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区2023年中青班1组全体学员
为深入实施区委“四大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一城三区”,对标先进学经验,近期,区委组织2023年中青班学员赴苏州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调研。中青班1组学员围绕发展实体经济这个主题,从苏州的发展经验中提炼总结出苏州的发展路径“五章经”,深悟苏州为什么行的“五种门道”,提出大安发展的“五步棋”建议。
一、取回“五章经”
(一)科学规划经。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新加坡两个国家层面推进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园区创立之初,就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经验,编制了高标准科学的总体发展规划,近30年来,其主体规划没有太大变化,唯一变化的,是苏州人用江南独有的“桑蚕丝”手艺在规划上的锦上添花,让规划蓝图变为愿景实图。如果说苏州工业园区是治疗当时中国“穷病”的药引子,那药方就是先进的、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
(二)招商致富经。在苏州学习期间,“招商”是授课中的高频词,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苏州的确紧邻上海,但上海的发展向来相对封闭,经济发展规律与万物相通,常常是大树底下寸草不生,苏州把招商作为了破局之措,向招商要阳光,要发展。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就确定了招商工作总思路,先引进一批全球领先的知名企业集团落户发展,再围绕这些大型跨国龙头企业布局产业链。比如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都是这样来的。截止2022年底,苏州有超2.9万家外贸企业、近1.8万家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有近400家都在苏州设立有分部,苏州的进出口规模长期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深圳和北京,累计实际使用外资突破1500亿美元,居全国第三。
(三)产业布局经。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苏州产业发展经历了由传统农业为主,到乡镇企业为主,再到城市工业化为主导,再到传统工业萎缩、新型制造业快速发展四个阶段。我区目前的发展阶段与苏州城市工业化为主导向新型制造业发展阶段相同,也就是省委指出的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苏州的产业发展实践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深研细学,主要是“两快”。第一快,对高耗能、低产出的传统产业快速“腾笼换鸟”,第二快,加快布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新兴制造业。同时,一定要适度留白。
(四)政企理念经。苏州的行政体制与全国各地都一样,都面临部门人员少,企业数量多的情况,10个人跑10万家企业去提供服务是绝对忙不过来的,企业也绝不可能有好的体验感,但苏州为什么就获得了万千赞誉?他们做了些什么?用“设身处地”四个字来概括是比较合适的,苏州的党政部门始终把服务好企业发展放在首位,想法设法让企业更加方便。比如,“政策计算器”这个平台,将国、省、市相关政策建立数据库,开发便捷匹配系统,只要企业简单录入关键基础信息,就能立刻匹配到应享政策,并且能立申立享,基于“客户画像”实现精准匹配和自动推送,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五)人口发展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在苏州学习中,我们直观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人口高质量发展”,其是有三。一是苏州的“名校走廊”,有中科大、西交利物浦、新加坡国大、中国人大等国内外名校36所,200多所大院大所,近30万名全日制在校生。二是拥有各类产学研创新载体超160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00多项,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万。三是在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上,打造集商业、休闲、文化、政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实施“八心工程”行动计划,方便每个在苏人员生产生活,感受到城市的温度,2022年群众安全感达99.33%。
二、深悟“道中道”
(一)“有为才有位”。今天的昆山很出名,但40年前不一定有大安出名。是什么让昆山变成蝉联18年全国百强县之首的现代化城市?凭的是穷则思变,凭的是昆山人在荆棘遍布中的奋发图强,敢为人先。比如,80年代初自费建设“工业小区”,实现“农转工”。1984年,在没有国家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又自费创办“工业区”,最终跻身“国家队”。2010年,建成国内首个服务外包认证国家级示范区,吸引法国凯捷、华道数据、远洋数据等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发展。恰恰是这三次“逆鳞之举”,才成就了昆山的三次跨越式发展。我们大安人也是敢想敢拼敢干的,要想出人头地,我们还要靠自身努力。
(二)“捕风捉影”。所谓“捕风”就是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切风口,“捉影”就是要抓住一切招商线索。在昆山招引捷安特落地的案例中,这两个方面都有生动的展示和体现。改革开放初期,台企捷安特首选在上海投资,但到沪多天无人问津,拟打道回府,昆山得知这一消息后,立马专车专人前往拜访,再三热情邀请到昆山实地考察,并在两天内解决了用地、外贸出口无指标等问题。这其中,一方面,昆山抓住了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政策红利风口,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另一方面,对招商信息的敏锐性和及时把握性无出其右。
(三)“处长关系”。俗话说“脸皮厚,吃的够”“会哭的娃儿有奶吃”,怎么哭,哭给谁听至关重要。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关键人物——处长。众所周知,往往处长才是政策的具体制定者和把控者,处长的建议一定程度上代表最终的走向。从昆山自费建设的“工业小区”被国务院批准纳入“国家级行列”,到上海地铁11号线延伸至昆山花桥镇,再到昆山本地可以办到021打头的上海区号。在最关键的节点都有那么一位处长在其中牵线搭桥。昆山人在对上争取工作中找到了一把万能钥匙,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省市层面,不搞定处长不罢休,只有搞定了处长才能搞定问题。在长期的发展中,昆山市各级领导干部与各级处长保持了亦公亦友的关系。
