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陶莉
大安区卫生健康局人口监测股副股长 华艳
随着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的出台,大安区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托育建设。
一、托育发展基本情况
大安区目前仅有1个登记备案的托育服务机构苔米托育服务中心,为托幼托育一体园。截至2023年11月,全区共有托位1029个,其中申请普惠托位改建补助资金120个。全区每千人口托位数为3.5个。
全区共14个公办幼儿园、36个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未设置托位,不招收3岁以下幼儿。民办幼儿园全部为非营利性机构,28个民办幼儿园提供了1029个托位,可招收3岁以下幼儿。目前实际入托236人,托位使用率22.93%。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专兼职从业人员中保育员128人,育婴师27人。
二、存在的问题
托育机构是指为0-3岁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托育机构不提供3岁以上的幼儿服务。而幼儿园为3-6岁幼儿提供托幼服务的机构。托育机构和幼儿园的主管部门不同,由于涉及两个主管部门,中省文件也只“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但未明确具体的操作,导致我区在托育托幼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瓶颈。
(一)办理合法手续困难。如2022年省级普惠托育申请单位,大安区远达美蒙幼稚园,虽然完成了改建相关内容,但至今未完成托育服务项目的增加。一是增设托育服务项目有难度。民办幼儿园分为营利性幼儿园和非营利性幼儿园(即民办非托幼机构)。幼儿园的主管局是教体局,托育机构的主管局是卫健局,营利性幼儿园可以在营业执照上增加托育服务项目,目前大安区无营利性幼儿园,辖区内的幼儿园均属民办非幼儿园,要在现有民办非幼儿园单位登记证书上增加托育服务存在困难,需教体局同意才能增加。而教体局则表示,现有法律法规未明确他们可以同意幼儿园增加托育服务。二是新增托育服务机构有难度。按照“一个地址不能有两个民办非企业”的规定,现有的民办非幼儿园不能同时办理托育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以上两点导致大安区远达美蒙幼稚园不能在托育备案系统中备案,不能纳入规范托育机构。
(二)婴幼儿入托率低。大安目前托位使用率为22.93%。婴幼儿入托率低的原因:一是出生人口低迷。近年来出生人口持续下降,2020年大安区全年出生3088人、2021年出生2340人、2022年出生2021人,出生人口逐年减少是影响婴幼儿入托率低的重要原因。二是服务收费偏高。因婴幼儿照护需投入的人力成本等大,因而需向受托家庭收取的费用也高,部分婴幼儿家长因托育服务的收费偏高,孩子入托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导致不能将婴幼儿送托。三是传统思想束缚。大部分家庭沿用传统“老带小”模式,不放心将3岁以下婴幼儿交给托育机构照扶。
三、意见建议
(一)出台配套政策,明确部门职责。建议政府出台完善托育机构、托幼托育一体园(特别是民办非企业)的相关政策,明确卫健、教体、行政审批、民政等部门的相关职能职责。加强部门联动,对托育服务项目建设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全面加强对托育机构安全、消防、卫生、环评等方面的动态、全程、综合监管,确保各类托育机构登记备案有指引,托育服务工作能顺利推进。切实降低养育成本,提升育龄群众生育意愿。
(二)发展公办托育,加强示范引领。积极鼓励公办幼儿园发掘潜力,增开托班,并且在规划上推动托幼托育一体化发展,明确具备条件的幼儿园都要按一定比例设置托班。公立机构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更容易让育儿家庭接受和认可,在托育发展上可起到带动引领作用。公办幼儿园增设托班具有师资有保障、可整合更多资源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促进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能最快见到实效的重要举措。通过公立托育机构的举办,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婴幼儿照护观念,让家长摒弃传统的老带小照护模式,能够放心地将婴幼儿交由专门的托育机构照护,让机构照护成为家庭照护的有效补充,彻底解决育儿家庭托幼的后顾之忧。
(三)加大财政投入,助推机构运营。政府加大投入,制定一定补助政策,是促进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之举。建议对符合条件的托育机构发放适当的运营补贴,以减少托育机构运营成本,更多地让利于入托家庭;对入托家庭按每人每月200-400元不等的入托补助,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探索政企合作、医疗+托育等模式拓宽托育机构建设渠道。如政府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等,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举办专业化、连锁化托育服务机构。支持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参与建立托育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小区建立微型托育机构,就近提供托育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质优价廉的托育服务机构,可以达到上班带婴幼儿入托,下班带婴幼儿回家,切实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何芯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