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咬定目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教育梦启航
2010年11月,大安区被确定为全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区,大安教育继2009年督导评估后,又迎来了一个发展腾飞的“梦”的新起点。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的《大安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安区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方案》以及《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建设规划》等文件,为这个梦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引领。规划里明确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框架、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保障管理制度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管理精细化、教育质量优质化、入学机会均等化”等六大控制性指标的实践,大安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梦就此拉开了序幕。
二、瞄准核心,项目建设为教育梦跨越发展奠基
教育面貌的改善,首先来自硬件设施的变化,2009年督导评估以来,大安的校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教育局新班子经过多方调研,实地考察,统筹考虑人口变化趋势、地理交通状况、群众现实需要等因素,科学调整义务教育校点,制定了《大安区新一轮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的实施方案》。
优化校点布局。将王大山初中、牛佛初级中学、牛佛中学整合为新牛佛中学;将朝天寺小学、团结小学整合到二十七中;整合烟墩村小和前锋村小并异地新建;撤并了高硐小学,建成桃花山九年制学校。建成了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促进城乡校点布局均衡化,有效确保我区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有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依据《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按照《大安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方案》,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新改扩工程。近三年,动态清零辖区教育教学D级危房,整合项目资金1.4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43个,新改扩建教育教学及辅助用房16.3万平方米、运动场10.1万平方米。一是建立和完善了政府投入为主、上级配套为辅、争取社会支持为补充的三级资金筹措机制和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近三年财政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共投入5.7亿元(其中2012年争取上级配套资金3500余万元),争取社会支持资金1059万元。二是建立县级领导及区级部门“双联系”学校和骨干企业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2013年落实“结对帮扶”资金120万元。三是依托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结合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目前,迁址新建的同春小学、大安小学宽敞的新大门、崭新的塑胶运动场和桃花山学校硬化的运动场已经投入使用,江姐中学、三十四中学等新改扩建学校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牛佛中学、凤凰学校、外国语学校塑胶运动场建设已进入最后阶段,即将投入使用。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城乡公办幼儿园3所,启动凤凰学校、何市镇中心校、回龙镇中心校幼儿园建设,实现了独立公办幼儿园零的突破;配套建成8个乡镇中心校学生公寓,建成2所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启动5所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动员社会各界投入资金1059万元,建成何市高庙小学、庙坝巨东希望小学、回龙大同小学等8所农村学校。
投入2400万元实施校园绿化、饮用水改造、标准化食堂建设等“八大工程”。出台《关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采用名校加新校,名校办新校等办学形式,实施了19对城乡学校“五个一”的捆绑管理,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品牌辐射。
大力更新教育技术装备。制定《大安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实施意见》,对照《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要求,投入3600万元,装备完善了我区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教学用计算机、图书室建设;更新建设了34所中小学实验室和教学专用教室。实施了“大安区教育信息云平台”第一期工程,将建成22所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实现有线和无线全覆盖,583个教学班实现“班级教学多媒体”信息化,占全区义务教育段班额76.31%,基本达到了《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的指标要求,教育信息化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全区呈现出多门类、多项目有序推进的新局面,学校的硬实力在一个又一个的“教育梦”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抓好关键,精细化管理为教育梦永续给养
近年来,我局以全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统筹推进城乡教育管理、教学“两支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城乡教师队伍力量的不均衡问题,促进城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努力寻求政策突破。一是突破绩效工资分配政策。统一城乡教师绩效管理,实行城乡教师绩效工资固定发放50%,绩效考核月发放20%、年发放30%,较好解决了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问题。二是突破向教师交流、支教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实行岗位津贴等倾斜政策。对没有到农村任教或援藏支教满一定年限的教师,一律取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资格;区财政划拨专款对到农村任教和援藏支教教师实行生活补贴、交通补助,近三年已发放支教援藏生活补贴、交通补助和边远补贴1014万元。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计提 10 %,作为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年终一次性奖励,聚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队伍稳定难问题。今年下学前起,还将执行每位支教教师每月420元生活费,4次往返车费标准;援教教师300元至550元的援教津贴,实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每月50至285元不等的岗位津贴;执行边远农村学校每年年终绩效奖励上浮2%政策,同时按每位支教教师每年年终绩效考核结果,再给予其奖励性绩效总额10%的奖励。与此同时,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后,每年按15%的比例对评出的优秀支教教师按2:5:3的比例再分别给予1万元、8千元、5千元的奖励,花大力气加强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制度创新。一是建立和实行“三考联动”机制,将试点工作纳入党政综合绩效考核,并实行风险抵押专项考核,同时与领导干部年终考评相结合。建立监督问责机制,将试点工作纳入党政目标督查、政府教育督导、人大政协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并将试点工作纳入效能问责范畴。二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开展全体县级领导、区级部门与学校“双联系”和骨干企业与农村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三结对”活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了试点工作。三是实行城乡教师“网格化”管理,根据城乡生源情况和教育教学需要,推行城乡学校编制动态管理、人员动态调配和教师定校、定岗、定职责。四是率先出台《中小学校长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每月考核校级干部履职情况,与年终督导评估和奖励性绩效挂钩,学校管理团队执行力、战斗力显著提高;出台《中小学校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创新干部培养、任用机制,2012年,公开选拔、培养正、副校级后备干部80名。五是注重办学品质、品位、品牌,在全市率先出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纲要》,全区学校文化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一景”新景象。六是出台《规范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制度》《解决大班额的实施意见》《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提效能”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签订相关责任书。改革高中招生办法,将市下达给我区的省级及以上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和辖区高中学校招生指标的10%均衡分解到全区初中学校,义务段学校均衡编班。定期组织纪检、监察、教育、物价、纠风等部门督查学校办学行为,切实解决教育择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等教育热点、焦点问题。
四、坚定信念,凝心聚力推进大安教育梦的升华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科教兴区、人才立区”战略指导下,在“统筹城乡,倾斜农村,填谷建峰”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理念的引领下,我区通过改革试点,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入学机会的均等化,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管理手段的精细化,教育质量的均衡化,全面推动了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安教育发展的梦正在均衡发展的稳步推进中,一步一步坚实的改革中一点一点地实现。
“教育是民族拯兴的基石”,随着十八大“优先发展教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在伟大“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下,大安教育的发展之路将更加清晰,任重道远的大安教育人将继续秉承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实现大安教育从基本均衡到高位均衡的历史跨越,积极争创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