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上一篇: | 用好“川善治” 助力乡村治理 | 下一篇: | “十年磨一剑” 做好肉鸡产业“大文章” |
大安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刘明洁
大安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 罗意
一、大安区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一)全区安全生产主要风险源
大安区现幅员401平方公里,辖9镇6街,人口约44万。由于全区风险源多而广,安全生产风险的压力较大。一是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及个体工商户1万余户,涵盖机械、化工、食品、医药、运输、建筑、包装等行业,从业人员约6万人,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6余户、限上商贸企业103户。二是有客运企业1户,客运车辆83台,各类船只93艘。三是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3家,经营企业17家(其中:加油站15户,带储存设施的工业气体充装站2户),化工企业2户,医药企业4户。四是有长输管线3条,总长61.1公里;城镇管道燃气6家,CNG企业3家,液化石油气1家。五是有非煤矿山企业3家(其中:在建1家、复耕2家)。六是有烟花爆竹批发企业1户。七是有人员密集场所两百余个,其中区级消防重点单位139个,学校(小学及以上)23所,幼儿园29所,养老场所20个,宾馆、酒店和农家60个。八是有农村沼气池2962口,其中无利用价值969口、闲置1770口、正常使用223口,新村集中供气8处。九是现有七类在用特种设备合计1913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61户。十是有水库41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35座;河流10条,总长141.8公里。沱江河近三年洪水超过279米警戒水位0次。
(二)2024年全区各类事故总体情况
2024年,全区发生各类事故207起,同比上升1.97%;死亡26人,同比上升62.5%;受伤139人,同比上升29.91%;直接经济损失160.9万元,同比下降65.09%,呈“三升一降”态势。其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20起,同比上升27.66%;死亡25人,同比上升108.33%;受伤139人,同比上升29.91%;直接经济损失12.7万元,同比下降12.41%,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占到总事故比例的57.97%和96.15%。发生造成一定损失的火灾事故86起,同比下降10.42%;死亡0人,同比持平;受伤0人,同比持平;直接经济损失48.2万元,同比下降36.9%,事故起数占总事故比例的41.55%。
2024年,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起,同比持平;死亡5人,同比持平;受伤0人,同比持平;直接经济损失100.152万元,同比下降72.97%,呈“三平一降”态势。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运输事故发生4起,死亡4人,同比分别上升300%,呈持续多发的态势;建筑业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同比分别下降50%。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其他工矿商贸领域及水上交通、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火灾等行业领域实现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较大事故间隔周期延长至83个月。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情况
(一)绷紧“思想弦”,看好“责任田”
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组织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安全生产专题会等各类会议10余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始终把抓好安全生产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印发《自贡市大安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结合治本攻坚三年及特殊时段安全生产专项行动,统筹开展全区安全生产大排查工作,清明、五一、端午、国庆期间,全区干部都保持整装待发、箭在弦上的工作态势,共派出检查组62个,坚决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拧成“一股绳”,打好“组合拳”
一是推进机制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建立每日调度、每日通报、每日排查、整改闭环等八大工作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和工作督导力度,进一步扣紧责任链条、倒逼工作落实,确保攻坚行动取得实效。累计调度研判24次,印发工作动态通报33期,发布风险提示3次。二是做好交叉督导。积极配合交叉督导工作,全力做好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行动以来,我区被督导点位51个,反馈问题隐患146条,整改率100%。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区安办会同团区委招募200余名快递员、外卖员、青年大学生组成安全志愿者队伍,深入重点场所常态巡查,纠治问题隐患和违法行为。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有奖举报系统宣传推广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安全隐患治理,收到安全生产举报件9起,兑现有奖举报3万元。
(三)紧盯“风险点”,守好“安全线”
截至目前,全区各行业领域共排查风险点位7614次,发现问题隐患5907个。其中:已完成整改5440项,占比92.1%;正在责令限期整改中的467项,占比7.9%。其中,自然资源领域共排查风险点位121次,发现问题隐患18个;建筑施工领域共排查风险点位442次,发现问题隐患428个;交通运输领域共排查风险点位2965次,发现问题隐患309个;水利领域共排查风险点位303次,发现问题隐患82个;农业农村领域共排查风险点位547次,发现问题隐患200个;文化和旅游领域共排查风险点位549次,发现问题隐患246个;工贸领域共排查风险点位314次,发现问题隐患1385个;特种设备领域共排查风险点位413次,发现问题隐患327个;消防领域共排查风险点位1634次,发现问题隐患2256个;其他领域共排查风险点位322次,发现问题隐患356个。
三、当前防风险控事故暴露出的不足
(一)安全生产事故指标高位运行的态势还待扭转
通过对近四年来各项指标数据分析,2021年—2024年各类事故起数分别是256起、388起、203起、207起,2022年各类事故数为高峰,在2023、2024年有所下降(见图1)。从生产安全事故分析,2021年—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分别是6起、2起、5起、5起,仅2022年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显著减少,其他年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数据较为平稳(见图2)。
