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安区委党校副校长 蒋婧姝
大安区政协外联委副主任 游洪兵
遵义我来了!娄山关我来了!!小龙山我来了!!!参谋长我来了!!!!
“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到遵义,希望能抽时间登上小龙山烈士陵园,去看一看我们长眠在这里的老乡邓萍,告诉他,家乡的后代没有忘记他!”每次讲课说到这句,我就没有了底气,生怕台下的朋友们问:“你去过吗?”我内心惭愧无比:“自己都没去过,怎么好意思让大家去?”所以,去遵义成了我这几年的心愿。也许人到中年,体会和见过太多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方知来日并不方长,做想做的事,才能不辜负来之不易的人生。所以,为了这个夙愿,为了这份心中的执念,我决定不留遗憾,从“富荣东场凉高山盐区大山铺”出发,到遵义寻找亲爱的邓参谋长九十年前最后的足迹。
娄山关峰忆首捷
“娄山关有好几个山头啊,有点灯山,有大尖山,有小尖山,敌人已经占领了小尖山做了工事……”
——2016年CCTV13《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英雄——邓萍:以身犯险 深入虎穴》专访原红三军团十一团的警卫连长王道金老人讲述
讲到“一渡赤水前后,红军在赤水、土城、叙永三战都没有占到上风,军委决定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红三军团的任务是从桐梓城西南一片攻占娄山关,切断敌军到遵义增援的通道……”我会问一句:“桐梓、娄山关是什么样的情形,邓萍和战士们又是怎样攻下娄山关的?”可是,我从没到过娄山关,怎敢再深讲下去?只能用央视采访视频告诉大家,视频里,邓萍曾经的部下王道金老人这段讲述我早已烂熟于心,抢占娄山关示意图我也亲手整理绘过几个版本,但一直被笋子山、点金山、点灯山、大尖山、小尖山这些地名搞得糊里糊涂。这次重走娄山关后,这些再也不会迷糊了:直插入云的主峰笋子山最高海拔1779米(又说1788.4米),点灯山就是点金山,大尖山和小尖山中现在架起了一座百米长、五米宽的铁索木板桥,名曰“长空桥”,长桥似凌空虹桥,将两山间的景观连接起来。坐上摆渡车沿盘山公路上山途中,我不禁想起王老介绍过,邓萍在登山途中,鞋子掉了,打赤脚爬大山,非常艰苦。那时没有路,他们一路打游击,两边包抄,从山下冒着炮火慢慢摸上山打掉敌人的机枪手。站在山顶,用“一览众山小”来形容也略显苍白,放眼红旗迎风漫展,笋子山制高点“西风揽胜”正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最佳地。极目远眺、群山连绵、天高地回、临风怀古,感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磅礴浩气。虽然未见残阳如血,却深切感受到“西风烈”有多烈,这时三伏烈日天骄阳似火,但劲风吹得我们每个游客“打偏偏”,而攻占娄山关是2月寒冬时节,西风之烈可想而知,战斗何等残酷。观看实景演出《娄山关大捷》,彭老总的台词:“下面,让邓萍同志为我们布置作战计划!”我的眼泪瞬时夺眶而出,正拿着手机录像的双手不停颤抖,就像自己穿越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战场,来到了敬爱的邓参谋长的身旁,亲眼看见他参与指挥着长征首捷——娄山关大捷取得胜利,亲口告诉他盐都家乡后代多么想念他。
湘江河畔寻遗迹
“在一个阳光炎热的下午,为着逼近城墙脚下侦察与布置夜间攻城的一切准备,三军团在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直接率领与指挥之下沿着城北的马路,绕过小坡,通过田垄,利用一条小河畔的荫蔽地形,向遵义的老城(遵义城面积很大,分老城与新城,一条不大也不小的河流成为老城与新城的天然界限)前进着。”
——张爱萍《第二次占领遵义城》
