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全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经市统计局初步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6.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2%(以下简称增长),增速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5亿元,增长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35.68亿元,增长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3%,拉动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76亿元,增长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6%,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463元,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31:73.03:19.66调整为6.95:72.79:20.26。单位GDP能耗为0.89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4.1%。
民营经济较快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2.42亿元,增长8.7%,占GDP的比重为60.3%,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4%,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非食品价格上涨1.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6%,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0%。企业生产价格方面,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上升0.1%。
二、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95亿元,实现增加值12.95亿元,增长4.1%。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811公顷,同比增长0.2%。其中,大春播种面积15181公顷,增长0.2%;小春播种面积4630公顷,下降0.1%。
全年粮食总产量10.21万吨,下降0.4%。其中,小麦产量0.89万吨,稻谷产量4.98万吨,玉米产量2.15万吨。油料产量0.94万吨,蔬菜产量22.68万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36289吨,增长4.3%。其中,猪肉产量19349吨,增长3.6%;牛肉产量2222吨,增长15.4%;禽肉产量4860吨,增长1.2%。年末生猪出栏27.92万头,增长2.7%;肉牛出栏1.82万头,增长14.5%;肉兔出栏646.00万只,增长4.9%;家禽出栏324.72万只,增长1.2%。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547公顷,比去年增加40公顷;水产品产量0.68万吨,增长4.3%。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达到795公顷,下降8.9%,全区森林覆盖率23.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03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0.63万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6平方公里,累计148.5平方公里。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57万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2.6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3.6万千瓦,增长2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辖区内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500.58亿元,增长6.8%;实现工业增加值131.95亿元,增长8.4%。其中:区属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438.24亿元,增长8.2%;实现增加值124.0亿元,增长5.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24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5.0%。
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97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24.24亿元,增长8.6%;实现工业增加值121.01亿元,增长7.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4.54亿元,增长13.4%;实现利润20.26亿元,下降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21.40亿元,同比增长9.3%,产销率达到99.33%。
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看: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0.30亿元,增长3.4%;食品制造业实现产值0.50亿元,增长25.1%;造纸及纸制品业实现产值6.05亿元,增长13.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产值71.10亿元,增长23.8%;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18.13亿元,增长26.7%;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实现产值25.16亿元,增长27.5%;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67.37亿元,下降1.4%;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2.07亿元,增长15.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13.39亿元,增长24.0%。
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合作企业实现产值3.17亿元,增长8.7%;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397.46亿元,增长10.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产值14.54亿元,下降3.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9.07亿元,下降22.7%。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区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5户,实现总产值11.96亿元,增长8.9%;实现增加值3.73亿元,增长11.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76.03万平方米,增长10.0%;房屋新开工面积46.95万平方米,增长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86亿元,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3.24亿元,增长16.1%;第二产业投资32.85亿元,下降3.6%;第三产业投资51.77亿元,增长30.8%。
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成功争取吉成井地块城市棚户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120个。大山铺铁路物流园区骨干道路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中小学校舍建设等16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23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9.9亿元,72个区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3.3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58亿元,增长95.8%;其中,住宅投资8.04亿元,增长160.5%,办公楼投资0.18亿元,增长47.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61亿元,增长92.8%。商品房屋施工面积59.89万平方米,增长51.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2.48万平方米,增长42.2%。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4.74万平方米,下降18.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84万平方米,下降20.0%。商品房屋空置面积5.84万平方米,下降19.1%。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川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川南皮革城二期、川南家居城二期主体竣工,川南IT数码电器城、徐州重工川南营销服务部、四川达运物流项目用地成功摘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5亿元,增长12.3%。
分地域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7.64亿元,增长12.4%;乡村实现零售额12.21亿元,增长12.0%。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65亿元,增长12.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9.88亿元,增长12.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32万元,增长10.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28亿元,增长11.8%。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13亿元,增长18.8%。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下降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增长88.9%,化妆品类零售下降0.7%,日用品类零售增长16.1%,五金、电料类零售下降36.2%,家具类零售增长34.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增长0.1%,石油及制品类零售下降8.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增长15.9%,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零售增长25.8%,汽车类零售增长13.8%。
