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09日 星期一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4年第9期>>庆祝国庆节
数说大安•十一年成就
——新时代长歌奋进 新经济再奏华章
发布时间:2024-10-12 08:50:32       作者:程旭 陈竹       来源:区统计局

大安区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程旭

大安区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竹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勇担历史使命,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区委“四大发展战略”目标,同心勠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显著成效,为推动大安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十一年来,全区上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战胜了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织的严峻挑战,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01.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132023年年均增长7.1%。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26.00亿元,达到26.50亿元,年均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突破75.00亿元,达到76.60亿元,年均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达到98.73亿元,年均增长7.8%。财政实力日益增强,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0亿元,20132023年年均增长15.5%,财政实力的增强对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有效防范风险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二、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十一年来,区委、区政府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升级。2023年,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3.1%38.0%48.9%,与2013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3.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8.6个百分点。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23年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9.5%32.2%58.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

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32023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4%,通过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成功打造高粱、肉鸡等特色产业集群。以整治撂荒土地、提升作物亩产、种植再生作物等方式,实现粮食及经济作物扩面增产;引进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年产量18万吨饲料厂、存栏种鸡40万套种鸡场、年孵化鸡苗3500万羽孵化中心、标准化养鸡大棚87.56万平方米、日交易肉鸡10万羽销售平台,大力培育畜禽饲料零售、屠宰加工仓储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扎实推进肉鸡全产业链体系建设。2023年全区粮食产量11.3万吨,较2013年增长10.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3.1万吨,较2013年增长51.1%;油料产量3.0万吨,较2013年增长238.6%;水果产量1.6万吨,较2013年增长966.7%;水产品产量1.0万吨,较2013年增长53.1%

工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区持续深化工业改革,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工业精准招商,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加大对工业政策支持,工业发展取得多方面成就。2013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形成了以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为主,以通用装备、特色旅游产品为辅的“一主两辅”特色产业格局,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通过发展新能源及人工智能产业,培育了一批以充配电设备制造、数据标注为代表的新兴企业。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2%,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6.77亿元,产值增速8.9%,其中工业总产值上亿元的重点企业共11户,累计工业总产值62.38亿元,规上战略性新兴企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8.4%

服务业发展迈进新业态。全区持续推进服务业结构优化调整,完善服务业布局,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壮大服务业规模,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全方位突破。2023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98.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132023年年均增长7.8%,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3年的30.3%提高到2023年的48.9%,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增势平稳,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大提高了服务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十一年来,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教育全面振兴和提升步伐加快,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23年,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园)76所,在校生7.04万人,教职工0.4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39万人,专任教师人数较2013年增长85.7%;初中(含九年制学校)10所,在校初中生0.77万人,义务教育巩固率99.8%;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0.4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53%;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1.5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较2013年增长109.7%;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6人;工读学校1所,在册学生3人;高等院校3所,在校学生2.52万人。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2023年末,全区有效注册商标3137件,较2013年增长16.0倍;高价值发明专利144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为5.02件。全区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家。

卫生健康事业稳步推进。全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实现各级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全面达标,村村有卫生室、乡镇有卫生院。截至2023年末,全区共有卫生健康机构241个,较2013年增加220个;全区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177张,较2013年增加1367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821人,较2013年增加172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70人,较2013年增加427人;注册护士1260人,较2013年增加540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23年末,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博物馆3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镇、街)15个,文物保护单位31处。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04191册,较2013年增长10.4倍;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城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和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末,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职职工参保人数4.0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5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21万人,较2013年增长104.6%;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59万人,较2013年增长96.3%

回顾过去的十一年,大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展望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信心、拼搏实干,共同开创大安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何芯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