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4年第3期>>乡村振兴
跨镇布局 全市首创
大安区瞄准“国字号”建强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布时间:2024-04-05 18:10:52       作者:陈小飞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大安区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陈小飞

 

2023年初,大安区委、区政府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决定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自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洪扬书记、石钢市长亲自对上协调争取,吴伟常委、腾鑫常委带队到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专题汇报,市委目标绩效办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列入自贡市拼经济搞建设奖励范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大安区不负众望,20234月,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获得国家财政奖补资金1亿元。

一、创建背景

一是主动融入现代化建设大局。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省委农办印发《“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方案》,提出要分级分类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引领构建“川字号”优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市委“一号文件”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力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安区通过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水稻、肉鸡主导产业“生产+科技+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升级,加快建成一批高标准绿色生产的大基地、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大加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大科技、降本增效覆盖全域的大服务,全面构建园区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联农带农机制,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探索乡村振兴“川南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全力填补全市“国字号”空白。2017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开始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监测评价办法(试行)》明确要求,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园区面积不低于10万亩、总产值达3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3:1,且四川省推荐申报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首先要被评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要求高。截至202212月,全国共批准创建250个,四川省创成14个,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周边及川东北,川南除内江外,泸州、宜宾、自贡均没有。2023年,仅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认定50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安区是全市首个也是唯一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区县,实现全市国字号现代农业园区“零”的突破。

二、工作情况

(一)主要领导挂帅,高站位推动。建立“领导小组+园长制”创建协调机制,制定大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20232025年行动方案,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抓主抓重,分管县级干部督促推进,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成立大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由区委副书记任管委会主任,组建园区管委会党委,构建“园区党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的“1+N”党建管理体系,成立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园区服务中心,落实在编在岗20人,专职负责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

(二)主导产业先行,高起点规划。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突出西南地区肉鸡单体养殖规模最大、水稻单位面积产出水平区域领先、主导产业覆盖全部脱贫村和脱贫群众等优势,选优选准以肉鸡、水稻作为主导产业,按照产业立园、科技兴园、绿色强园、品牌富园、机制活园思路,高质量编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创建方案和资金使用方案。

(三)主要政策护航,高质量保障。出台《大安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系列政策,区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3200万元扶持产业发展,新申报大安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项目专项债券5亿元、在省农发行融资5.8亿元,共计10.8亿元投入产业园建设。创新政银企合作机制,出台乡村振兴贷贴息政策,助推经营主体获得1.25亿元贷款,累计贴息344万元。

三、取得成效

(一)主导产业发展全链条升级。全面推进水稻、肉鸡种养加全链条融合升级,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带动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一是产业基地提标提质。主导产业逐步趋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基地田、路、水、电、讯“五网”基础基本配套,高标准农田占比达82%以上,标准化养殖鸡棚占比达100%,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粮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2%。建设完善农情观测站,实现产业园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作物“四情”动态高精度监测全覆盖。创新种养模式,推广“稻菜、稻渔”等轮作共生、肉鸡立体养殖等高效种养模式,实现一土多熟、一水双生、一田多收。建成延沱江河4.2万亩水稻产业带,西南地区最大规模黄羽肉鸡单体养殖基地,荣获四川省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荣誉称号,有力夯实了产业接二连三物质基础。二是加工流通补链强链。培育引进农业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依托西南(自贡)陆港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成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地(中心)4个,冷链物流体系更加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达到65%。绘制粮油、肉鸡“加工树”图谱,引导加工企业开发多元加工产品,累计建成粮油烘干中心3个、粮食烘干设施装备短板进一步完善;畜禽精深加工基地全面建设升级,建成全市最大的肉鸡加工基地。三是新型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园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完善,建成80个益农信息社、1个分拣交易中心,引导天花井、立华等加工企业入驻电商平台,推广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模式,实现电商销售额逐年增长。乡村产业多元功能加快拓展、多元价值有序转化,建成全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6个,农业主题公园、农业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8个,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5条,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2亿元,2023年全区第一产值增速蝉联全市第一,获评全省休闲农业重点县、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区。

