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上一篇: | 党建引领担使命,答好脱贫攻坚“收官之卷” |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巩固脱贫成效成为了2020年全区重点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亦是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核心任务。根据大安区实际,我们对大安区2020年巩固脱贫成效有以下思考。
一、多渠道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至今,大安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仍然存在部分聚居点未通公路,部分农户未安装使用自来水或天然气等情况,尤其是仍有部分贫困户未有效接入基础设施服务体系,这些都将对巩固脱贫成效形成一定阻碍。要想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统筹全区,制定一定时间段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方案,确保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所有农户都实现公路、电力、自来水、天然气、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全覆盖;二是要整合全区农业农村、扶贫、水利、交通等领域涉农资金,统筹安排用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有效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鼓励和支持农户集体集资修建公路等基础设施,为农户自行建设基础设施在用地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四是探索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弥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
二、将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捆绑确保持续增收
实践证明,农户个体发展能力远不如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须通过有效方式让贫困户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解决分散的农户家庭与现代市场经济对接存在的障碍和风险。一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资金、政策、技术上给予村集体经济以扶持,将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凝聚农户利益、共享乡村发展红利的重要方式,确保贫困户有最基本的财产性收入;二是扶持壮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其吸纳贫困户通过入股或就业等形式实现稳定增收;三是引入社会资本因地制宜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业农村资源配置,带动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所有农户致富增收。
三、狠抓扶贫资金使用监管
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救命钱”,资金的使用上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各部门的建议,在保持时效性的基础上,采用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方式,制定符合实际的项目计划,不搞一刀切工程和形象工程。二是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理。每个项目建成后,采用组织专人密切跟进的方式,对产业项目实行每月进行检查、调度及密切关注项目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经营风险等状况。及时开展实地进行业务指导、了解项目发展情况、研判问题及时指导整改等工作。以上两种方式双管齐下保障扶贫项目可持续性,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
四、持续发挥财政金融扶贫特殊功能
巩固脱贫成效,必须要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而发展产业资金是关键。一是要持续推进产业扶持基金、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小产业补贴等财政金融扶贫措施,确保贫困户发展产业有持续的资金扶持,同时加大对产业扶持基金、小产业补贴等的管理,确保用到实处;二是鼓励贫困户通过产业扶持基金、扶贫小额信贷贴息等政策获取资金入股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获取持续稳定的财产性收入;三是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调整拓展为乡村振兴小额信贷政策,确保在2020年以后持续发挥小额信贷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支持作用。
五、探索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但对贫困户的扶持工作仍需继续。要确保在脱贫攻坚工作结束后贫困户稳定增收不返贫,不新增贫困户,必须要在2020年建立起巩固脱贫成效的长效机制。这就要求我们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要确保在2020年以后,有效的通过乡村振兴的普惠性扶持政策持续帮助脱贫贫困户致富增收。
(刘家梅:区财政局副局长,曹龙乾:区财政局科员)
上一篇: | 党建引领担使命,答好脱贫攻坚“收官之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