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加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形势更为严峻。从全国来看,我国整体上正处于加快转型发展期,虽然二季度以来,在中央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作用下,国民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但经济回稳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随着制造业去产能、房地产去泡沫、金融去杠杆、环境去污染的“四去”,经济转型带来的阵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还将持续。从全区来看,今年以来我区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但现有工业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相对较低,订单不足、产能过剩、产品滞销、盈利弱化等问题普遍存在,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随着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相继外迁,我区尚未真正培育形成一批稳定且带动能力较强的支柱工业企业群,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少,加之融资难、融资贵、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突出,工业经济进位赶超压力较大。而我区服务业多属传统服务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相对落后,虽然部分企业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采取多种措施努力“突围”,但仍然受到了电子商务和网店等新型业态和新的营销模式的巨大冲击。加之新的二、三产业项目落地较少,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下滑,稳增长的压力巨大。
但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我们在看到挑战和不利因素的同时,更要看到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国家提出“四个全面”的总体战略布局,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大力建设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和“三个支撑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组合,推出17个工程包、6大领域消费工程,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省高密度出台了80余个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性文件,稳增长力度空前。就我区而言,未来发展的比较优势正逐步显现。一方面是区位优势明显。大安处于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腹心区位置,成自泸赤、内宜高速在境内交汇,内昆铁路和规划建设的川南城际铁路穿境而过,市域半小时、川南1小时、成渝贵2小时经济圈的快速外联网络逐步形成。另一方面是基础厚实,潜力巨大。大安作为自贡市老工业基地,工业存量丰厚,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度,综合配套生产能力较强,对产业链延伸发展相当有利。川南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初步形成了区域性消费资料专业市场集群。川南建材市场位居全国最大规模商品交易市场百强第57位,川南家居城、川南皮革城等专业市场在川南地区具有一定的辐射影响力,东方物流和攀冶物资、重谊物资等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云集于此,大山铺铁路物流园区建设正拉开序幕,商贸物流发展潜力巨大。同时,我区拥有厚重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世界地质公园主景区恐龙博物馆和硅化木化石坐落我区,拥有燊海井、江姐故居等古盐历史文化景点和红色旅游重点景区,特色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优势总是在抢抓机遇中形成的,抓住一次机遇就能前进一大步,丧失一次机遇就可能落后一个时代。因此,我们必须敏锐洞察经济发展大势,善于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坚持将稳企业、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抓项目推进,促投资增长。坚持把项目推进作为促投资稳增长的首要举措,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科学谋划一批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中省规划盘子和支持范围。盯紧盯实全区80个重大项目,着力解决项目征地拆迁、土地指标、资金等问题,尽快启动德明电站锅炉、龙腾机械、徐州重工川南营销服务总部、四川达运物流、江苏立华3500万羽一体化养鸡场“接二连三”产业、自贡·中国玫瑰海等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楼房湾水库、牛佛沱江二桥、大山铺铁路物流园区骨干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争取中石化川南储运中心、电商产业基地、川南养生康疗基地、大山铺农贸市场、等招商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努力形成更多的投资实物量。
——抓平台建设,强产业支撑。牢牢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打造成渝经济区及四川省着力次级突破、推动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等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现有优势,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全力推进“1+1+7”园区建设,即规划1个自贡临港经济开发区,启动建设1个新的大安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7个乡镇工业小区,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提质增效,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工业体系。继续实施“服务业兴区”战略,围绕川南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发展区域性大市场、大商贸、大物流,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养老健康服务和现代教育等先导型服务业,优先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立足区域特点和产业基础,加快建设优质粮油、绿色果蔬、现代畜牧、珍稀树木和健康水产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着重构建“一带四园三基地”产业格局,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顺应“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互联网+”方向,推动我区产业转方式、调结构。
——抓企业培育,优发展环境。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稳企业对稳增长具有关键作用。深入开展“进企业、解难题、强服务、促发展”和“到一线、破难题、推项目、增后劲”专项行动,落实重点企业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制度,切实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强对重点产业、企业、产品运行监测,围绕政策落实做好服务指导,围绕难点攻坚做好服务协调,围绕环境营造做好服务工作,切实稳定现有企业生产。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促进经济稳增长措施,重点在项目、财税、金融、用工等方面给予企业扶持。认真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加快培育科技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养老等新的消费热点,引导企业拓宽销售渠道,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和政策咨询、手续办理、项目包装等全方位服务,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坚定信心、渡过难关、做强做大。
——抓改革创新,惠社会民生。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制约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投融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主动探索PPP等新型融资模式,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稳妥推进经济领域改革,促进改革红利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加强精准扶贫,积极创新“到户到人、兜底脱贫、基础提升、工作推进”四大机制,坚持“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切实将项目、资金、人员精准配置到贫困村、贫困户身上;认真落实好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创业就业工作,有效释放就业潜力;加快旧城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快大安旧城起步区征收工作、大安旧城改造范围内国有直管公房租赁关系解除和广华和大市场征收工作,引进社会资本加快东城雅筑、东城雅郡、东城雅苑等安置房项目建设,努力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作者: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