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全区农村公路经历了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社会经济效益最显著的跨越式发展时期,初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覆盖乡村的农村公路网络,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得到确立,乡镇管理站得到进一步覆盖,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为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必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随着全区农村公路“十二五”建设规划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发展质量不高、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管养压力与日俱增等问题凸显,难以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根据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全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将面临深刻变化,为适应新形势对农村公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对全区农村公路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底,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 762.027公里(含专用公路),有县道94.354公里,乡道143.236公里,专用公路17.002公里,村道507.435公里;实现所有乡镇通畅;建制村通达率为100%,通畅率为81.3%。其中,乡镇公路通畅率和建制村公路通畅率均处于全省中上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质量普遍不高,制约公路运输发展。
一是技术等级总体偏低。根据统计报表,全区94.354公里县道中三级以下公路有58.529公里,占62%;全区143.236公里乡道中绝大部分为四级公路,且相当部分只能提供单车通行条件,还有34.354公里等外路,占24%;全区507.435公里村道中等外路有14.767公里,占2.9%。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实际大部分公路仅是宽度达到相应技术等级,技术等级总体偏低的问题已制约了我区农村公路运输发展。
二是通行条件亟待改善。根据统计报表,全区未铺装路面的农村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4%,其中,县道有7.5公里,乡道有88.45公里,村道有85.598公里。受投入不足和建设质量低等多种因素影响,早期建成的农村公路大量采用沥青表处或低标号水泥路面,目前不同程度出现破损,部分已“退油还土”,公路通行条件差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运输效率低,服务质量差。
三是安全保障明显不足。首先,由于缺乏必要的桥涵、挡防和排水设施,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弱,加之近年来极端恶劣气候频发,农村公路灾损情况严重。其次,由于建设投入不足,部分地区农村公路缺桥情况突出,沿河临水群众渡河涉水安全隐患严重。再次,部分公路路侧安全隐患突出,恶性交通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公路网络尚不完善。目前已形成农村公路网络是以城区为中心辐射乡村的树状路网,绕行问题突出,同时也未能有效覆盖新型城镇、资源开发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公路运输效益。
2.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发展难度大。由于我区农村公路普遍里程长,建设成本高,加之地方财力贫弱,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执行水平较低,实现跨越发展的困难巨大。
3.管养压力与日俱增,难以巩固发展成果。一是公路总量大、质量低。全区现有农村公路总里程较“十一五”初期的近300公里翻了一翻,加之早期公路建设质量总体不高,客观上增大了农村公路的管养难度,不能实现有路必养,不能有效巩固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二是管养保障体制尚待完善。虽然部分乡镇成立了管理站,但由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落实、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完善、养护机构人员少素质低,不能正常开展管养工作,不能按需实施养护工程,难以有效保护已建成的公路设施和保持路况,农村公路管养形势十分严峻。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总体部署,为实现多点多极发展战略和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我区将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更加畅通的交通网络,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形势对全区农村公路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攻坚。按照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全区实现全部乡镇和建制村公路通达通畅是改善农村基本出行条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表现,需要全区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攻克我区农村公路发展难题,全面加快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
二是实现多点多极发展战略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根据多点多极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全区将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和农村格局将逐步形成,需要农村公路围绕夯实底部基础,以提高重要城镇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增强现代农业园区的农资农产运输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路网布局,提升重要县乡道技术等级,全面改善公路通行条件,增强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形成布局合理、等级适宜、安全畅通、高效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
三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提高建设质量,强化公路管养。低投入低水平重复建设,发展方式粗放、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长期困扰我区农村公路交通健康发展,严重削弱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农村公路管养规模巨大,管养机构的人员、经费尚不落实,加之缺乏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难以巩固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因此,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提高管养水平,既是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村公路发展的外在要求,也是公路行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农村公路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经历十年快速发展,全区农村公路建设正在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由整体推开向重点突破转变、由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并重转变,有必要在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十二五”建设规划的同时,尽快启动实施一批对夯实底部基础,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着力消除社会反响强烈的公路通行瓶颈和安全隐患,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和管养水平,完善和丰富农村公路“十二五”建设规划的内涵,增强农村公路对促进区域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一)发展的主要思路。
按照交通运输部“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突出重点、统筹城乡”的指导方针,围绕“突出一个重点,实现三个转变”的总体思路,建议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1.农村公路攻坚工程。加快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100公里,到2015年实现所有的乡镇和建制村公路通畅,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2.农村公路运输改善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结构,有重点地改造农村公路,将现有农村公路的规模效益转化为支撑城乡运输发展的基础保障,一是以县乡道公交化改造为重点,改造县乡道100公里,主要实施升级改造,兼顾路面改造,增强农村公路对重要城镇,以及重要经济节点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城乡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到2015年建成覆盖完善、布局合理、等级适宜、保障有力的农村公路干线路网。二是以现代农业园区产业路建设为重点,改造和延伸现有农村公路120公里,促进产村相融一体发展,到2015年实现省农村示范片的综合体、聚居区和产业园区公路通畅,基本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农村公路设施完善工程。以桥梁建设和安保设施完善为重点,完善农村公路必要设施,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路网效益,提高公路安全保障水平。一是加大农村公路桥梁建设力度,在综合多种改造方式的前提下,实施固定渡口改公路桥20座,到2017年基本消除农村固定渡口,消除渡运交通运输瓶颈和渡运安全隐患,农村公路更加畅通便捷。二是开展农村公路路侧护栏建设三年攻坚,实施路侧护栏120公里,到2015年基本消除县乡道路侧安全隐患,形成安全保障能力较为充分的农村公路网络。
(二)增添的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促进农村公路快速发展。进一步争取省上对我区农村公路建设补助力度,重要县道按照不低于三级公路进行改造,每公里按照80万元进行争取;区域重要乡道按照不低于双车道四级公路进行改造,每公里按照60万元进行争取;县乡道路面改造每公里按照40万元进行争取;现代农业产业路改造每公里按照20万元进行争取;一般河流渡改公路桥建设每平方米按照2200元进行争取;农村公路路侧护栏建设每公里按照12万元进行争取。
2.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农村公路发展上新台阶。为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区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在部省政策合理引导的基础上,一是要进一步强化落实区级政府在农村公路发展中的主体责任;二是要深入推行民主决策、竞争立项发展模式,重点支持农村公路发展积极性高,发展速度快、质量好的乡镇加快发展,提高全区整体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
3.创新管养模式,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以及管养工作体系,进一步规范养护管理工作,以管理工作的全覆盖促进养护工作全覆盖;二是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养护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养护资金及时到位;三是参照干线公路管理要求,逐步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业化水平,总结提炼几种适应我区农村公路的管养模式,在全区有序推广。
4.加强考核监督,提高农村公路各项政策和管理措施的执行水平。一是实行农村公路建设“九项公开”和农村公路管养信息“三项公开”,通过政府网站、平面媒体、单位政务公开栏和现场公示牌等载体向社会公示,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阳光操作的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考核体系,通过以奖代补促进农村公路量质并重,良性发展;三是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安排挂钩,对不能满足基本考核要求的乡镇停止安排相关建设计划。
(作者为大安区公路养护段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