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街道党工委书记 张秀丽
和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冯笑非
和平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 刘燕
和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罗兴萍
大安区和平街道是自贡东部新城主战场,自2015年实施大规模征地拆迁以来,大量群众“拆而未安”在外租房居住,各种遗留问题交织、矛盾纠纷叠加,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难,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极大挑战。为切实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和平街道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源头活水”、激活“一池春水”。
一、“零距离”建网,架好党群“连心桥”
倾听民意,是基层治理的“最先一公里”。和平街道坚持把建立健全民情民意的收集渠道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积极搭建街道与群众紧密沟通联系的“民情网络”,构建“1355”民情工作体系(即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总引擎;搭建“街道民情之家、村(居)民情联系络站、一线群众民情小管家”三级民情工作体系;聚焦党风政风监督员、民情民意信息员、党的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民生实事协理员的“5员”工作职责;实现党风政风在一线优化、民情民意在一线收集、党的政策在一线宣传、群众纠纷在一线化解、民生实事在一线办理的“5个一线”目标),从各村(社区)选聘30名有威望、有群众基础、有热情,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老干部、退役军人、组级干部、热心企业家等为“民情小管家”,实现了街道与群众的“零障碍”沟通,在全街上下初步形成了“民呼我应、民忧我解、与民共建”新格局。
二、“零懈怠”办理,画好共治“同心圆”
善解民忧,是基层治理的“中间一公里”。和平街道始终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指引,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群众参与为路径、以清单管理为抓手,创新开启“参与式清单化”基层治理新路。
(一)主动问需“上门访”。坚持上门纳言,问需于民。“民情小管家”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通过电话、微信、走访等方式,将工作触角延伸至每一户群众家中,通过日访户、周访户、月访户到户问需,广泛听取民声,积极反映民意,密切与群众联系,切实做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截至目前,“民情小管家”主动联系群众5000余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需求困难400余件。
(二)民情清单“分类办”。坚持撰写《民情日志》,详细记录每一次服务情况、每一件群众诉求,对收集到的民情民意进行清单化管理,梳理民生需求、民生建议、民生问题三张“民情清单”,按照“大事向上反映、小事不出村社、私事不出家门”的原则,分类办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200余件,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三)健全制度“合力销”。采取“街道财政补助一点、爱心人士捐赠一点”的方式,成立“民情之家”资金专户,“专户专管、专款专用”用以解决群众难题。建立工作例会、议事决策、联席会商等制度,定期组织“民情小管家”共商共议“民情清单”事项“销号”办法,每季度组织1次主题活动,研究商议涉及共同利益和群众期盼的实事,切实推进民情民意办理落地落实。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主题活动12次,召开民情民意分析会10次,合力“销号”“民情清单”23项。
三、“零缺位”参与,筑牢民生“幸福墙”
惠及民生,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和平街道充分发挥“民情小管家”“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立足“民情小管家”“5员”工作职责,持续深化“多元参与,共建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通过让“民情小管家”全方位参与街道大事、要事、难事,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一)政策法规“传声筒”。“民情小管家”经常走街入户、深入村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宣传、为全民参与社会治理作动员……,在疫情防控、创文创卫、燃气安全等工作领域,主动化身流动的“小喇叭”、行走的“政策库”,逐步成为和平街道宣传主战场上最强“声力军”。特别是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他们分组到户,通过分享自身接种疫苗后身体健康状况,耐心向居民群众讲解当前疫苗常见种类、注意事项等,让“早接种早受益”的理念深入人心,为街道疫苗接种率在全区始终保持名列前茅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民生大事“助推器”。“民情小管家”既是群众监督政府工作的“眼睛”“观察员”,也是政府推动民生实事的助力器。东部新城和平街道安置房起动分房工作,涉及20个批次3967户拆迁群众,为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和顺利推进,“民情小管家”从落实“回购安置房指标”“多层安置房定户型定量调整为高层安置房”政策,到多层安置房分房,他们全程参与工作监督、助力工作推进,有效保障了安置房分房的有序、顺利推进,切实发挥了群众监督和工作催化作用。
(三)矛盾纠纷“灭火器”。“民情小管家”作为群众的身边人,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及公信度。和平街道坚持把“民情小管家”作为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吹哨人”,努力实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一线。和平安置房迟迟不交、复合绿道项目土地“用而未征”一直是和平街道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民情小管家”们经常性配合街道做好群众宣传解释工作,多次将群体性上访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让村民了解了政策,增强了法治观念,转变了表达诉求的方式。村(居)民因家庭琐事引发的吵闹,在“小管家”们言之以礼、晓之以情的劝说下,也逐步化解,感情和好,促进了辖区稳定和谐。
(四)服务群众“好帮手”。“民情小管家”心系群众、舍小家为大家,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挥洒汗水,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群众,他们是群众身边的忙碌人,更是街道工作的好帮手。金桂社区第三居民小组长龚兴华,一位72岁的老人,被金桂社区居民称为最信赖的“民情小管家”。自当上民情小管家以来,他一有时间就深入小区院落,了解群众想法,收集群众诉求,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帮助解决群众身边问题,每天10多个小时守在居民的身边,为辖区居民协调解决危树砍伐、路灯照明修理等问题77个,在他的带动下,社区不少党员干部争当“管家”,形成了“社区有事大家管”的良好社区风尚。
(五)为民解忧“服务器”。“民情小管家”坚持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永田社区5组居民王某22岁女儿被确诊为白血病,医生告知需要高昂的手术费达50余万,由于王某只有微薄的退休金,家里妻子工作收入不稳定,其女儿患重病对于王某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民情小管家了解情况后,为王某女儿开展了爱心捐款募集活动,募集到医疗救助资金近四万元,极大地鼓舞了居民战胜病魔的决心和毅力。“民情小管家”是和平街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引导群众更加主动地参与自治的方式方法,激发群众自治的内生动力,构建更加管用、有效、便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通过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责任编辑: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