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浪潮席卷全国,“打虎拍蝇”,“正风肃纪”犹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在公职人员行列里,多年不散的阴霾终被阳光直射,多年沉淀的污垢终被风暴冲洗,广大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党有希望,国有希望,“梦”也有了希望。
可是,也出现对公务员队伍的一种偏见,如前不久人民日报评论员一篇文章所言:“或是‘一刀切’地否定,把少数害群之马的劣迹群体化,武断地‘一棒子打死一船人’;或有‘想当然’的成见,把主观消极印象极端化,动辄‘腐败推测’,‘负面猜想’。这样有失偏颇的社会评价,难免会影响到一些公职人员心态,让人失去成就感、产生挫败感。”
其实,在我们党内历来就有一支品行高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他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在改革开放时期,在夺取政权、领导发展、推动改革、维护稳定、改善民生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中坚骨干作用,这本是无可辩驳的基本面,正如毛泽东所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从张思德到焦裕禄,从菊美多吉到兰辉,从杨善洲到任长霞,无不赓续一以贯之的高尚人格,秉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现实生活中,更多公职人员夙夜在公、一心为民,在各自岗位上执着坚守、默默奉献。如受区委表彰的我区党员干部陈泽君,张慧琴,周波,王文成等就在大安的“最后一公里”长年累月,默默耕耘;还要看到,我区多数公职人员收入微薄,兢兢业业,多数干部“5+2”、“白加黑”不计报酬,习以为常。平心而论,年轻公职人员中“房奴”也不少,年长公职人员中一般职级仍居多。应该说,广大公务人员也是一批为了国家和大众利益长期默默付出的可敬、可爱之人。看事物看主流,对于当今公职人员,社会应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须知,哪个行业都有败类,军队出了问题,“长城”不能毁;周永康被揪出来了,党中央更加英明伟大。
面对各种议论,全区各级党员干部还应该调整好心态,做到有定力,展情商。“他说任他说,清风拂山岗;他讲让他讲,明月照大江”,不因少数公职人员名声不好,自己也跟着抬不起头,不因那些片面的认识而产生消极思想,更不因那些偏激的言辞而产生逆反情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不妨以之为镜,以之为鞭,做到“三省吾身”:生活上反思自己知足不,学习上提醒自己不知足,工作上勉励自己知不足,从而,努力找回我们应有的自信。
尤其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八项规定”严格逗硬,“正风肃纪”深入推进,“社会监督”空前严苛,“为官不易”日益明显,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正在酝酿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几千年的官本位理念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公职人员队伍的思想观念、成员结构、行为方式开始并将继续发生激烈的动荡。从感受压力到适应压力,从“学而优则仕”到“离开独木桥”,从追逐个人名利到摆脱名缰利锁束缚,从“得过且过”到实现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官场“正常化”的必然进程;官员从自身从政的艰难,到体谅老百姓的艰难,民众从质疑反腐尺度,到理解官员角色不易,这是官民“和谐化”的必然进程;从纪检机关的突击纠风民众看热闹,到民众与法制和舆论监督的常态化,这是中国“民主化”的必然进程。于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主题将是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春江水暖鸭先知”,随着中国已经行进到法治建设的快车道上,我国的公职人员队伍建设必将与之适应并将很快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一点已经不容质疑。
习近平说过:“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他还深情地引用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的一句话:“花朵的事业是美丽的,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但我愿做一片绿叶,绿叶的事业是默默地垂着绿荫的。”
“默默地垂着绿荫”,这正是国家公职人员应有的品格,有了这种品格难道还怕找不回我们应有的自信?!
(作者: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