(四)“居安思危”。《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近年来,苏州一直以超4万亿元的工业规模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作为“尖子生”始终被置于聚光灯下,处在“被对标”“被赶超”的呐喊声中。只有追兵,没有标兵,苏州怎么干?苏州以新时代为标兵、自我竞争,有了工业化,还要智能化,有了智能化,还要数字化,有了数字化,还要未来化。至2022年,已实现1.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技术改造投资完成916.6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工业投资1708.1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完成投资747.8亿元,同比增长18.2%。
(五)“对人才对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苏州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在经开区的开发和管理上,充分考量政府和企业的专业职能,采用“管委会”和“开发公司”模式,两者分工明晰、各尽其能、相辅相成,既有利于行政职能发挥,也提高了园区开发效率。苏州工信局吴处长对全市工业经济情况知根知底,对企业需求了如指掌,对制造业集群发展如数家珍。另外,招商引资课程上也学到,他们的招商团队对各行业领域、产业发展情况研究非常透彻,能够与目标企业讲“专业词”,说“内行话”,一句话,就是“profession”。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要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一分钱一分货”,专业的人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下好“五步棋”
(一)思想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核心思想指引,省委、市委及区委先后召开全会为我们开展工作提出了行动指南、战略指引、战术指导。特别是区委“四大发展战略”,与5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确定的“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不谋而合,站位高远、必将引领大安高质量发展。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解决好三个方面的思想问题。一是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念;二是要奖优罚劣,锐意进取;三是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
(二)定力棋。苏州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一张纹理清晰的规划蓝图,让蓝图变现实更离不开历届班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定力。直到今天,苏州规划展示馆还陈列着一张30年前手绘金鸡湖板块的鸟瞰图,通过与现在实景对比,两者相似度高达90%以上。今天的大安处在发展的艰难时刻,更加考验我们的定力,绝不能朝令夕改,半途而废,更不能摇摆不定,见子打子。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全区上下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围绕区委确定的“一城三区”发展目标和“六个提质突破”实现路径,一竿子插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三)产业棋。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指出,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认真学习省委全会精神,结合苏州一行所见所学,我们粗浅地认为就当前的大安而言,在发展产业上,要按照“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小切口、快节奏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思路统筹推进。在具体工作上,一是继续加快通用设备制造、硬质合金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二是把握文旅融合、绿色储能、医疗健康等风口机遇,加快相关项目落地;三是以服务百度阿波罗智行(西南)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项目为契机,抢滩人工智能新赛道,规划建设科创园,发展楼宇经济。
(四)环境棋。这步棋旨在提升环境容纳量,简单来说就是要提升城市的包容性、亲和性、舒适性。在具体工作上,主要有4点工作建议:一是要提升政务环境。不仅要哥们儿义气,更要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办事环境。二是要提升人才环境。尊重人才、保护创新,为敞开怀抱欢迎更多年轻人才来到大安,创造更加活力包容的干事创业环境。三是要提升生态环境。蓝天、碧水、净土同步推进,存量、增量同步治理,产业、生活同步转型。四是要提升社会环境。以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能力三个现代化建设推动共建人人参与、人人享有、人人安逸的和谐大安。
(五)融合棋。前段时间,区上出台了城市年轻运动政策措施,让我们感受到区委区政府对“人”的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围绕“人”这一关键因素演进。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必须要着重解决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问题,以产聚人、以城留人、以服务引人。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要千方百计优化发展环境吸引人,努力吸引人才、吸引企业。二是要千方百计加快产业发展聚集人,努力聚集商气、聚集项目;三是要千方百计强化城市配套留住人,努力留住游客、留住居民;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用5到10年时间,努力绘制好碧水蓝天、满城灯火、百业俱兴的大安画卷。
(责任编辑: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