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4年第5期>>调查与研究
抓关键强运用 大安区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4-06-01 09:11:19       作者:刘家梅 金丽丽       来源:区财政局

大安区财政局副局长 刘家梅

大安区财政局财政监督与绩效管理股股长 金丽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如何提升全区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一、实践与探索

(一)构建全方位预算管理格局。一是多渠道强化绩效管理。将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既集中财力办大事,又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将部门和单位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赋予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更多的管理自主权,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二是全方位强化项目动态管理。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对政策到期、绩效低下的政策和项目及时清理退出;对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对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或财政审核未通过的项目,不得安排预算。

(二)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一是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推动绩效管理关口前移,就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的原则、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全面规范梳理,要求所有新增政策和项目全部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做到应评尽评,促进部门绩效管理理念由预算绩效向绩效预算转变,增强立项环节的绩效约束,进一步提升财政决策质量。二是强化编制环节绩效目标管理。明确编报要求,按照“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的原则,将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申请的前置条件;规范编报流程,将绩效管理流程全面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绩效目标审核作为进入财政项目库的必要环节,实现流程控制;加强编报审核。按照“谁分配资金,谁审核目标”的原则,强化对相关部门或单位报送的绩效目标的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反馈相关单位,指导其修改完善。2023年区财政局通过聘请第三方机构,为全区整体绩效目标及项目绩效目标编制提供技术指导,同时重点选取5个项目进行事前评估,有效提升绩效目标编制质量,从源头上防止财政资源配置的低效、无效。三是做好绩效运行监控。注重日常监控与重点监控相结合,定期开展项目跟踪检查、数据统计分析等,动态了解和掌握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资金支出进度、项目实施进程等,对绩效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加强纠偏;不定期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项目的预算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重点抽查,查找问题,防范风险,切实加强绩效监控管理。四是做深做实绩效评价。通过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2022年,我区委托第三方机构对2021年的10个预算项目支出、2个政策支出及3个政府采购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同时对5家单位进行整体支出重点绩效评价。从评价情况看,多数项目能够实现预期的绩效目标,单位整体绩效运行良好,对我区城市形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提升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五是强化结果运用。根据《大安区区级财政预算绩效结果应用管理办法》,对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研究改进措施并跟进落实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同时,我区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目标绩效综合考评。

(三)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一是完善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收入方面,重点关注收入结构、征收效率和优惠政策实施效果;支出方面,重点关注预算资金配置效率、使用效益,特别是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效果。同时,积极开展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等绩效管理。二是建立其他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除一般公共预算外,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加强“四本预算”之间的衔接,并根据不同预算资金的性质和特点统筹实施。

(四)夯实预算绩效管理支撑体系。一是健全组织架构。构建起由财政局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相关职能股室具体落实的职能分工体系。同时,建立“1+1+N”工作架构,即“1”个领导机构、“1”个组织机构、N个实施机构。二是完善制度办法。在原有制度办法的基础上,结合“预算绩效管理年”的新要求,制定“1+4+N”的管理制度办法,即制定“1”个总纲领、“4”个配套制度、“N”个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涵盖组织保障、流程管理、基础支撑、考核监督等全过程的制度体系。

二、困难与问题

(一)预算绩效观念不深入,思想认识有误区。一是“两轻两重”惯性思维。部分单位“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认为预算申报的项目能落实到位和预算安排的资金能用出去就不会有大的问题,没有站在全局高度考虑是不是达到了效益最大化。二是视野不宽狭隘思想。少数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实施绩效管理增大了工作量,开展评价是在刻意找麻烦、挑毛病。三是消极应付只求过关。有部分单位在年初绩效目标申报和年终绩效自评工作中做不到准确科学规范操作,质量难以保证,开展自评时报喜不报忧和扬长避短。

(二)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实际操作有难度。尽管财政部制定出台了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省级财政也在陆续推出细化的评价指标和落实措施,但是对指标具体设置没有统一的明确规定,没有针对性较强的个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供借鉴。全区财政预算支出的范围在逐年扩大、建设发展的投入在逐年增加,新政策新情况时有出现,已经形成的评价标准不能与之完全匹配。同时,既有的评价指标存在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的弊端,导致出现单位职能不同、支出事项有差别等情况时,针对性不是很强,指标难以量化,评价缺乏依据,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的质量。

(三)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推动作用有局限。我区目前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只是停留在反映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等较低层面,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绩效管理与年度预算编制结合得不够紧密,部分单位落实问题整改意见不是很到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追责问效机制还不完善、预算绩效结果的透明度不太高、绩效评价结果不能更快更多地转化成管理措施。同时,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针对性不强、质量不是很高也是制约高效利用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中省对预算绩效工作高度重视,将绩效评价纳入市(州)政府预算绩效评价考核中,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来年转移支付分配的重要依据。今年省财政厅更是分地区派出多支督导组到2022年省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得分较低点位开展实地检查,对未及时整改项目收回财政专项资金。在新形势下,结合我区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牢固树立绩效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一方面,组织预算单位和工作人员学习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与中省市绩效理念保持同步,让绩效工作人员熟知政策、知行合一。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各单位领导干部预算绩效的培训,让主要领导及时掌握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情况、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从领导层及时作出决策,支持并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运用绩效评价结果调整管理思路。

(二)完善指标体系,规范评价标准。要准确把握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规定,积极探索适用于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绩效指标,逐步建立涵盖各类各项支出、符合目标内容、突出绩效特色、细化量化、便于考核的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覆盖全部预算支出结果绩效评价的规范标准。

(三)强化结果应用,突出结果导向。一是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整改、激励与问责制度,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机制。二是加大对预算绩效工作的公开力度,将绩效目标编制、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增强单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将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将一些运行监控状况和绩效评价结果不好的项目追减预算。对整体绩效管理不佳的单位,削减单位公用经费。通过预算调节、报告汇报、年终考核等方式,将绩效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绩效管理工作的应有作用。

 

(责任编辑:曹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