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重要举措,是基层党建工作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成功经验。今年以来,大安区围绕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入开展基层党建示范创建,鲜明提出既看“墙上”也看“脸上”更重“心上”的工作取向,以阵地形象建设为基础,以党建品牌培育为重点,有力促进了工作规范化,提振了干部精气神,提升了群众满意度,让各级党组织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切实增强了示范效应、辐射效应、雁阵效应。
从“墙上”看面貌,以形象建设促进工作规范化。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的形象,就是党的形象。开展示范创建,必须从阵地建设抓起,从“墙上”入手,以外在有形设计促进内在功能提升,以浓厚党建文化氛围营造规范有序、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今年区财政投入资金1000万元,各级配套资金900余万元,新建5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升级建设15个党组织活动阵地,从功能布局、标识制度、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等方面严格标准,标牌设置统一规范,硬件配置齐全完备。建立便民服务、议事决策、“三会一课”等制度,统一规范上墙,构建靠制度办事、按制度运行、用制度管理的工作格局。坚持“去行政化”,村社区干部统一在便民服务大厅坐班,设立“代表工作室”“草根儿俱乐部”“蒲公英课堂”“妇女儿童之家”等,以温馨的环境和实用的功能受到群众欢迎。在永胜村墙上展示“时代精神”,时刻提醒党员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土柱村墙上展示历代领导人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言论,引导基层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走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示范创建,让阵地形象“亮”起来,功能作用“强”起来,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真正喜爱的党群之家,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从“脸上”看状态,以创先争优提振干部精气神。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开展示范创建,绝不是“造盆景”,而是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带,并深度融入“经济主战场”,将“盆景”转化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创建过程中,考验的是党员干部善于谋事、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和能力素质。今年以来,全区成立“党建示范带”建设领导小组,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区级各部门密切配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保障力度、前所未有的工作强度,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始终坚持“精品意识”,实行县级领导抓点联系、组工干部定点指导,充分调动镇村干部的积极性,发扬“5+2”“白+黑”精神,形成全区“一盘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示范创建,党员干部的思想、思维和思路进一步开阔,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涵养和锻造,“放心不下”和“勇争一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在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一个可喜的变化:凡是党建示范点的基层干部,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自信,腰板挺得更直了,说话声音更响亮了,干事的劲头也更足了。
从“心上”看成效,以发展实绩提升群众满意度。民之所盼,政之所为。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示范创建成效的唯一标准。围绕这一思路,着重在搭建载体、挖掘亮点,实现相融互动上下功夫,防止党建工作“体内循环”,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务实有效的党建品牌。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取向,在马草山社区、凉高山社区等探索“四真群众工作法”“四点半课堂”等做法,以张惠琴为代表的优秀基层干部用真心和真情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得到支持和拥护。坚持以破解难题为导向,同春村针对拆迁群众集中居住矛盾较多的现状,培育家庭和美、邻里和睦、党群和顺、社会和谐的“和”文化,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高庙村、黄桷村等借助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建设的“东风”,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柑橘种植、立华养鸡等特色产业,实现村强民富。坚持以脱贫奔康为目标,在何院村、黄桷村等推行“党支部+专合社+贫困户”模式,深入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把贫困群众吸附到产业链上,推动脱贫奔康见实效。通过示范创建,各级党组织切实为群众办实事,为基层谋发展,让“党心”和“民心”紧紧连在一起,“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的氛围在大安这片热土上蔚然成风、日渐浓厚。
(作者:区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