旅游事业健康发展。充分挖掘井盐、恐龙、寨堡、红色等特色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6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20亿元。
六、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实施农村公路建设87.3公里。S207线大安区过境公路改线工程(大山铺铁路物流园区段)已开工建设。北环路一桥至家具城拓宽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设计,龙自路、板牛路、隆富路改造工程已建成通车。截止2014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687.4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7.9公里,二级公路53.08公里,三级公路59.16公里,四级公路761.6公里,等外级公路785.70公里。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6.30亿元,增长11.0%。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57789万人公里,增长26.0%;水路客运周转量96万人公里,下降1.6%。公路货运周转量112278万吨公里,增长6.2%;水路货运周转量2087万吨公里,增长6.3%。
七、财政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6138万元,增长9.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15万元,增长13.4%。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性收入5922万元,增长17.1%;非税收性收入4893万元,增长9.2%。国税收入4.14亿元,下降7.8%;地税收入完成3.73亿元,增长16.3%。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131573万元,增长3.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153万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2%,下降35.2%;社会保障性支出19993万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5.2%,下降8.9%;教育方面的支出21947万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6.7%,下降20.6%;医疗卫生方面支出21121万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6.1%,增长3.6%。
八、教育和科技
辖区内拥有中小学校38所,小学教学点57个。在中小学学校中,中学有14所(九年制学校6所,初中5所,完全中学3所),小学有15所。辖区内拥有在校学生3.99万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2.10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12万人。辖区内共有专任教师2080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066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716人。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初中升学率达92.6%,高中升学率达90.8%。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其中女童入学率为100%。
全年组织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42项,获得立项37项,对上争取资金941万元;其中,工业类项目30个,资金586万元;农业类项目7个,资金355万元。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3户,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23个。全年共申请专利数288件,增长20.0%;其中,获得专利授权的97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80余场次;其中,全区大型文化活动8场次,特色文化体育活动7场次,参与性活动15场次。积极打造“红梅赞江姐文化艺术节”品牌,成功举办大安区2014年迎春文艺汇演、“群众路线惠民生·走进企业促发展”专场演出和庆“五一”大安区职工暨农民歌手大赛、“大安区首届军歌赛”等全区性大型特色文化活动。《龙乡文学》改版升级,新增“大安十年”、“新城走笔”等专栏,推出了一批反映大安发展成效、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安原创”文艺作品,长篇小说《灯魂》填补了自贡彩灯题材小说创作空白。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全年共实施26个卫生项目,计划总投资7854万元,建设面积21270平方米。扎实推进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64%;慢病管理5.5万人,新生儿“五苗”接种率达96.0%。年末拥有各类医院、卫生院23所,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111张,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58人,卫生防疫人员29人。婴儿死亡率为6.3‰,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99.96%,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27.13万人。
体育工作稳步推进。组织参加了四川省全民健身篮球公开赛,并获自贡赛区冠军。成功举办了“龙腾狮跃闹元宵”、区第五届老年人川牌比赛和全区职工棋牌比赛,开展了“体育三下乡”。
十、环境和安全生产
扎实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对25户重点工业企业进行综合治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72.0%,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率达10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72天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0%;
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54起,比去年增加11起,同比增长25.6%;死亡10人,比上年增加1人,增长11.1%。其中:发生生产经营性伤亡事故3起,死亡5人。辖区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十一、人口
年末总户数16.27万户,户籍总人口45.77万人,比上年减少0.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43万人,农业人口28.34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23.15万人,女性22.62万人。全区出生人口4205人,死亡人口284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8.1%,人口自然增长率0.4‰。年末常住人口38.4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68万人,乡村人口19.7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8.57%。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20元,增长9.5%。人均消费性支出18331元,增长9.4%。在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2837元,增长1.1%;经营性收入249元,下降58.8%;财产性收入1170元,增长8.9%;转移性收入10565元,增长24.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611元,增长11.2%。其中: 工资性收入4085元,增长6.4%;家庭经营收入4502元,增长16.6%;财产性收入317元,增长7.8%;转移性收入707元,增长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479元,增长19.0%。
城镇新增就业533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06人,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7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举办青年技能培训879人次,品牌培训250人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0.61万人。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5.7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2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0.8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0.6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3万人、6.22万人和27.13万人,参保率达到97.1%、97.2%和99.99%。
城市低保累计保障17.9万人次,发放城市低保金3816.19万元。农村低保累计保障10.96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金1119.66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924.48万元;其中,城市医疗救助发放1085人次,发放救助金270.73万元,农村医疗救助发放4306人次,发放救助金653.75万元。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15大安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大安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工业、农业等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旅游、财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