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安区牛口山之三多寨,是自贡重要景点之一。其寨堡历史之悠久,建筑风格之独特,人文景观之丰富,在川南皆属首屈一指。
据史料记载,三多寨建成于清咸年九年(1859年),海拔436米,占地1.25平方公里。一冲三岔,沟壑纵横,层峦迭嶂,悬岩峭壁,地势险峻。寨墙均用砣石砌成,高10米,宽3米,总长4650米。建有东、南、西、北、外西门5道寨门。寨门高3.3米,宽1.61米,厚1米,系硬木用铁皮包裹,铆上多排铁钉,极为厚重坚实。寨墙上每米即有1个枪垛,共计垛口2555个。4道寨门共筑有24座炮台,设24个哨所,由寨丁站岗守卫。
寨内屋宇毗连,楼房林立,各楼宇间有通道连接,下雨天不打伞走遍全寨可以不打湿鞋。其中式庭院、西式洋楼及中西合璧的豪华府邸达300余座。
寨内达官显贵、豪绅巨贾、名人雅士众多。家资豪富,所拥古笈巨典、名家字画、书法对联及金银首饰、珍珠玛瑙、珊瑚琥珀、古璧玉器等奇珍异宝极为丰富。古遗址、古建筑、古石雕比比皆是。
十年浩劫,所谓反封、资、修,古寨首当其冲。人文景观,传世珍宝,损毁奇重,惨不忍睹。生产停滞,生活维艰,令人扼腕。
关于“三多”寨名之说,除已有的几种说法外,我还听到另外两个版本:一是“三姓”多,即姓李、颜、王者俱多,尤以李、王特多。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不姓王,不姓李,老子不怕你。”二是贵人多,三族中达官贵人、名人雅仕不乏其人,即“多富多寿多贵人”。然倾向性的说法则是“多富多寿多男子”也。
改革开放,古寨浴火重生,焕发青春。当时寨里流传一首顺口溜,反映古寨文革前后的变化。
昔日三多寨,庄稼被草盖。吃粮靠返销,用钱靠信贷。缺吃少穿难忍耐,有女不嫁三多寨。
而今三多寨,变成米粮寨。生产大发展,生活大改善。温饱还存余粮卖,凤凰飞进寨里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在大会的交流发言中,稍加改动后引用了这首顺口溜,得到很好反响。
抚今追昔,我对三多寨的明天,对大安的明天,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明天,充满期待,充满信心,充满憧憬,四个字:更加美好!
搜索枯肠,对三多寨旅游业的发展,有如下几点随想:
第一,把令人神往的古之八大景,即:佛寺晓钟、马鞍曙色、仙洞云封、肖岩滴翠、古井泉香、峻岭横烟、尖山晚照、双塘映月,能恢复的尽量恢复,在恢复中有扬有弃,提挡升级,使之更具魅力,更具观赏性,更具诗情画意。
第二,大力发展具备旅游观光功能的林、果、蔬、渔等。三多寨的糖梨闻名遐迩,据说曾作为贡品进献清朝廷。春季梨花一片雪白,梨花风筝节到来,邻近市县成千上万游人流连忘返,风景煞人。现林场梨树多已老化,宜更新改造,兼植其他果、蔬、花卉及饲养池鱼。使之“观古寨风貌,赏四季花卉,采时令果蔬,钓鲜活鱼虾,放悦目风筝,品农家美食”成新常态。
第三,多形式、多渠道,招商引资,改造旧硬件,增添新硬件。原有的一些农家乐档次低,拟提挡升级,使之别具一格。纪元山庄及滑翔俱乐部已初具规模,也应升级改造,增辉添彩。根据古寨地形地貌特点,还可开创一些时尚的旅游项目,如野营、野战、野炊等。
第四,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文化娱乐活动。大安有作协、有老干部合唱团等,还可邀请市内外同行、名人雅士等常聚古寨,挥毫泼墨,吟诗作赋,飙歌弄舞,乐奏和弦,把酒临风,此乐何极……使三多神韵,历久弥新,岂不美哉!壮哉!幸哉!
(作者:大安区委老书记,曾任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