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您是第 1483909 位访问者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5年第2期>>工作探索
万象“耕”新启春潮 稳产提质筑“丰”景
——大安区春耕生产全景纪实
发布时间:2025-03-19 19:54:54       作者:王峰 鄢圣敏 彭莉平 吴旺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点击次数:178
下一篇:精细管理迎新春 道路顺畅通民心

自贡市大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王峰

自贡市大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鄢圣敏

自贡市大安区农业农村局农业与农机股股长 彭莉平

自贡市大安区农业农村局农业与农机股工作人员 吴旺

 

东风拂沃野,春耕正当时。作为川南粮仓的重要板块,大安区紧扣“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收官节点,以“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为主线,统筹推进组织保障、农资储备、设施提能、科技赋能、示范引领五大工程,全力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目前全区已储备各类农资1.1万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89万亩,春耕生产呈现“备耕早、措施实、保障强”的鲜明特点,以“田畴织锦绣”的奋进姿态,铺展春耕新图景。‌

一、强化组织协同,凝聚春耕合力

(一)三级联动织密责任网。构建“区级统筹+镇街主抓+村级落实”三级责任体系,创新“双清单+双督导”推进机制。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联合水务、气象等单位建立春耕生产联席会商制度,动态监测墒情、苗情、灾情。通过“目标分解+过程管控+结果考核”闭环管理,将市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细化分解至92街、87个行政村,同时,加大春耕生产知识和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农户落实种粮主体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落地落实。

(二)惠农政策激发内动力。打出“补贴+保险+服务”政策组合拳。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强化农业政策性保险兜底功能,探索开展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增强种植户抗风险能力;及时开展灾情调度与受灾理赔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农户损失。此外,充分运用种粮农民收益审计成果,强化问题整改,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全力保障种粮农民收益,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二、保障农资供给,护航春耕生产

(一)农资保供筑底盘。建立“区级应急储备+镇级集中储备+村级分散储备”三级储备体系,对全区60余家农资经营主体实行“进销存”动态摸排,加强市场信息引导,加大农资调度与保供力度。全区现储备化肥1.001万吨、农药16.22吨、农膜15吨、两杂种子66吨。积极推进优质高产再生稻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优质稻种推广率达85%。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质量监管护粮安。整合市场监管、农业执法等力量,开展农资市场打假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净化农资市场环境,切实维护种粮农民利益。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人次,检查肥料生产企业2家、农资经营门店40余家,督促整改问题2个,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三、夯实灌溉基础,提升农田效能

(一)设施提能润沃土。2024年,大安区统筹资金推进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结合供水工程,新建9座、改造16座提灌站,新增灌溉面积1.7万亩;实施小流域治理“留水”工程,加固水库、新建堰闸等,恢复留水50万立方。2025年计划用80万元专项资金,新建1座、维修6座提灌站,新增灌溉0.5万亩以上。同时,抓住冬春降雨时机,做好山坪塘、囤水田储水工作,靠近江河的镇村提前提水,增加蓄水量,为春耕灌溉提供充足水源。

(二)良田建设夯根基。按“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小田改大田等提升耕作效率,完善水利设施提高用水效率,增施有机肥等提升耕地质量。自2023年起大安区按照4500/亩进行规划设计,提高亩均投入,落实配套资金。同时,严格落实“谁受益、谁管护”管护原则,建立高标准农田移交台账与维护制度。目前,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89万亩。

四、优化技术服务,注入科技动力

(一)良种良法双驱动。建立“专家团队+技术专员+示范主体”三级推广体系,参考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四川省2025年度农业主导品种,结合自贡地区实际,精心筛选并推广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水稻主推宜香优2115、品香优秱珍、宜优1611等;玉米主推成单716、正红507、仲玉3号等;高粱主推宜糯红4号、郎糯红19号、泸州红1号等;大豆主推川豆155、南夏豆25、贡秋豆5号等。同时,成立专家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普及推广双膜覆盖旱育秧(苗)、穴盘育苗、漂浮育苗等技术,以及玉米集雨膜侧节水栽培、中稻+再生稻、大豆玉米(高粱)带状复合种植等栽培技术。动员镇村组协调水源,开展集中育秧育苗。目前,全区共建集中育秧点位24个,育秧面积达421.31亩。

(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创新“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组织农机工作人员深入村组、田间地头,指导开展农机设备检修调试工作,全面掌握辖区农机经销商春耕备货、供货情况。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户购买使用高效农机装备。建立农机应急服务队,检修保养农机具32台次。强化购机补贴政策宣传,加快实施进度,优化办理流程。截至目前,已入户指导13次,开展宣传62人次。

五、发挥示范效应,创新种植模式

(一)高产创建树样板。按照“百亩攻关、千亩示范、万亩带动”思路,布局打造20余个粮食示范片(点),种植大春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通过整合土地资源,优化种植结构,形成连片、有规模开发的粮油生产新高地。同时,引入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智能化、机械化种植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提升种植效率与精准度,进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品质。

(二)高效种植挖潜力。多举措优化种植模式,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挖掘油菜扩种潜力。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发挥玉米边际效应和大豆根际固氮养的作用,实现一田双收、稳粮增豆。扎实推广“稻-油”轮作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农田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实现耕地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农旅融合增效益。深耕“油菜花”经济,打造“农业+旅游”新业态。利用青龙湖22公里环湖旅游公路,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等打造3000亩集中连片油菜种植核心示范区,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有机结合,设计打造“遇见大安”油菜花网红打卡基地,线上依托“抖音”“发现大安”等平台发布短视频,助力油菜花经济“出圈”,线下筹办“油菜花文化旅游节”“花海马拉松”等主题活动,提升“油菜花”经济知名度和美誉度。2025年,预计开展吸引赏花游客20万余人次,带动增收约500万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大安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做好春耕春管各项工作。通过强化组织协同、保障农资供给、夯实灌溉基础、优化技术服务、发挥示范效应等一系列举措,确保土地具备良好耕作条件,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为全年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大安区力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杨彦琳)

下一篇:精细管理迎新春 道路顺畅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