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区委党校副校长 蒋婧姝
大安区委党校教务股副股长 刘婉淋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干部要“带头担当作为”,担当,顾名思义承担任务、担负责任。担当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
1908年出生于大山铺的贫穷盐工之子邓萍,是长征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从十八岁背井离乡投身革命,到二十七岁血洒遵义壮烈牺牲,他一直战斗在中国革命武装斗争主战场的最前线,为中国革命、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身居高位却默默无闻,现存的史料中,甚至找不到他真实的形象和详细的记录,但他面对矛盾顾全大局勇于担当,面对危机主动谋划敢于担当,面对困难冲锋在前善于担当,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今天,就让我们通过邓参谋长短暂人生中的三个战斗片段,去解锁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担当密码”。
片段一:勇担当 围魏救赵顾大局
在保卫井冈山斗争中,面对精兵强敌“会剿”,邓萍勇于担当,围魏救赵顾全大局。
1929年1月,红军总部召开柏露会议,就如何应对三万湘赣敌军,企图“血洗井冈山”的大会剿进行了激烈讨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中记载了毛泽东在柏露会议上的发言:“在当前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凭险死守不利于我,且敌来势汹汹,表现出下了极大的决心,加上寒冬季节已到,我军物资菲薄,虽有群众援助,但难以取胜。但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又不能放弃。要保住经营年余的井冈山根据地这块红色政权,不能死守,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钻敌人的空子。敌人从这边打来,我们就从那边打出去,迂回敌后,使敌人穷于应付,求得在外线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破敌人的‘会剿’;实行‘围魏救赵’的策略计划,影响边界,以解井冈山之危。”虽然“围魏救赵”的战法得到大多数与会人员的支持,但对于由红五军和红四军32团整编后留守井冈山的提议,身为红五军参谋长的邓萍和部分指战员表示反对,难道是他们贪生怕死吗?当然不是。平江起义后成立的红五军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辗转转战仅剩八百多人,上井冈山仅仅二十三天,除井冈山严冬时节气候恶劣、红军给养存在很大问题外,对地形也不熟悉,对群众不了解,武器装备差,敌我力量悬殊,面对装备精良的三万强敌,怎么可能取胜?毛泽东还冷静地分析道:“‘三月失败’‘八月失败’的沉痛教训还在眼前,红军游击战不能没有后方基地,所以这块红色土地不能丢!”“……时令已是严冬,我们的红军还是草鞋单衣,冬服没有解决,部队没有盐吃,每天三分钱的伙食费都难以保障……”“部队集中在井冈山上,吃穿都是大问题,如果全部留下来死守,万一五大哨口被敌人攻破,就会没有退路……”听罢,邓萍茅塞顿开,深感毛泽东眼界开阔、眼光长远,当即表态绝对服从,他立马回到五军阵营安排部署。在保卫战中,邓萍还主动挑起打前锋的重担,率领守山部队浴血奋战,换得红军主力安全下山后,转赴赣南,开创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邓萍参与顾全大局的献身精神令人敬佩。
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反复强调的立场和方法,“顾全大局是成熟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志。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在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就是考验领导干部面对矛盾,是否有勇于担当顾大局的勇气,是否能破除利益藩篱、各自为政的现象,在提升团结协作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
片段二:敢担当 刀靶阻击肩重任
遵义会议召开期间,面对重兵突袭,邓萍敢于担当、主动谋划,谱写了雄师刀坝告大捷的光荣史事。
1935年1月,红军进入遵义城,红三军团驻扎刀靶水,负责“保证乌江到遵义城的交通畅通,保卫遵义会议顺利召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会议进行的第二天,黔军三个团分三路袭击刀靶水。刀靶水是贵阳至遵义必经的四大站之一,是遵义城南面的咽喉和屏障,一旦失守,半日之内,敌军就可撕开防御,直取遵义,后果不堪设想,而此时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都在会场,留守刀靶水唯一的军团级指挥官——参谋长邓萍是在作战部等领导们快马加鞭赶回驻地安排部署,还是主动谋划指挥战斗呢?邓萍深知“安保”责任重大,危机当前必须挺身而出,他充分发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全力阻击,为击溃敌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刀靶水阻击战成功牵制住敌人,保障了遵义会议的胜利,是遵义会议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刀靶水古镇上,邓萍曾居住的作战部无声地讲述着主人鲜为人知的战斗往事。当我们唱起红色经典《长征组歌——遵义会议放光辉》中“雄师刀坝告大捷”的歌词,一定别忘了,我们的家乡人邓萍临危受命、英勇杀敌的身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就是考验党员干部面对危机,是否有敢于担当战挫折的骨气,是否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毅奋力前行。
片段三:善担当 长征首捷展谋略
二渡赤水“重占遵义、诱敌回援”是红军长征以来掌握战略主动权的关键一仗,邓萍善谋善战攻克娄山关,长征首捷使部队士气大增。
1935年2月25日,红三军团接到了中革军委“二十六日迁回攻击娄山关、黑神庙之敌,坚决消灭之,并乘胜直取遵义……”的命令。娄山关是川黔两省交通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要取遵义必先攻克娄山关,但此时此地已被黔敌占领。邓萍沉着分析、果断部署,以“正面攻击、两翼包抄”的作战方案集中力量、猛冲猛打。他还主动要求随担任前卫任务的11团行动,一直在枪林弹雨的阵地上指挥作战。经过两日激战、反复争夺,终于在27日上午夺下了娄山关制高点。娄山关小尖山红军战斗纪念碑碑文这样写道“娄山关战斗是遵义战役关键性的一仗,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随后,邓萍率部追过遵义新城,被横贯而过的湘江河切断了去往老城的路。为了迅速拿下老城,傍晚,邓萍冒着敌人的枪弹,来到距北城门几十米的河岸观察敌情,被敌人发现不幸中弹牺牲。
邓萍任红军参谋长六年多,虽身居高位,但他在战争中养成了一种指挥习惯:他要在阵地上亲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优秀军事干部”所必备的能力和素质;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经据典:“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的生动写照,阐释了领导干部善谋善战、以身作则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考验党员干部面对问题,是否有善于担当的底气、善于谋略的本领和善于斗争的韧性,是否能涵养“我将无我”的崇高境界。
而今,革命战争的炮火早已消逝。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党员干部只有砥砺担当之志、磨砺担当之勇、提升担当之能,杜绝“躺平”之风,抓住战略机遇,战胜风险挑战、化危为机,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彰显使命担当、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陈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