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117所(点),教职工2223名,在校生4万余名。近年来,大安教育坚持“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以省教育督导评估、“两基”迎国检为契机,举全区上下、社会各界之力攻坚破难,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我局紧紧围绕“一城一中心一目的地”战略部署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总体目标,激活内力,争取上力,追赶跨越,推动改革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聚力打造区域教育高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均衡、优质、多样性教育的需求。
一、国家试点项目统揽全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驶入快车道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获得省教育督导评估优秀等次和“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殊荣后,我区乘势而为,于2010年1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38个、全省8个“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之一,拟通过3年的“精装修”,探索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彰显我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新成就。
试点以来,按照统一要求,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任务书》目标,我区精心组织、有序推进,争取到国家、省、市大力支持,全局工作取得新突破,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教育管理等重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狠抓项目建设,着力办学条件均衡优质。牢固树立“项目支撑发展”、“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理念,上争外引,多元、持续加大教育投入。2011年,实施项目19个,投入近8000万元,新改(扩)建教学及生活用房5.45万㎡;投入1100余万元装备教育技术。2012年,已实施项目14个,投入4415万元,新建、改建校舍及运动场4.38万㎡。目前,市、区重点项目牛佛中学全面投入使用,全区薄弱学校改造升级,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推行多措并举,着力师资队伍均衡优质。坚持教师公开考调制度,有力规范教师入口流动关;坚持支教交流制度,实施援教津贴和支教补助,全力破解学校超缺编格局;坚持农村边远地区岗位津贴制度,聚力缓解农村教师队伍稳定难问题;健全干部教师“选、培、管、用”机制,努力储备人力资源。每年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100余次,组织省市区骨干教师、市区名教师送教下乡近100人次,实现城乡师资双向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坚守质量为重,着力教育质量均衡优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学校办学品质、品位、品牌,突出“一校一品”特色,扎实开展“弘扬江姐精神,永做革命传人”十大教育主题活动;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核心竞争力持续攀升。全区每年在研国家、省、市级课题近20个,近两年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比赛980人次获奖,广华山小学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二等奖,江姐中学女足代表四川参加“2012斯凯孚‘与世界有约’希望工程青少年足球邀请赛”获亚军,人们对大安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四)突出内涵发展,着力管理水平均衡优质。坚持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采取“扬峰填谷、逐一突破”方式,实施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工程,推行常规管理、教学研究、质量考核、成果奖励、队伍建设等“五个一”捆绑管理,严控大班额,促进了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共同提高。
目前,我区试点工作全力推进,初步探索出“一统二改三保四化五优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先后两次作专题发言,“两大突破点”、“六个控制性指标”受到国家专家咨询组高度肯定,《实施“五化”建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简报》刊发,《关于加快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通知》和《规范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制度》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推广。
我们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有全区上下、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鼎力支持,明年的试点验收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二、“314”举措创新管理,区域教育优质发展挺进新高地
去年10月,教育局新一届班子肩负重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着眼区域教育巩固提升持续发展,坚定“城乡教育一体化”信心,多方走访、深入调研、集思广益,树立起目标激励、过程考核、刚性约束管理理念,明确提出了“三提升一增强四建设”管理举措,不断增强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一)探索机制创新,着力队伍活力、团队战斗力、核心竞争力“三提升”。
一是提升教师队伍活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多措并举提升教师队伍活力,是大安教育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
——建立质量激励长效机制。率先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实施细则》,颁发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奖金51.785万元,激励教师出成果,出精品。强化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意识,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做细常规,实行城乡学校教研联盟、骨干教师联盟长效机制,深化四级教研活动、有效高效课堂建设,强化“集体调研”、“推门听课”,破解薄弱学科、薄弱学校建设瓶颈。完善了中考、高考目标激励“两大”长效机制,中考上国家级示范性高中593人、省级示范性高中684人,分别同比增长4.97%、3.38%;高考一次性本科、专科上线96人、787人,同比分别持平、增长0.06%,兑现中、高考质量奖20余万元。完善教师招考培训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60名,创10年来新高,及时弥补师资不足;面向全系统公开、定向考调教师12名到重点打造学校,有效缓解学科结构矛盾;增加教师培训专项资金10多万元,专题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000余人次。
