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   您是第 1488063 位访问者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5年第2期>>党性教育
戎马写春秋 碧血铸忠诚
——纪念从大山铺走出的红军英雄邓萍牺牲90周年
发布时间:2025-03-19 19:35:04       作者:李大中       来源:区关工委 区教体局 江姐中学  点击次数:55
上一篇:走进谷文昌纪念馆

大安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李大中

 

1935227日,在长征途中,按照毛主席二渡赤水的战略部署,红军第三军团攻克娄山关,回师遵义,准备强攻拿下遵义老城。傍晚,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带11团政委张爱萍一同到前线,匍匐在河边的草丛中,查看地形,谋划攻打旧城的方案。突然一颗流弹飞来,刚好击中邓参谋长的头部,伏在他身旁的张爱萍被溅得满身是血……邓萍不幸牺牲,年仅27岁!

今年227日,是邓萍将军英勇牺牲90周年纪念日。

在全国评选的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名英雄模范中,邓萍位列其中。他不仅是我们党和军队的骄傲,也是他的故乡——我们自贡市大安儿女的骄傲!

邓萍他从18岁离开家乡,到27岁牺牲在遵义,其间经历了中国革命最艰难的两个阶段,即年轻的共产党和年轻的红军几乎面临绝境的阶段——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在枪林弹雨、战火硝烟中,他胸怀理想,身经百战,意志坚定,屡建奇勋,短暂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华,是党史和军史中的杰出英雄。

 

寻觅英雄的踪迹

 

一、奔赴从军报国道路

邓萍,原名邓少章,1908年出生在原富顺县凉高山盐井坝(今自贡市大安区江姐村)一个贫苦的盐工家庭,盐工们艰难的生活状况激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懑。19221月,中国共产党的早期著名活动家恽代英,利用在泸州任川南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的身份带领进步学生组成演讲团,来到大山铺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13岁的邓少章跟随恽代英的演讲团走一路听一路,一种反抗现实,改造不平社会的思想开始涌动。

1926年秋,18岁的邓少章隐瞒家人,只身前往数百里以外的武汉,考入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步兵科,以期实现从军报国的理想。这时,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革命”风起云涌,深感一生将会萍踪不定、四海为家的邓少章,从此改名邓萍,投身到了大革命洪流中。

二、追寻共产主义理想

1927年初,邓萍在武汉分校又一次与总政治教官恽代英相遇,在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和引导下,受到了系统的共产主义教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不久,邓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启了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新征程。

1927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公开背叛革命,对共产党人实行大逮捕、大屠杀,在白色恐怖中,邓萍毫不畏惧,受党的派遣,到国民党湖南陆军独立第5师彭德怀任团长的第1团做兵运工作,他在该团秘密组织成立中共党支部和团委。19282月,湖南省委批准彭德怀为中共党员,邓萍作为监誓人,参加了彭德怀的入党宣誓仪式,为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为1团成为党控制的武装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投身工农武装革命

为了彻底与国民党反动派决裂,建立党领导的工农武装,1928722日,在彭德怀、滕代远、邓萍领导下,1团在湖南平江县宣布起义,起义军攻占了平江县城,解除了城内反动军警的武装,建立苏维埃政府,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邓萍任参谋长兼军委书记。

192812月,红5军突破敌人追击和“围剿”,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工农武装力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引来了国民党军队的“会剿”。为了掩护红四军撤离、彭德怀、滕代远、邓萍临危受命留守井冈山,留守的2千余人与分五路而来3万多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战斗,付出了重大牺牲,牵制了众多敌人力量,为朱、毛领导的红四军创建赣南、闽西苏区(即后来的中央苏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06月,以红5军为基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成立,并建立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7月,红5军智取岳阳攻克长沙,建立苏维埃临时政府,受到贫苦民众热烈拥护,扩充红军七八千人,缴获了大批枪炮弹药,筹集了军饷,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19319月,邓萍受命于毛泽东,创办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政治军事学校,任教育长。凭着丰富的军事参谋工作和部队政治工作经验,邓萍把红军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培养了大批红军干部。

19337月,红三军团与红19师组成东方军入闽作战,歼国民党8个团,俘获6000余人,扩大了根据地。邓萍参与了历次重大战役的组织和指挥工作,战功卓著,成为红军著名的军事指挥员。

四、血洒战略转移征途

1934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邓萍协助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担任右路前卫,连续突破国民党军4道封锁线,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和中革军委机关突出重围。

19351月,中央红军渡过乌江,占领了遵义城,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邓萍奉命率领红三军团阻击国民党军队对遵义城的进攻和骚扰,保卫了中共中央和遵义会议的安全。

遵义会议后,红三军团在一渡赤水进入川南之后,面对强敌的防御,出乎敌人意料地又二渡赤水返回黔北。1935223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军团务必在本月底前重占遵义城,以调敌回援,摆脱敌人分路对红军的围追堵截。

要取遵义城,必先克敌人盘踞的天险娄山关。226日,在彭德怀、邓萍的指挥下,三军团与敌人展开了悲壮而决绝的战斗,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共歼灭和击溃敌军4个团,攻下了娄山关。

