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下一篇: | 民营经济新引擎 激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大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唐正涛
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民营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继2018年11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出席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表明国家对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认可和支持,此次会议强调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指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给民营企业家吃下安心谋发展的“定心丸”,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强心剂”。
在大安区,民营企业已然成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它们贡献了76.9%的税收、61.1%的国内生产总值、79.5%的技术创新成果、76.9%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以及占据了96.3%的企业数量。一组组数据,充分彰显了民营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也更加坚定了统一战线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
一、筑基柱石,论民营企业之战略地位
大安区作为自贡老工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曾聚集了80%以上“三线建设”内迁企业,形成了以东锅片区、张马片区、鸿鹤片区以及凉高山无线电厂片区的老工业集中区,工业基础积淀深厚,成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成绩斐然,持续发展壮大,已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从2012年到2023年,民营企业在全国企业总量中的占比从79.4%跃升至92.3%,数量达到5300余万户;个体工商户数量也从4000余万户增长至1.24亿户。截至2024年,大安区市场主体数量为23772户,其中民营企业22885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1.1%。
(二)集聚科创要素的重要载体。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活力源泉,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2012年至2023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数量从2.8万家迅猛增长至35.9万家,占比由62.4%大幅提升至90.9%。累计培育出1.2万家“小巨人”企业和13.5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达213.4万件,占国内企业总量的近四分之三。截至2024年,大安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0家,累计投入研发经费2亿元,累计申报专利149件。
(三)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源泉。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显示,民营企业始终是就业的“稳定器”。2023年,民营企业提供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岗位以及90%以上的新增就业机会。其中,16%的民营企业用工总量实现增长。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就业总人数达1065.75万,其中就业人数超过1万人的企业有244家。民营企业为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2024年,大安区民营企业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
(四)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是实现共同富裕宏伟目标的重要生力军。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共有12.7万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产业投入超过1100亿元,使超过18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此外,民营企业还踊跃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充分发挥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仅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营企业累计捐款达172亿元,捐物价值119亿元。大安区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聚焦特色产业开发、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达成合作项目18个,投资3000余万元。此外,企业积极投入各类公益活动等光彩事业,累计捐款捐物上亿元。
二、活力源泉,探民营企业之内生优势
民营经济具有灵活的机制和创新精神,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民营经济必将在创新发展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灵活应变的经营特质。民营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机制,能够迅速捕捉商机,做出决策,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创新驱动发展动能。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在产品创新上,依据市场调研和消费者反馈,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民营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新兴商业模式,实现了业务的快速扩张和市场的广泛覆盖。
(三)敏锐的市场感知能力。民营企业能够敏锐捕捉市场信号,及时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和风险,从而迅速做出决策,抢占市场先机。在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提前布局,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民营企业有灵活的用工机制、相对较低的就业准入门槛以及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岗位。通过参与高校课程设计、开展合作研究项目等方式,为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突破升级,谋民营经济之发展新径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寄予殷切期望,强调“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大安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强根基、重服务、优环境,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持续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奋力谱写大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凝聚“大道前行”的政治共识。坚持党建引领,统战聚力,进一步凝聚共同奋斗思想政治基础,组织民营企业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多形式开展学习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做好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大力培塑优秀企业家典型,开展工业和服务业民营企业十强及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民营企业,优秀创新创业民营企业家评选等活动,不断增强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归属感,坚持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提高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力、政治引领力,为社会经济发展集聚强大正能量。
(二)营造“纾困解难”的服务场景。聚焦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大安区企业综合服务专区工作机制,与商会合作成立金融合作、管理提升、风险防范等服务小组,形成科学合理、责任明确、运行高效的组织架构体系。构建“专人、专窗、专线”服务新模式,根据企业各阶段需求提供全程“帮代办”服务。持续开展“安逸隆”下午茶、统战部部长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主题沙龙等活动,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夯实“共同来做”的责任链条。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政府部门间加强沟通协调,增强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企业要强化主体责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加强创新和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建立责任考核和监督机制,对各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责任链条的有效运转,形成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促进大安区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
下一篇: | 民营经济新引擎 激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