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街道如何大力推进创新社会治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现结合凉高山街现状,浅谈工作体会。
一、基本现状
凉高山街地处自贡市东大门,属城乡结合部,典型的棚户区,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行政区域呈条状分布,居我市“燊海井—恐龙馆”旅游精品线中段。全街现有常住居民1.2万余人,辖凉高山、上田坝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个居民小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街的社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较突出,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区公共管理服务问题
凉高山街属原工业老街,拥有纺织厂、化纤厂、水泥厂、无一二厂等大型国有企业。随着纺织厂等国有企业改制,企业遗留问题较多,困难群体也相应增多。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多,辖区下岗职工多达2000人以上,且年龄偏大,再就业难度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了信访维稳任务繁重;二是两劳释放人员多,近110人,虽然都为其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但是对其思想转换工作跟不上,一定程度上还存有社会治安不稳定隐患;三是老年人、残疾人多,老年人占全街总人口的40%以上,残疾人达300余人,老年人服务、残疾人帮扶等相关措施严重滞后,致使街道、社区在管理上受到一定难度。
(二)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方面的问题
1.社区硬件设施滞后,成为影响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的瓶颈。社区的基础服务设施一直显得“底气”不足,尤其在社区服务设施方面,社区基本没有户外活动场地;基本没有养老、健身等服务设施。对社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设施资源、项目资源都不能有效整合。致使部分社区的办公场地受限、社区服务设施不全,加之社区现代化办公的设备缺乏,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开展服务相对较差。因此,社区建设经费不足、设施不全,成为影响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的瓶颈。
2.社区服务水平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目前,社区组织虽然日益成熟,但服务水平及质量仍无法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如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居住环境优化问题、文体活动组织问题等较多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地解决。同时,现在的社区居委会难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实际上每日从事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据了解,目前,社区大部分时间在处于按部就班的被动工作,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区的工作负担,使社区干部普遍感到工作负荷大、压力大。
3.社区共驻共建的意识还不够强。目前,社区建设仍停留在政府用行政力量推进阶段,社区居民和社区驻区单位参与意识不浓。一是社区居民群众中,仅有部分热心社区建设,自主、自愿参与社区自治的群众覆盖面还不够广;二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社区对辖区单位缺乏制约,尤其是正常上班的居民,对于自己所在的单位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弱,社区召集会议辖区单位、居民都不够重视,社区组织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支持力度不大,不能自觉地融入社区共驻共建中来;三是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共驻共建协调会议等社区共建机制在建立操作中还存在一定困难,如何融洽社区、职能部门和驻地单位三方的关系,使之切实有效地发挥共驻共建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突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改制后遗留问题较多,给街道社区的服务管理造成较大难度,特别是信访维稳工作,街道社区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针对一些信访积案,街道、社区因诸多因素限制无法化解。
1.维稳压力大,群众诉求高。由于实施稳控的基层组织责任和压力巨大,基层干部又无有效稳控手段,加之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属于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在实际操作稳控中难度较大,对于上访人员所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街道和社区根本无法解决。
2.企业改制涉稳问题多。辖区内破产改制企业多,因此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也较多,改制时的遗留问题长期拖延,时间长、牵涉面广、问题复杂,有的企业权属不明,责权不统一,致使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3.化解难度大。街所涉及的不稳定因素的化解主体责任在街道,因涉及政策性等诸多原因,相关配合化解单位也不能及时有效化解,街道又无能力化解,造成不稳定因素久拖不决,经常出现不稳定事件的苗头。
三、几点建议
当前,社区建设正步入构建和谐社区的新阶段。为加大社区建设力度,针对社区的现状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两社”建设(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建设)
一是要抓好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工作,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站、非公有制企业、社区各类社会组织以及居民小区、院落、楼栋广泛成立以地域和行业分类相结合的党支部,扩大党组织覆盖范围,做好党员和居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各项建设;二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加大社区文化站、健身场地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发挥文化陶冶情操、凝聚人心、增强归属感的作用,提高居民文化素养,促进社区和谐;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服务意识,培育和发展社工队伍和专业志愿者队伍服务,积极推行社区楼院栋长制的小单元治理模式,实现对社区居民的管理服务全覆盖,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四是培育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服务的社会组织,推进社区老年人服务场地和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
(二)培育发展,积极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
要强化相关部门服务意识,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如创新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政策措施;要鼓励、支持社区服务实体、慈善公益组织和专业性社会工作机构等社会组织依法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到社区开展活动;鼓励本社区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不断拓宽服务社会的领域,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还应引导、鼓励“两新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管理服务体系
1.创新社会矛盾化解调处工作体系,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针对突出矛盾纠纷问题上,要积极探索重点群体社会矛盾化解调处机制和联动协调机制。在深入推进大调解“五进”活动中,大力夯实大调解基础工作平台,扎实开展重点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面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反馈和预警分析机制,加强矛盾纠纷的分析,完善预警预测。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大力吸纳离退干部、教师以及社区的老支书、老主任等各方面人员从事社区的纠纷调处工作;实施情报信息员制度,鼓励老党员、老教师社区干部及热爱调解工作的人员加入到调解信息员队伍中来,随时发现矛盾苗头,及时化解矛盾隐患,不断提高对潜在矛盾纠纷的防范能力。
2.创新重点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闲散青少年、狂躁型精神病人、患病违法犯罪人员等重点群体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工作平台,加强社会管理基础信息采集,整合各部门的管理服务信息资源,努力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
3.巩固深化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加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平安建设的新路径。因此,要进一步规范网格化体系,一是规范网格划分。按照城市社区网格原则上以300至500户为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全面梳理、重新调整网格,重点解决部分网格划分过大、网格之间存在空隙以及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二是规范网格员队伍建设。重点要明确网格员从业要求、待遇保障标准、工作职责任务,严格落实城市社区网格员专人担任的要求,健全培训管理考核等制度,把网格员队伍建设成为一支人员相对固定,职业认同感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专门队伍。三是规范三级网格平台建设。加强街道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分中心(工作站)网格平台建设,要落实人员、健全制度,做好网格化服务管理日常工作。促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倒逼干部作风转变、力量下沉、基础夯实,从而实现社会治理方式改善、社会管理水平提升。
(作者:凉高山街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