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上一篇: | 聚焦“两个健康”,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大安区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春
大安区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梁颇聪
一、2024年民营经济发展全景
(一)总量突破与结构升级双轮驱动。2024年全区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133.75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位列全市第2,增速较2023年提高2.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1.1%。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24.48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54.91亿元,同比增长12.1%,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54.36亿元,同比增长7.3%,全区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17.18:40.02:42.8。2024年全区新开办私营企业416户,2024年新开办个体工商户1795户。民营经济已成为大安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二)政策赋能与制度创新同频共振。大安区搭建“银行+政府+企业”三方共商平台,促进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和企业发展方向有效衔接,累计协助企业融资1.4亿元、授信3.4亿元、申领惠企政策补贴135万元。成立惠企政策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2024年以来“一窗兑现”兑付资金44万元,惠及企业3户;“免申即享”兑付资金127.48万元,惠及企业1202户。创新开展“红色赋能 同心护企”“法治护航1+1”“万名检察官护万企”等系列行动,安排108名法治护企专员对口联系企业,累计协调化解企业纠纷14个,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普法宣传等活动12场次。在区政务服务大厅以区民营经济服务中心为基础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专区,建立企业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企业问题跨部门协同商办机制,2024年以来累计收集解决企业问题21个。
(三)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2024年,大安区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已达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数达到22家,科技创新平台累计达42家,较去年同比增长10.5%,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加大环保投入,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全区民营企业中已有1户企业成功申报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发展成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为大安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齐头并进。在市场拓展方面,大安区民营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参与各类经贸交流活动20余户次,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妙不可盐、盐为本等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制造企业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高速增长。同时,民营企业注重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参与各类博览会10余户次,提升了品牌形象和美誉度,龙腾文化、沃轮电气等一批民营企业品牌逐渐走向全国,甚至国际市场。
二、三产协同迸发活力
(一)工业转型激活增长动能。民营企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91.8%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营收32.1亿元,同比增长8.18%,占全区规模以上总营收的43.64%。其中先进材料产业营收同比增长40.85%、装备制造产业营收同比增长18.89%、食品饮料产业营收同比增长4.06%、能源化工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49%,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24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户(均为民营企业);四川沃轮电气制造有限公司、四川吉星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被省经信厅认定为2024年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四川东方龙源动力设备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级瞪羚企业、东方龙源核能装备中试平台入选2024年度市级中试平台名单;沃纳科,东方龙源,工业锅炉,东联锅炉入选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4年定制化生产重点企业名单;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入选自贡市第十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些企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还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消费升级与新兴业态并进。商贸、物流、旅游等领域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发展迅速。2024年全区限额以上民营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20.8亿元,同比增长4.58%,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实现销售额17亿元,同比增长3.3%,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2.2亿元,同比增长13.3%。限额以上住宿企业实现销售额4165.1万元,同比下降4.9%。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1.2亿元,同比增长13.2%。大安区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方特恐龙王国、硬质合金进出口为龙头牵引的企业在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此外,大安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以及省委“1号创新工程”战略部署,坚决落实市委“小切口、快节奏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工作要求,主动融入全市人工智能“车机龙、医算数+场景应用”产业体系建设,2024年已汇聚百度、腾讯云等28家数字经济企业,打造自贡市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基地,自贡百度阿波罗智行(西南)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成功创成2024年度自贡市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现代农业带动乡村振兴。2024年大安区粮食播种面积32.4万亩,产量11.55万吨;出栏生猪15.1万头、肉牛0.7万头、肉羊6.51万只、家禽2988.31万只(肉鸡2860.99万只)、肉兔604.27万只;水产品产量10984吨;柑橘产量3万吨。自贡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雪山鸡健康养殖星创天地被认定为2024年度四川省“星创天地”,属全市唯一,并且先后荣获国家级肉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自贡市五一劳动奖状、大安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多项荣誉。农业企业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未来发展展望
尽管大安区民营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民企规模小而不强、产业结构全而不优、专业人才少且难留、融资渠道少且不畅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站在2024年的历史坐标上,大安区民营经济正以创新为楫、以实干为帆,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破浪前行。从传统产业的凤凰涅槃到新兴产业的拔节生长,从科技创新的星火燎原到开放合作的百川归海,民营经济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面向未来,大安区将持续深化改革、优化生态、激发活力,释放民营经济的发展动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不竭动力。
(一)聚焦政策供给,着力直达快享。一是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梳理中、省、市各级惠企政策文件,汇编“政策礼包”,确保政策户户见面,全力打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二是持续出台适合本地产业特色的本土政策,用好用活“加快医疗产业发展”“存量企业高质量发展”等现有政策,加快培育存量骨干企业。三是优化政策匹配度,指导民营企业申报“专精特新”“技术中心”等名片,做好配套资金及时发放,确保各项惠企政策和服务管理落实到位。
(二)激活发展动能,锻造产业标杆。一是引导民营企业专注细分市场,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加快成长为拥有细分市场话语权的“单项冠军”企业。二是支持民营企业探索“一核心、多配套”的融通发展模式,建立“科小-高企-瞪羚”的三级培育机制,梯次培育各类创新主体。三是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升级活动;支持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厚植营商沃土,激发市场活力。一是建立特色有效的服务企业机制,持续开展“百名干部驻企业”行动,建立一名县级领导(首席服务官)、一个联系部门、多名驻企干部,共同服务一户企业的“1+1+N”工作新模式。二是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社会信用监管等措施,提高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三是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大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加强对企业的权益保护和服务支持,营造更加宽松、便利、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深化金融赋能,破解融资难题。一是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定期举办民营企业座谈会、银政企座谈会等活动,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渠道,最大限度争取信贷投放。二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包括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三是积极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
(责任编辑:聂沙沙)
上一篇: | 聚焦“两个健康”,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