(二)部分行业领域事故多发高发的态势还待调整
一是道路交通事故出现增幅。2021年—2024年,全区道交事故起数占事故总起数的53%、30%、48%、58%(见图3),占生产安全事故总起数的17%、50%、20%、80%(见图4)。随着车辆保有量不断增多,道路里程数增加,2024年道路交通事故增幅明显,全区道路交通生产安全形势较为严峻。二是火灾事故占比明显。2021年—2024年,造成一定损失的火灾事故数占事故总起数的45%、70%、49%、42%,占比份额较大。三是其他行业仍有不可控的事故风险。通过各类专项整治,我区建筑领域、工贸领域事故风险得到一定控制,2024年工贸企业、施工工地均为零事故,但近三年园林绿化、仓储、家装等其他非高危的行业偶有事故发生。
(三)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普遍较低的态势还待提升
全区由于为老工业基地,大部分的生产企业都存在工艺落后、设备简陋、场地狭窄等问题;特别是机械加工、金属冶炼企业,受工艺设备的制约企业本质安全的仍显不高,在日常安全监督检查中,发现隐患数及重大隐患数呈增多的现象。2023年我局对52家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发现隐患共计233条,其中重大隐患15条。2024年我局对51家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发现隐患共计401条,其中重大隐患38条。根据执法检查发现部分企业在日常管理中仍存在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四)安全生产齐抓共管氛围不浓的态势还待改进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已几经修订,增加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等规定,为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其中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进一步明确了法定监管职责,但有关部门不同程度存在安全监管人员少,1名安全监管人员需要负责几十家监管对象的情况;同时部分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业主管部门一线人员相关业务知识不足,多数安全检查内容都是灭火器是否过期等一般性问题,辨识重大事故隐患的能力不足,在安全生产重点行业执法统计工作中表现出,重大事故隐患发现数长期为0,离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四、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突出重点领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一是踏石留印,强化监管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推进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改革,将安全监管责任具体到岗到人,提高部门安全监管效能追责问责,着力整治在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排查搞形式、走过场等问题,形成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督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格局。二是协同联动,强化隐患清零。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专项行动,聚焦交通运输、消防、城镇燃气、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和工贸,紧盯动火、有限空间、电气焊作业等事故易发环节,扎实开展全覆盖、拉网式隐患排查,坚决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三是抓铁有痕,强化问题整改。对排查出的问题适时开展“回头看”,特别是对前期监管部门发现的隐患督促企业整改到位,督促各类风险隐患“动态清零”,巩固扩大整改成果,确保同类问题不反弹回潮。
(二)强化案件调查,提升安全生产执法成效
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大局,执法就是履职尽责,执法就是提升能力”的理念,严厉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完善制度,切实提高案件查办质量。始终保持对法定程序的敬畏,时刻严格遵守行政处罚程序,充分发挥典型案件的示范和指南作用,保证案件的定性、适用法律、裁量标准的统一。采取执法清单化、智能化、专业化、精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措施,实现执法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隐患“清零”,闭环管理。三是行刑衔接,切实强化案件查办实效。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严查重处,通过严惩一批违法违规行为,惩戒一批严重失信企业,问责曝光一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治理一批重大安全隐患,压实生产安全责任,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落实《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各项要求,对涉嫌犯罪的违法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坚持多向驱动,完善安全服务保障措施
一是比武练兵,提升业务水平。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标准,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各重点行业与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二是专家参与,优化资源配置。按照“政府倡导推动,企业自主参与,市场主导运作”原则,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采取市场配置、政府采购、政策补贴、责任保险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服务,有效发挥专业机构、专家力量在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防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共享共治,鼓励群众参与。不断探索宣传方式,加大安全宣传广度与深度,通过制作宣传展板、条幅、海报等方式,结合现场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浓厚宣传氛围。同时积极开展“自贡市随手拍”“企业安全隐患一键报”等平台宣传推广工作,深入实施“追加奖励”和“一患双奖”激励机制,打好安全隐患“人民战争”。
(责任编辑:聂沙沙)
上一篇: | 用好“川善治” 助力乡村治理 | 下一篇: | “十年磨一剑” 做好肉鸡产业“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