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九三学社自贡市委原专职副主委 肖堃
要问自贡人最喜欢做、最喜欢吃的一道美食,几乎都会肯定地说是“冷吃兔”。的确,“冷吃兔”在自贡人的食谱中是绝对的C位,无论是做生请客,还是家庭聚会都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品。
“冷吃兔”是我儿时的“记忆”,更是我一生的“伴侣”。
小时候,我家与当时大多数家庭一样,吃“冷吃兔”是一种享受,逢年过节,有重要事件时是一道必上的菜。在那个几乎购买什么商品都需要专用票据的时代,买兔是不需要票的,但不是天天可以买到兔的,不是天天有钱买兔的,所以,吃“冷吃兔”还是一种奢华。由于兔源的不充足、钞票的不充足,那时许多家庭都自己养兔,我家也不例外。记得那时下午从凉高山小学放学后放下书包,第一个任务是提上竹篾筐,拿上铁镰刀,到家对面的沟里、山上割满一筐兔草,喂饱兔子后才做作业。认识了“细兔草”是喂小兔的,“铁镰草”是喂大兔的,煤油可以治“臊脚兔”,至今我左手上都还有被镰刀割破的刀痕,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可能几乎都有同样的伤疤吧。
我家“冷吃兔”的味道的祖传的,巴适得板。在我的记忆中,我阿公,阿爸都是炒“冷吃兔”的高手,我是看着他们炒“冷吃兔”、吃着他们炒的“冷吃兔”长大的,即辣又香还嘛,边吃边流鼻涕,特别是那股具有时代感“草草兔”的味道,过瘾啦!
因为“冷吃兔”,我家里还发生过一次“事故”,刻骨铭心!记得还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事,要炒“冷吃兔”,当时还是风箱灶,做饭时需要一个人拉风箱,一个人炒菜,相互配合。那天是我与阿爸的组合,菜籽油下锅,我使劲拉风箱,当油温达到一百多度时意外发生了,阿爸端兔丁的筲箕突然手一滑,整个跌进油锅里,滚烫的油顺势溢出锅边,当时是三伏天,只穿了一条幺裤,油直接泼到了我的左手和左大腿内侧嘎嘎上,我条件反射“啊”的一声跳了起来,母亲闻声赶忙舀了碗酸菜水淋在手腿上,并用酸菜叶敷上,由于油温太高作用不大,一会儿就起了十多个泡,最大的有一寸多大,好得是暑期里,不用出门,安心养“泡”,又好得没有烫到脸部和下身关键部位,“零件完好”,受点痛自然就愈合了,现在还能够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疤痕,那天的“冷吃兔”味道特别不一样,五十多年后回忆起来还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一转眼我也成家立业,执勺亲自烹炒“冷吃兔”了,自以为传承了家的味道,还是那么有事必炒,还是那么好有味道。2005年开始儿子在成都读大学,每次回来都遵循自贡人的习惯,必须炒两个以上的“冷吃兔”抽真空塑封后带到学校,供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品尝,慢慢地同学们都适应了“冷吃兔”特别的味道,不吃或者少吃辣椒的辣度都上升了几个档次。记得在大四的时候有次儿子返校,还未到自己宿舍就被其他几个宿舍的同学在半路就把“冷吃兔”截获了,辣椒都用牙签戳完了,直呼好辣、好吃。
2024年6月,以我市自流井区、贡井区、沿滩区、荣县、富顺县及乐山市井研县、犍为县7个肉兔养殖核心县(区)布局建设的四川肉兔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目前“自贡冷吃兔”品牌价值已达200亿元,居国家地理标志兔产品第一位,线上、线下的自贡冷吃兔销售门店有近1000家,销售收入80亿元。我市每年肉兔的消费量超过1亿只,缺口在6000万只左右,由此大力发展“兔”产业,“兔”飞猛进冲刺百亿级产业大有可为。
“冷吃兔”各家有各家的做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都会认为自家的做法最正宗、最好吃。是的,我从来都认为阿公和阿爸做得最好吃,现在儿子和孙女也认为我做得最好吃,因为是传承的味道,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