名城遵义,历史悠久。今老城一带,高原平坝集聚。河流山溪纵横,适宜农耕,很早就有人在此居家生活。南宋始为地方行政中枢,明万历以兵代役改建旧城,把城墙增高为三丈。清乾隆将老城扩大设有东南西北四座城楼,咸丰年间农民起义不断,为加强防务,又在北门宁永外加了一道越城,越城城门取名拱安关,老城城垣至此定格。
“为得虎子必入虎穴”是邓萍一贯搜集情报的做法,战友们都担心参谋长的安全,建议他减少亲自到前线侦察,邓萍说:“我又是参谋长,又是指挥员,是坚决要到前线去的”。1935年2月27日黄昏细雨,为了早日找到突破口,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遵义老城,他又一如既往亲自摸到了前线。年少活泼的三营通讯员向匍匐在北门湘江河对岸草丛里的邓萍和张爱萍报告“是两堵城墙”,指的就是北门和拱安关,如今,“两堵城墙”早已无迹可寻,取而代之是高高的“遵义宾馆”。我到达湘江河边也是黄昏,细雨漫天,一向被朋友们称作“路痴”的我尽管是第一次到遵义,但相信自己熟读地图对这一段路不陌生,自信地抛开导航沿蜿蜒不变的河道步行在临河栈道,用脚步丈量猜测在参谋长匍匐侦察的可能位置蹲下仰望“遵义宾馆”——曾经的北门拱安关,思绪回到九十年前令人痛心的雨中黄昏,耳边仿佛九响枪鸣,罪恶的子弹穿河而过,射向他的头颅,鲜血喷涌而出洒在了这片转折之城。敬爱的邓萍参谋长把最困难的任务留给自己,带领战友为了共同的事业奋斗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起身拾级而上准备沿公路继续寻踪,却发现梯步上方的公路对面,竟然正好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大门,在这陌生的城市我如此顺利准确地找到位置,或许冥冥中就是你在为我引路,你长眠于此,我们长念于心。
凤凰山麓跪英魂
“我记得,永远忘不了。他就是我的好助手、参谋长邓萍同志。他是一个革命性很强的角色呀!一听到枪声,简直能飞起来!堂堂男儿,洒尽一腔热血,真是人间快事!”
——1966年彭德怀路过遵义怀念邓萍所说的话
我常说“如今,他长眠在遵义城中绿色明珠凤凰山上,远眺着永远也回不来的盐都家乡,守望着无数英烈用生命换来的盛世中华。”来到凤凰山下,我才知道,“山上”这个词用得多不准确,凤凰山最高海拔1058米,小龙山烈士陵园只属于“南侧山麓”,这里不仅有我们的亲人邓萍,还有同在重占遵义战斗牺牲的十团参谋长钟伟剑、百姓敬重的“红军菩萨”卫生员龙思泉以及无数留名、无名的红军战士。
细雨住,我一鼓作气登上316级台阶,无瑕环顾沿途的介绍、无瑕瞻仰半腰的纪念碑,当熟悉的“邓萍同志之墓”几个大字出现在眼前,我心情无比激动,握着白菊的双手微微颤抖,心跳加速,多年梦圆,来到你的身边,我心目中的男神。献上菊花,我在邓萍和张爱萍的雕塑前,恭恭敬敬地诵读起那首刻骨铭心的悼诗“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习武求经典,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焰,‘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围着墓室我走了一圈又一圈不舍离去,参谋长的棺椁孤独地安放在宽敞的墓室中央,玻璃椁上盖着鲜红的党旗,黑漆木棺上盖着写有“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第三军团”的红军旗,党旗和军旗赞颂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艰苦奋斗、忠于人民、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的精神特质。焚上香火,我屈膝跪地、伏首三叩、虔诚祭拜,他在天有灵、唤蝶环绕、降雨留步。1966年,彭德怀元帅路过遵义,却因故终究未能登上陵园扫墓祭奠,成为他老人家一生的遗憾,据说,他倾注全部感情书写的墓名和邓萍简历也不知所踪。今天,我像彭老总那日一样头顶漫天大雨情绪激昂,但我可以面对敬爱的邓萍参谋长,深情说出那句:“堂堂男儿洒尽一腔热血,真是人间快事!”
(责任编辑:陈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