——积极推行教师绩效工资新机制。根据教育部要求,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县,要勇于探索、敢于尝试,为此,区教育系统不辱使命,积极推行绩效工资改革新机制。今年6月开始,教师绩效工资比例调整为5∶2∶3,其中20%实行月考核,师德师风、出勤、基本工作量、履行岗位职责按照2∶2∶3∶3量化打分,强化过程考核,有效地杜绝了在岗不在状态的情形,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建立特困教师救助机制。率先在全市出台《关于建立困难师生救助机制的实施意见》,发放困难教师救助资金1万元。
——建立师德师风“一票否决”机制。认真落实师德师风“十个严禁”要求,进一步开展规范办学行为专项行动,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机制,全面启动“强师德、铸师魂、树师风”三大活动。
二是提升学校管理团队战斗力。采取能人治校,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强化执行能力,提高战斗力,增强发展后劲。
——创新校级干部绩效考核机制。率先出台《关于中小学校长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考核校级干部履职情况,从学校常规管理、安全维稳、党风廉政建设等,考核学校整体工作水准,实行每月考核,每季度通报,与年终督导评优和奖励性绩效挂钩,强化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学校管理团队执行力、战斗力显著提高。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出台《关于中小学校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公开选拔、培养正、副校级后备干部80名,采取培训、上挂锻炼等形式,进行为期三年的培养。同时创新干部任用渠道,对新成立的九年制桃花山学校面向全系统公开选聘校长。
——完善了安全信访维稳、党风廉政建设暨惩防体系建设“一票否决”机制。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强化“三纵三横”工作机制,落实安全“六化”举措,“三防”水平全面提升;出台《规范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开展校级干部勤政廉政教育集体谈话,党风廉政、办学行为、财务管理等过程考核和约束到位。
三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内外兼修,着力软硬环境建设,有力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提升学校竞争的硬实力。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学校建设上档升级。今年,区下达我局对上争取资金目标任务3000万元,已争取到4711.93万元,占年目标任务157.06%。仅1200万元的项目资金任务就争取到2284.95万元,占年目标任务的190.41%。其中,特殊教育480万元、学前教育改建类1163万元、薄弱学校改造501万元、职业教育第一期项目140万元;招商引资400万元,占地35亩,建成全市唯一、全省一流的劳动实践基地,呈现了特殊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校点布局、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等多门类、多项目有序推进的新局面。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学校竞争的软实力。出台《大安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纲要》,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内涵发展。两次召开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会,对学校分项目建设类、上档升级类、基础较薄弱类进行指导,对成功创建市、区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分别实行5万、2万以奖代补激励政策。
(二)优化发展环境,致力教育工作保障服务能力“一增强”。
抓党建,促发展;强保障,提效能。我局紧紧围绕行政效能提高,狠抓党的建设、执行能力和后勤保障服务能力,突出“三个强化”,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局机关效能建设实施办法,实行首问负责、督查督办、限时办结、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经费统筹,积极向上对外争取资金,拓宽筹资渠道,集中财力打造重点项目;强化政策导向,坚持财力向基层、学校、教师倾斜的理念,努力实现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执行力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的目标。
今年,基层组织建设年载体丰富,与“创先争优”活动、“盐都先锋行动”、效能建设“三结合”,“三分类三升级”扎实有效,全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工青妇基层组织建设“三加强”。整合力度加大,教育局机关整体搬迁,“一局两办一校”资源增效,办公环境彻底改善;监管力度加大,开展财务培训,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食堂经营管理的意见》,财务、食堂管理更加规范。
(三)强化持续发展,致力系统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幸福型“四建设”。
一是建设“学习型”系统。学习是思想的基础和创新的动力。我局通过加强中心组、二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教师年度继续教育,持续增强系统思辨力和实践能力。开展“读书明星”评选活动,组织参与“自贡精神”、“大安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着力打造教育机关文化,面向全区各中小学校师生征集书画、摄影作品297件,评出优秀作品42件,并展示于机关大楼,从而凝练系统精神文化,营造良好的互比互学氛围,催生教育合力。
二是建设“创新型”系统。努力推进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同时,从破解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机制入手,破立并举、上下联动、立体推进,不断下功夫、出实招、增实效,在巩固中强提升,在创新中求进步。目前,全局已新出台政策12个,完善制度15个,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有力、有效推进。
三是建设“和谐型”系统。加强内力凝聚,建立民主决策、风清气正、运作有序、蓬勃发展的工作机制,规范议事程序,实行党务校务公开,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局为基层、校为师生、干部为群众、教育为社会“四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监督增强,营造有利沟通、团结协作、共进共享的人际氛围,创造政令畅通、科学有序、保障有力的发展环境。
四是建设“幸福型”系统。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弱势、共享幸福”基本取向,倾情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夯实农村教师周转房、学校食堂等设施,积极开展困难弱势群体生活、就学、就业、医疗等方面的帮扶救助,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和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解除后顾之忧,提升师生幸福指数。今年,出台《关于大力实施“惠民行动”的计划》、《关于建立困难师生救助机制的实施意见》,落实惠民资金3000多万元,帮扶特殊、贫困、留守学生700余人;农村教师岗位津贴普惠政策深入人心。
扬帆弄潮敢为先,聚力求进正当时。随着“两化”进程、五个自贡建设的深入,大安教育人将秉持特有的闯劲,追赶跨越,推动城乡学校珠链式均衡优质高位发展;奋力崛起,让每位学生、每名教师、每所学校都“精彩”,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特殊教育,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到继续教育完备的国民终身教育体系,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努力办出大安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