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4年第8期>>专页·中国农民丰收节
田畴沃野好“丰”景 金秋时节话丰收
——大安区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发布时间:2024-09-05 13:36:51       作者:李茂彬 周君 李婵 吴旺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大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茂彬

大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周君

大安区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婵

大安区农业农村局农业与农机股工作人员 吴旺

 

秋光绚丽,金风送爽。大安区广袤的田野氤氲出一幅幅醉人的丰收画卷,喜悦挂上了群众的眉梢。繁茂的水稻、金黄的玉米、火红的高粱……硕果累累的“盛宴”,秋日最美的“丰”景,饱含着无尽的希望,也蕴藏着最踏实的幸福。

今年以来,大安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建设特色农业强区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有力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努力提高粮食产量与种粮收益。

一、高效栽培,金秋又闻稻飘香

(一)全面推广优良品种。根据辖区生产、生态特点与优势,按照高产、优质、高抗的品种要求,帮助农民选用适宜的水稻品种,扩大主导品种的种植规模,推进良种区域布局和统一供应,在全区重点推广品种宜香优2115、神农优452、宜优1611等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品种,确保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狠抓科研试验,选育适宜水稻品种,选育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最佳”水稻品种,征集玉龙优1611、川优536、野香优美禾、呈两优332、呈两优安占、呈两优802324个水稻品种在大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集中展示。

(二)大力发展“中稻+再生稻”。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最大限度挖掘水稻再生潜力,采用“良种选用、适时早播、双膜旱育、适时早栽、规范栽插、平衡施肥、病虫综防”等配套技术,在三多寨镇、新店镇、何市镇、牛佛镇打造“中稻+再生稻”高质高效栽培示范片8000余亩,其中集中连片高产示范片1500亩。通过示范片建设,带动全区水稻播种面积8万亩以上,再生稻蓄留面积6.7万亩以上。经实收测产,全区中稻产量为580公斤/亩,总产约4.6万吨。蓄留再生稻田块现已施促芽肥,保持田间水层,力争实现“中稻+再生稻”两季平均亩产800公斤以上。

(三)积极探索稻渔综合种养。聚焦“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按照“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的思路,积极推广“稻虾轮作”“稻蛙共生”等模式,加强稻渔产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壮大稻渔养殖主体队伍,通过以稻促渔、以渔保稻、相互利用,打造“千斤粮万元钱”模板,实现“一田多用、一田多收”,铺就全区稻区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稻”路。今年以来,全区发展稻蛙、稻虾等综合种养3000余亩。据统计,稻虾综合种养每亩产值约6000元、稻蛙每亩约23200元。

二、复合种植,晒坝披上“黄金甲”

(一)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不断加强技术支撑,总结提炼适合本地区的技术模式,在同一片土地上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利用大豆中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有机氮的特点,补充玉米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更好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目标。2024年全区种植玉米8.5万亩,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3.9万亩,打造核心示范区8030亩,涉及931村。在玉米生长后期,根据玉米种植情况在玉米行间套种13行大豆,玉米平均产量400公斤以上,总产量3.4万吨以上,每亩地在确保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增收120公斤以上的大豆。

(二)创新发展鲜食玉米种植。随着鲜食玉米品种走入市场,凭借着鲜甜软糯的口感,丰富多样的品种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市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在大安区三多寨镇八甲村建立鲜食玉米种植试验基地,开展鲜食玉米种植试验,带动周边农户探索种植。根据市场需求,通过适当提前播种期,采取双膜覆盖、地热线等方式护航玉米前期生长,确保57月供应市场。目前全区已发展鲜食玉米1000余亩,亩产值2500元以上,有效推动粮食增产、农户增收。

(三)开展玉米增密种植试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大安区充分发挥区、镇两级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广玉米增密种植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在三多寨镇八甲村开展玉米增密试验,分别设置3000/亩、3600/亩、4200/亩三个种植密度进行种植,进行相同模式的田间管理。经实收测产,3600/亩、4200/亩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均在800kg/亩以上,显著高于本地的平均产量。

三、示范引领,连片火红“粱”垂腰

(一)强化示范引领出亮点。按照“核心示范,辐射带动”思路,通过优良品种选育、示范农户培训、技术措施“四结合”(行政领导与技术专家结合、重点示范片与万亩高产基地结合、技术人员与示范农户结合、示范推广与田间试验结合)等,在全区近、中、远郊7个乡镇打造高粱集中示范基地3个、面积约3000余亩。积极发展高粱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何市镇新房村、新店镇高峰村建设“高粱+大豆”种植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片1500亩。

(二)开展技术服务保丰收。组建7支技术指导服务队,分片包镇开展高粱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引导群众积极选择适宜苗床,指导漂浮育苗、双膜覆盖旱育苗等,确保种苗保供,满足种植需求。同时,积极组织农机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对高粱生产所需的旋耕机、播种机等设备进行检查调试,全力保障农机设备正常运行,不误生产。

(三)种植订单高粱见成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村民种植酿酒高粱,通过实施“订单”种植,实现农业增产、农户增收。2024年大安区与郎酒集团签订订单协议,建立酿酒高粱种植基地12个、种植面积1.7万余亩,签订高粱数量3200余吨,覆盖712村,带动农户近万人就地就业。同时通过以会代训,印发技术资料、现场演示、实地指导等形式,指导农户做好高粱抢收,全力确保颗粒归仓,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户利益。据了解,今年订单高粱收购单价为3.75/斤,亩产值达2000余元。

大美大安,物阜民丰。在水稻、玉米、高粱喜满仓的同时,其他农副产品也奏响了属于自己的丰收乐章。据统计,上半年大安区完成小春粮食播面2.81万亩、同比增长4.46%,产量0.66万吨,同比增长4.75%;油菜籽播面14.73万亩、同比增长5.59%,产量2.21万吨、同比增长9.4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5.86万吨、同比增长3.87%;水果产量0.65万吨、同比增长6.67%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大安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指示精神,时刻绷紧粮食安全之弦,协同推进农业资源保护和科技应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让“大安饭碗”装上更多、更优质的“安全粮”,将“特色农业强区”根基筑得更稳、更牢。

 

(责任编辑:谢雨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