇是大安区最边远的乡镇之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镇。农民人均收入低,农业收入的比重日益下降,改变这一现状是党委、政府思考的重要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花椒已成为回龙镇农业的一个特色品种,是大安区打造“川南花椒之乡”的主战场。在此,我就回龙花椒发展谈点自己的想法。
一、发展概况
一踏进回龙镇地域,就可见“川南花椒之乡”的招牌,这也不是一日之功就有其效果。在2004年发展退耕还林时,镇古井村陈立康引进种植了100亩九叶青花椒试种。经过近8年的发展,目前全镇种植面积达6000亩,涉及到古井、大同、红珠、雄丰、玛瑙、狮子等10个村,现有种植大户8户,大户面积2500余亩。全镇投产面积达3000余亩,产鲜花椒达1000吨,经济收入8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增收260元。目前已成为全镇农业的一个支柱产业。产品畅销西安、重庆、成都、郑州等大中城市。其采摘也解决了本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本镇的种植大户也带动我镇有志人士赖晓东到三多镇发展花椒1000多亩。大丰农业有限公司除了在回龙发展外,还在自井区舒坪镇、富顺县板桥镇、荣县双石镇发展了基地3000余亩,并打造了商标为“香龙山”的品牌。规划在2016年全镇发展花椒达到10000亩,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川南花椒之乡”。
二、主要做法
1.组织重视,科学规划。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决定把花椒种植打造成支柱、特色农业。成立了花椒产业的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和农业中心具体负责,并根据土地的情况,制定每年发展规划,遵照群众自愿,以大户带散户,让群众见实效,循序渐进,稳步发展,不搞指令计划,发展势头较好。
2.制定政策,扶持到位。一是通过项目争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后劲不足问题。二是加大镇政府投入,解决苗子款补助,实行统一采购,保证苗的质量,并补助30元/亩的栽植管理费,从而提高成活率和质量。三是鼓励大户、业主搞规模种植与退耕还林挂钩,确保退耕还林成果与发展花椒效益共享。四是要求镇村干部带头,引领农户行动。
3.建专合组织,共谋发展。要加快农业的发展步伐,民间帮手是保障。一是建立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大安区大丰花椒专业合作社。为农民种植花椒提供发展平台,把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的1000亩作为基地示范,作为培训农户的试验田。二是建立花椒协会,并建立了协会党支部,把种植户都吸引进来。三是建立农业公司,成立了自贡市大丰农业公司和自贡市鑫盛农业有限公司,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花椒种植模式,集产、供、销为一体。
4.培训到位,技术落实。花椒产量要提高,技术是关键。一是大户请专家,农户靠大户,齐头并进。陈立康在重庆研究所聘请了常年技术顾问,定季定时指导。二是镇政府落实专人负责技术,派到重庆江津学习,回镇培训指导农户,技术有保障。三是根据花椒生产季节定期举办理论培训班和召开现场实地培训班。
5.思想统一,组织推动。党委政府反复考察,经过论证,定了发展目标,在全镇镇、村、组干部中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定了发展方向,落实了行动。一是引导镇村干部带头,以黄发洪、陈立康、周朝东为代表,带头自己发展,以实际效益让群众动心。二是制定镇村干部招商引资大户政策,为大户做好服务。如红珠村周基荣由原开采砂石改行为种花椒,新发展600亩,且现已见实效。三是村两委3年内发展是空白的,将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依据,使其村组干重视,促进发展。
三、今后的思考
就目前来看,花椒发展虽是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回头分析,还是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就市场、气候、基础条件、散户的意识等问题都要探讨一些解决办法。否则,作为新一届区委、区政府为推进“两化”进程,建设“五个自贡”,打造“一城一中心一目的地”,特别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打造“川南花椒之乡”的步伐将会受到影响,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加快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是促进花椒发展的必要保障。单靠镇努力不足,在区内要有规划,有配套项目的倾斜。否则,种植大户难以培育,现有大户难以留住,基地将会向其它区县转移,发展将会滞后。
(二)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促进花椒发展的核心力量。目前规模小、深加工不配套,价格浮动较大,影响发展(今年就是明显的例子,丰收产量高,但价格比去年下降了40%),产量高、价格低、效益反而差。首要解决的是发展上规模,全区齐动,从而才能配套引进深加工企业,保证产品销路问题,增加群众收益,从而推动发展。
(三)解决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是促进花椒发展的关键环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花椒受气候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人可控天。因此需要区、镇、村群众认识到发展的必然性,齐心协力,落实相应政策,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和技术措施落实,这样就能改变环境,确保正常年景的效益,促进发展才能落实。通过几年的努力,“川南花椒之乡”才能真正名符其实,花椒产业才能成为大安农业的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