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您是第 1489856 位访问者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4年第9期>>“村官”说事
践行“三心”办实事 护航朝天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12 08:35:40       作者:刘婉淋       来源:团结镇  点击次数:177

团结镇朝天村第一书记 刘婉淋

 

朝天村位于大安区团结镇西北部,恐龙大道穿村而过,距方特恐龙王国、恐龙博物馆、彩灯大世界均在20分钟车程以内。朝天村区域地势较高,视野宽阔,属省级脱贫村,有脱贫户49106人。有14个村民小组,居民6351955人,党员56名,村组干部22名,其中村干部5名、驻村工作队员3名。拥有“1+6”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办公阵地360㎡。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级“四好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20245月我接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担子”,来到了团结镇朝天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党校授课时,总觉得自己的课不接地气,无法引起学员的共鸣,心里也逐渐少了点底气,当得知党校需派一名老师担任第一书记时,我主动请缨来到朝天村,成为向农村广袤大地、向基层群众学习的学生。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从刘老师到刘书记,我在广袤的土地上开始书写着新的答卷。

我想,作为第一书记就是要尽自己所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做到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应立足岗位秉持服务之心,关照社会践行服务之行,听党号召发挥服务之能,时刻奉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以党建夯实堡垒 用行动践行初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力量,发挥着战斗堡垒的关键作用,是党在农村开展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作为朝天村第一书记,也是党校教师的我,时刻谨记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的根本原则,我将抓好党建工作作为第一使命,持之以恒地抓好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当好党的“宣讲员”。从重温一次入党仪式,到上一堂堂党课,我坚持把理论学习贯彻始终。

朝天村老党员居多。面对老同志,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紧密结合朝天村的实际情况成为每次政策解读的重点,会上“理论”+“故事”的形式,让宣讲变得生动鲜活。90多岁的老党员宋爷爷,虽然眼睛和耳朵都不好使了,但学习的劲头一点都没有消退,每次会议从来没有缺席过。每当我讲到农村发展、讲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时,总是能听到宋爷爷说一句“你说啥子安?大声点”,从此次朝天村的学习会上都是我大声宣讲的声音,这种接地气的宣讲方式让我和党员同志们一边汲取着“红色精神食粮”,一边畅想着朝天村乡村振兴的变化。我想每月的宣讲不仅提升了全村党员的使命感和党性修养,更是不断激发支部年轻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锻造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力量。

 

以脚步丈量土地,用真情赢得民心

 

为摸清村情户情,我到村任职后,立即开展工作,走访入户、了解村情民意,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户的详细情况。从第一次的自我介绍,到后来每每听到村民说:“刘书记,这么热!你都又来了啊,快坐!”的热情,便消退了酷暑的炎热。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每一条乡间小道,我都走了无数遍。从驻村开始,“我们村”成了我的口头禅,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也成了我的心头大事。每一次的入户,总能在我心里留些牵挂。

每次看望朝天村一组李婆婆,她总是笑盈盈地和我拉拉家常,她总说:“刘书记,是个好人!”。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李婆婆,她的眼睛看不清,腿还一瘸一拐的,为了尽快治好李婆婆的腿疾,求医、送药和经常关心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怎样才能对得起李婆婆口中的好人,好书记也曾让我犯难。为了解决村里老年人出行不便又要出售农产品的问题,我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和派员单位多方商议后,我逐渐成了带货进城的“售卖员”。

脱贫户余幺妹虽总是记不住其他人,但每次看到我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快喊大孃!你大孃又来看你了”,陈大叔看到我也激动地说:“刘书记你才来没好久,这还帮我修电视,是又出钱又出力的”。虽然看似是一件件小事,但拉近了我和村民的距离,我想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生活琐事、心头烦恼,真正成为他们口中的好书记。

 

以专业助力成长,用关爱照亮童心

 

朝天村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村里老人和小孩居多,曾是一名小学美术老师的我,开始思考怎样为留守、困境未成年人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其实刚来村上时,我的孩子也才一岁五个月,正是需要妈妈陪伴的年纪,但为了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村里情况,我经常放弃周末休息时间走访入户,有时十天半个月都不能和儿子见上一面。每当离家时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庞,听到他不舍的哭声,我总会鼻头发酸,内心无比地自责。但为了扛起肩上的责任,我不得不舍小家为大家,让他变成了半个留守儿童,因为我不仅仅是他的妈妈,我还是村里的孩子们的“童伴妈妈”。

中秋节,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可是我却没有回家过节,我带着村“两委”的年轻女干部和留守儿童们在村里过节。此时我不是书记,也不是老师,我是“童伴妈妈”。我和孩子们一同将思念揉进馅里,变成了手中的月饼,带给远方的家人。看着一张张小脸上洋溢着笑容时,我便知道每个月抽出时间陪伴他们,带着他们去“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补齐缺失的爱是我的责任,我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乡村儿童成长,用爱照亮孩子们的心。

我深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下一步我将带领“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整合全村资源,切实当好强村富民“帮扶员”,做到因地制宜谋发展,产业引领助振兴。从三尺讲台上的教师,到如今成为一名拿起锄头的驻村书记,不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我将继续坚守初心,续写乡村振兴篇章。

(责任编辑:何芯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