(二)技术装备支撑全领域强化。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主导产业全链条、全环节的技术装备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一是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应用显著增强。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建设,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积极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农业全产业链创新联合体,累计研发选育“雪山草鸡”等肉鸡优质品种12个,推广“宜香优2115”等水稻优质品种10个,累计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00余项,实现产业园良种覆盖率100%、实用技术到位率100%,科技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增强。二是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持续汇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引进农村紧缺型人才7人,培训区本级经营管理型和专业生产型人才135人,培育省市两级农业经理人6人,成功申报“天府峨眉计划”1人,入选中国农技协“百强乡土人才”1人;农业技术指导队伍健全,园区内镇、村两级分别配备专业技术人员3人和1人以上。三是农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标准化种植基地、规模化养殖场数字化升级加快推进,建成千亩连片水稻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1个、智能化肉鸡生产示范场3个。智慧农业及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建成集“资源、服务、交易、管理”于一体的肉鸡产业大数据平台,入选全省智慧农业典型成功案例。

(三)农业绿色转型全域化推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绿色底色、擦亮生态底盘,促进农业全域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全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发展,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园区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五年负增长,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0%以上。二是全域构建种养生态循环格局。实现种养基地生态循环100%全覆盖。以绿色技术推广促进小循环,建设“稻渔”等绿色生态循环基地,园区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以种养结合促进中循环,建设5万亩种养融合生态循环基地,全面推广“肉鸡-鸡粪-有机肥-粮油”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以绿色经济发展促进大循环,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农业产业体系。三是全域推进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累计制订肉鸡生产相关标准119项,产业园肉鸡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为国家第一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基地。构建以“天赋大安”公用品牌为引领、企业与产品品牌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新申报绿色、有机认证15个,推出“天赋大安”区域公用品牌拳头产品8个,大安肉鸡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天花井”“长明”等品牌入选省农业品牌目录。建立农产品“四位一体”监管保障体系,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和追溯管理制度,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产业园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100%,大安区获评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四)联农带农惠农全环节增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高质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一是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引育立华牧业、盐味源等“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近30家入驻产业园。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43家、家庭农场351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个,建成区镇村三级服务体系,服务领域基本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二是联农带农机制更加紧密。以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为代表的折股和互助模式,承接产业园建设项目、财政资金量化入股到户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46.62万元。全面推广完善“折股式、订单式、互助式、托管式”利益联结模式,持续带动产业园农民增收。以“八统一、一代养”的订单和托管模式,将产业园70%的农户和3364户脱贫户捆绑在肉鸡全产业链条上,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2023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蝉联全市第一。三是农民创业创新广泛推进。创建了一批星创天地和农村创业创新基地,累计支持工商企业主、农业科技人才、新型经营主体等各类人才进园创业138人,推选15名返乡入乡创业明星,何市镇获评全省首批返乡入乡创业示范乡镇,促进产业园自主创业、合作创业、转移就业、就地就业协同推进。四是园村一体改革发展建设初见成效。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域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产业园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分别达94%100%75%。打造“盐都乡韵·和美共富”精品示范村4个,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园村一体发展建设与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四、下步打算

(一)坚定信心,创则创成。大安区将扛牢创建责任,以严的作风和实的举措,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对照创建标准,高质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到2025年,产业园总产值达到75亿元以上,全力确保一举通过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组织开展的中期评估和考评认定。

(二)聚集要素,打造样板。大安区将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聚力水稻、肉鸡产业全链发展、共同富裕示范、高端要素集聚、高效绿色循环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农业现代化丘陵样板。

(三)率先创建,示范带动。大安区将把产业园建成为四川盆地“中稻+再生稻”吨粮田核心示范区、成渝双城经济圈优质“菜篮子”产品重要保供基地和川南浅丘地区全域生态循环发展样板,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责任编辑:谢雨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