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4年第5期>>专页·打造“精品村”
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描绘和美共富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06-01 09:17:21       作者:肖君晓 陶钎       来源:三多寨镇

三多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肖君晓

三多寨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副镇长 陶钎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成功开辟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协同并进的乡村振兴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小切口,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明确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八甲村坚持深学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扣“产业先行、产村融合,共建共治,和美乡村”的建设思路,以发展柑橘产业为龙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确“三区四园”的思路(即产业园区、田园景区、农村社区、坡地果园、坝地菜园、旅游乐园、幸福家园),打造美丽乡村活力八甲。

八甲村地处大安区三多寨镇东部,位于省级五星级现代产业园区核心区,村域面积4.67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共10313562人,现有党小组3个,党员66名。先后获得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级“四好村”、大安区先进党组织、大安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八甲村坚持以“党建+产业”“党建+治理”“党建+服务”为着力点,组建“党员攻坚队、技术专家队、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构建党建引领“全链条”工作体系,着力解决村党组织“小马拉大车”问题,打通党建引领业务工作的“神经末梢”。树立“村民要事村民定”工作理念,推行“一四六九”村务公开模式,广泛通过数字乡村、“唱票公开”、公示栏、“村村响”、村民代表大会等载体公开村“三资”情况、村务情况。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优势,推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验,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等,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

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不断促农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农民增收路子拓不宽,文化活动很难开展起来。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八甲村始终坚持“产业兴旺”方针,制定“五个一千”的计划目标(柑橘一千亩、高粱一千亩、大豆一千亩、鱼塘养殖一千亩、肉鸡产业五千平米养殖场),依托“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创新模式,引入四川省畜科院八甲村专家工作站、四川省农科院八甲村农业科技研究院、五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农村产业,实现水产养殖800余亩、大豆种植1000余亩、特色柑橘种植900余亩、高粱1000余亩,建成肉鸡养殖小区、千亩柑橘精品示范区、“渔乡橘里”景区、“百亩荷花园”“八甲祠堂遗址”等旅游景点,促进农旅融合,年产高粱120吨、大豆100吨、肉鸡年出栏16万羽,柑橘1000吨,年产值共约2000余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百万元。

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农村基础设施仍不完善”,“要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良好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硬实力,是乡村全面发展的前提基础,良好的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保障。近年来,八甲村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约1300万元,新改建道路约10公里,提灌站1座,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庭院改造,风貌整治85户,打造房车营地1个,新建旅游公厕1座,实施“厕所革命”460户,增放80个垃圾桶解决村组垃圾问题,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村内路灯、垃圾处置、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天然气、互联网、水利设施等基础民生工程覆盖率达到100%,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不断提高。

四、挖掘乡村文化,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还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八甲村因“八孙杨榜、甲第蝉联”寓意得名,饱含忠孝仁义的儒家理念。八甲村坚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塑“八甲祠堂”遗址,打造村史馆,展现八甲祠堂“清廉”和“孝道”优秀品质,引导村民理解遵从以陈氏家训和新“24孝”为重要传承的村规民约,进一步弘扬良好家风文化。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诸如村民读书月、公益观影会、就业技能培训会、文艺汇演和法治文化活动等。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四川漆大律师事务所律师为本村法律顾问,定期免费为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宣讲、矛盾纠纷调解、普法宣传。推广运用“川善治”平台,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载体,通过民主程序,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对农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将基层管理服务事项以及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细化为清单。2023年以来,通过“川善治”发布党群服务日记56篇、大事件63篇、村务信息公开21次,评选和美家庭户20户,积分商品兑换48人。八甲村通过积分制、清单制手段,借助“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激发村民的集体意识和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谢雨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