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上一篇: | 大安区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权益保障调研与思考 | 下一篇: | 大安区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以点带面出质效 |
大山铺镇党委书记 朱勇
大山铺镇党委组织委员 郭维强
大山铺镇聚焦“选准、育强、用活”,全链条建强党员队伍,为赓续红色血脉,擦亮“天府旅游名镇”金字招牌,促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建强组织保障。
一、在“选”字上精准发力,严把发展党员“选用关”。一是严把“选用关”。坚持择优发展原则,实施“雁阵培养”计划,注重在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优秀农民工、农牧渔民、毕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中挖掘“潜力股”,不断筛选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党员注入新活力,近三年发展党员24名,培养为机关骨干、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8人。二是严把“审查关”。严格落实党支部初审、基层党(工)委复核、区委组织部备案“三级联动”机制,对拟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期满转正2个阶段进行全过程纪实,织密“过滤网”,严防“带病入党”,近三年以来,开展联合审查发展对象4次24人。三是严把“程序关”。制发《发展党员业务指导手册》,细化党员发展流程图,严格按照“5个阶段25个步骤”,理清各阶段培养要求、各环节逻辑关系,按照“一人一档”对党员发展程序环节实行“一步一记”“一步一存”,严格执行发展党员推荐、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五项制度,确保步骤不漏、环节不省、程序不简。
二、在“育”字上精准发力,推动党员教育“见实效”。政治理论学习突出全员全域。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依托“江姐讲堂”“和美小院”“送学上门”“邮寄资料”等方式,组织全村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夯实思想根基。实战能力提升突出分层分类。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常态化举办“红色提能”培训班,在田间地头、项目一线开设教育实操课,组织开展“我为家乡发展献策”“强村有我”等活动,全面提升党员综合素质。采取“个人自学+集中教学+组织带学+活动促学”方式,邀请市、区党员教育师资库教师等开展专题培训,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今年来,组织开展党员兜底培训、专题讲座、研讨交流120余场次,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红色基因教育突出走心走实。深度挖掘全村红色基因、村史沿革、重大事件、红色故事,探索打造“红言之声”党建品牌,组建12人的“老中青”三代党员讲解员队伍,常态开展“参观一次村史展览、聆听一次先烈事迹、观看一部革命影片、合唱一首红色歌曲、重温一遍入党誓词”5个一活动,赓续宣扬先烈革命精神,引导党员群众知镇史、感党恩、跟党走。探索“基地+培训课堂”新模式,将辖区内邓萍故居、村“1+7”多彩综合体设为主教学阵地,引导全镇党员就近就便接受党性教育,年接受市内外党员参加党性教育1.2万人次。
三、在“用”字上精准发力,激励党员先锋“显担当”。注重示范引领。积极推荐全镇优秀党员参与“两优一先”等先进典型表彰,今年以来,推荐获评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区级优秀党员4名、基层先进党组织1个,选树镇级“两优一先”先进典型22人(个),营造了崇尚先进、争当先锋、竞相出彩浓厚氛围。搭建干事平台。聚焦“淬炼使用”,实施“书记+党员骨干+联系户”制度,引导全镇党员到红色村庄建设、产业发展、抗灾救灾等一线锻炼,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等活动,组建“江姐故里党旗红先锋队”“老兵党员志愿服务队”等1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常态开展红色宣讲、文旅服务、应急处突等志愿服务,成功化解各类大小矛盾纠纷110余起,赢得了村民和游客的良好口碑。强化关爱激励。坚持以多种形式开展党内关怀,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台账》《老党员生活补贴清单》《老党员慰问补贴清单》《50周年党员台账》,每年更新一次,确保慰问帮扶精准到位,让慰问帮扶党员心中温暖。今年以来,累计慰问4名困难党员、老党员;为180余名老党员发放慰问补贴和生活补贴;为16名党龄满50周年以上党员颁发纪念章,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对身份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励全体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责任编辑:何芯锐)
上一篇: | 大安区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权益保障调研与思考 | 下一篇: | 大安区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以点带面出质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