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聂杨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农业收入在农村家庭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农民对耕地的依赖程度降低,农村土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遏制土地撂荒,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效益,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新课题。
一、农村耕地撂荒的原因
(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农村青壮年为了提收入、寻发展选择外出务工,在家年轻人少,而农业生产环节多,劳动过程繁杂,特别是在一些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环节,缺乏劳动力直接导致了撂荒。这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二)耕地生产基础设施较弱。川南地区平地少、丘陵多,耕地零星分散,田间道路坎高、狭窄,大多没有农机下田坡道,农业机械化利用率低,影响耕种效率。现代化农业基地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和饮水安全、道路、农村电力等农业生活性基础设施都相对薄弱,加之缺少灌溉条件,农户耕种投入大、成本高。
(三)农业生产效益低。粮食价格低、农资价格贵、种粮成本高、比较效益差,这些严重降低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一些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挣钱而不愿意在家种地,严重影响农户发展种植意愿。
二、撂荒地整治建议
(一)联动摸排,建立台账。积极组织镇村组三级联动大摸排,全覆盖摸排新店镇撂荒地,建立撂荒地信息摸排台账,细化撂荒地面积、位置、类型,做到土块明、面积清,为复耕复垦打牢基础。
(二)扎实宣传,品质服务。利用村民会、院坝会、村村响、大小喇叭、悬挂横幅、微信群、LED显示屏等方式,积极开展撂荒地整治宣传,建立重点宣传户台账,切实营造出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广泛宣传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大豆套作技术,做到“撂荒地整治工作推进到哪里,政策宣传就跟进到哪里”,切实提高群众耕地保护知晓率,增强爱惜土地、种好土地的自觉性,激发群众种地热情,引导群众有序复耕复种。同时,严格执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要求各村必须严格宣传落实撂荒地不能纳入补贴要求,刺激农户自行复耕或者流转土地由他人复耕。引导动员专业合作社、经济联合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大面积流转农户撂荒地进行集中种植,带动农户增收。
(三)完善设施,提高保障。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对上争取项目,努力完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切实增加生产能力。运用债券等资金整治连片撂荒地,变荒地为良田,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户种粮信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利用债券资金,实施改土项目,新建屯水田,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保障。
(四)强化担当,压紧责任。坚持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责任机制。组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区决策部署,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扛稳政治责任,抓紧抓实抓细当前农业生产各项工作。突出重点区域,强化关键环节,将农业生产目标细化到组。采用网格管理,实行包村包组包片的方式积极开展撂荒地整治宣传。
(五)探索“经济联合社+撂荒地”新模式。结合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要求,对撂荒土地重新“洗牌”,村委积极与农户协商,将撂荒土地流转给村级经济联合社进行集中整治、经营。通过村集体兜底保障等方式,推进农村撂荒地整治工作。
(六)推广农业技术,提升种养水平。建立“科技兴村”专家库,积极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发放高粱生产技术和水稻旱育秧技术、植保情报宣传资料。不断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立足镇情,围绕人民群众需求,以科学务实精神着力攻关补短板。提高农产品品质,改善农业环境,提升土地利用率。
(责任编辑:谢雨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