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以财理政、以财施政、以财行政,花钱办事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随着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转换、财政支出规模持续扩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增强、《预算法》深入贯彻落实,财政绩效即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已经成为当前财政体制改革创新的重点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去年,省财政厅对76个省级项目968个项目点开展绩效支出评价,我区一交通项目在149个县(市、区)中评价得分排名最后一名。反思我区财政绩效评价管理工作,“三重三轻”现象较为普遍,离绩效评价全过程、精细化、科学化、制度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重项目争取、轻项目实施。近年全区各级各部门积极报项目、争资金,仅去年就争取到位各类资金10亿元以上,其中竞争性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但一些部门申报项目及专项资金时在重视争取到位资金的同时,忽视了项目预期绩效目标测评、编制实施方案客观性不够以及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环评等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项目资金到位后或因缺乏实施条件而迟迟不能开工,或因资金明显有缺口而不敢开工建设,或因嫌招投标程序“麻烦”有意临检时才申请走“特殊程序”进而使项目实施严重滞后。凡此种种,均表明重产出、重结果、重效益的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其结果必将导致项目开工不及时、进度达不到要求而影响到项目建设效率,也将导致项目为仓促迎检被迫实施、仓促赶工而影响到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
二是重现场管理、轻资金支付。随着我区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投资工程在严格各方主体责任、建立全程监督公示制度、实施隐蔽或新增工程联合验收制度、严格项目验收时限、完善项目综合验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工程现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但多数部门因现场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信息不对称、协调不到位,导致工程款支付进度与工程建设实际进度不相符,工程档案和财务档案不完整、不规范;一些整合实施的项目,项目现场建设已经完工,但项目资金沉淀在区财政却无人问津;一些部门补助类、运行类、保障类专项资金,工作时限已过而资金仅部分使用,因整合或节俭而结余的资金一直没有合理处理。出现上述现象既有管钱和办事部门分离的客观影响,也表明财政部门、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有待加强,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日常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重支配权力、轻使用责任。一些部门忽略了区财政较为困难需整合有限财力办大事的客观实际,片面地认为部门争取到的资金就应该全数由该部门支配,或简单认为职能部门只用钱办事、资金调配支付是领导和财政部门的事情。有的部门管理较为粗放,加之财务人员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核算水平还有待提高,项目实施后没有及时开展自评,区财政、审计等部门因点多面广存在监督漏洞,导致对项目财政绩效评价“心中无数”。
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是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精细管理的内在要求,是加强阳光透明政府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客观要求。我们要主动适应财政精细管理大势,着力创新理念、健全机制,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力促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
第一,要在创新理念中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一要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要树立“用钱必问效、问效必问责、问责效为先”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激励约束机制,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评价有机统一,切实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二要树立部门齐抓共管理念。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绝不是财政部门一家的事情,更是项目实施资金使用部门的应尽之责。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其他职能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业主单位自我评价、财政部门评价、主管部门评价和中介机构评价相结合的多层级评价体系。更要加快项目实施,从项目实施、实施中、竣工验收后的全过程加强跟踪控制,关注资金使用绩效,关注产出和结果转移。三要树立社会广泛参与意识。财政支出绩效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要主动加强绩效评价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有序推进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告,扩大参与项目评价的主体范围,组织人大代表和公众代表对重大支出项目民主听证,保障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实现从科学理财逐步到科学民主理财。
第二,要在健全机制中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一要建立项目绩效专家咨询机制。对预算资金达到一定额度的项目,业主单位必须细化、申报项目资金预算方案和实施方案,区政府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技术评价和政策评价,区财政部门进行审核,经批准后方可执行,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二要探索完善绩效管理流程。要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使之成为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管一起的预算管理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管、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三要建立绩效追踪问责机制。要逐步建立绩效问责制度,充分体现财政资金使用主体责任,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机制。坚持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取单位和项目,对项目推进进度、完成质量、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入评价和询问答辩,形成评价报告并反馈评审单位;对项目进度、质量或资金使用存在严重问题的,严格责任倒查,严厉追究问责,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三,要在强化保障中深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一要强化人才保障。要加强财政绩效评价相关干部职工廉政教育,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给权力涂上反腐剂、戴上紧箍咒,切实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组织开展财政绩效专题培训,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业务人员的绩效意识、业务能力。二要强化结果应用。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纳入财政目标专项考核、党政综合目标绩效考核、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不断健全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三要强化平台建设。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信息库和基础数据库,储存并动态管理全区大中型财政支出项目结果、监测数据、评价资料,以及财政投资总体情况、效益状况,为实施财政宏观评价和政府宏观管理提供基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