1935227日,红三军团快速向遵义挺进,并一举拿下遵义新城。为了尽早拿下遵义老城,邓萍带11团政委张爱萍一同到前线查看地形,确定攻城方案。邓萍一边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敌情,一边对张爱萍下达命令:“明天,敌军增援部队可能就会赶到,我们的时间非常紧,今天晚上准备攻城,务必在明天凌晨前攻克遵义老城!”这时一个小通信员从后面摸上来,邓萍对他交代了一句,那个小战士就趁着薄暮飞身跑回,突然,敌人的一排枪弹扫过来,一颗流弹刚好击中邓萍的头部……

在红三军团指挥所,彭德怀听到邓萍牺牲的不幸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他对着电话筒一阵愤怒地狂骂之后,高喊:“拿下遵义城,为参谋长报仇!”。在红军猛烈的炮火下,敌守城部队大部被歼。28日凌晨4时,红三军团全面占领了遵义老城,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张爱萍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为其写下一首挽诗:“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习武求经典。北伐讨贼冒战雨,平江起义助烽焰。‘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

 

传承英雄的精神

 

邓萍,是牺牲在长征路上级别最高的红军将领,他虽然没有看到中国革命胜利的这一天,但胜利的道路上永远有他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有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他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他家乡的我们,怀念他,敬仰他,就要世世代代传颂他的英雄事迹,传承他的精神品格。

怎样来理解邓萍的精神品格呢?回顾邓萍的英雄事迹,我们体会到邓萍的精神品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艰难世事中,向往革命、追求真理的精神

邓萍出生在一个黑暗和混沌的社会,他从小崇尚英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济世救民的抱负,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的革命教育,指引邓萍走向了革命的道路。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以过人的胆识背井离乡,只身前往武汉报考军校。在风云变幻的乱世中,邓萍是早期的觉醒者,他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共产主义,走上了充满艰险的职业革命的道路。

二、在革命挫折和失败中,赤心跟党、忠诚不渝的精神

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惨遭屠杀,各地革命运动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神州大地,不少意志不坚定的人要么脱逃,要么背叛。邓萍在革命遭受巨大挫折时,却蔑视反动派的屠杀,坚决加入中国共产党,紧紧跟党走,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从未改变。邓萍近10年的革命生涯,正是我党早期革命最艰难困苦时期,挫折和失败随时考验着每一个革命者,党内的错误路线也困扰着革命者的坚韧。邓萍在任何情况下,都显示出了自己对党的赤胆忠心。

三、在武装斗争中,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精神

无论是平江武装暴动,还是保卫井冈山的战斗;无论是突围井冈山攻打于都县城,还是智取岳阳占长沙;无论是五次反“围剿”,还是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及血战湘江;无论是攻占娄山关,还是血洒遵义城——邓萍作为军事指挥主官,在炮火连天、枪林弹雨的战争中,他虽处高位,运筹帷幄,但在紧要关头,总是挺身而出,身先士卒,搏杀在最前线。他的文韬武略的军事素养,英勇顽强、坚韧不拔、不畏牺牲的战斗意志,为部队官兵做出了表率,极大提振了士气,为革命摆脱困境、走向胜利立下卓著功勋。

四、在风险考验中,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精神

在留守井冈山掩护主力红军突围转战赣南的重要时刻,红五军内部意见分歧,缺乏信心。邓萍积极协助彭德怀做部队的思想工作,他说:“如果我们不承担牵制敌人的任务,也回湘鄂赣,红四军就有可能走不脱。井冈山和湘鄂赣边区,就可能都失败。我们是共产党员,可不能鼠目寸光,有时不得不牺牲局部,只要是必要的,就得挺身而出!”留守的红五军坚定了斗志,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为红四军撤离赢得了时间。

在敌人借中央苏区“肃反”之机,离间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的关系的危险时刻,邓萍与彭德怀、滕代远识破了敌人的阴谋,维护了红军的团结和统一。在军团会议上,邓萍鲜明指出:“大敌当前,这是有人在借机搞分裂红军、分裂党的阴谋!”邓萍为此专门请毛泽东来红三军团给干部讲话,坚定了同志们对总前委领导的信心,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的紧密配合,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邓萍的精神凝聚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诠释。

 

实现英雄的梦想

 

岁月流逝,往事历历,英雄浩气,天地长存。

邓萍离我们远去了,带着他年仅27岁的年轻生命,带着他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过早地离我们远去了。在近十年的战火硝烟中,邓萍甚至没给我们留下一张照片,只有从他坟墓中发掘出来的锈迹斑斑的金属衣扣、皮带扣、鞋底、毛衣碎片等遗物展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但胜利的道路上永远有他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有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他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日中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那个江山破碎、国弊民穷的国度一去不复返了!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愿景正在变成现实!

革命先烈的遗愿和梦想,不仅要打出一个新中国,还要建设好一个新中国。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我们党将带领各族人民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让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也是九泉之下的先烈们的热切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他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今天,通过追忆邓萍在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历史,我们不仅缅怀英雄,更要继承和发扬英雄的精神,永远听党话,坚定跟党走,接续老一辈开创的红色基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走进谷文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