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3年第4期>>深入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大安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5-11 08:17:16       作者:邹勇 朱莉 刘严明 周怡 戴强 陈明弟       来源:区委 区委组织部 区人大 区政府 区检察院

课题组组长:邹勇

课题组副组长:朱莉 刘严明 周怡 戴强 陈明弟

 

农业农村部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任务、持续改革创新的过程,需要以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抓紧探索推进机制和有效途径,积累经验、趟出路子。大安幅员面积397.5平方公里,辖96街道,有34个社区,87个行政村(包含22个脱贫村,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户籍人口40.7万,其中农业人口23.90万,耕地面积达28.65万亩,拥有肉鸡、粮油、生猪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是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全国农业执法示范窗口、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区、全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全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天府旅游名县,是自贡市文旅融合发展核心区和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大安以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牵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要求四川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顺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趋势、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对示范引领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优势

(一)政策上有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202112月,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就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答记者问指出,在建设目标上到2025年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500个左右,在创建方向上重点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项目所在地创建,在建设布局上在南方丘陵山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地区,创建一批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的示范区。大安区地处川南浅丘地区,肉鸡等特色农业成效明显,又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这既为大安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发展机遇,也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经验上有借鉴。2022年,四川5地入选(雅安市名山区、三台县、射洪市、成都市郫都区、苍溪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调研组择取成都市郫都区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其发展经验具有借鉴参考意义。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郫都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片建设领导小组”,下设8个工作“专班”,建立起“1个区领导+1个专班”工作推进机制和“1个片区+1个专业机构”的工作联结机制,形成“每日一调度,三日一督导,七日一汇总”工作闭环。抽调200人组成强有力“专班”队伍,以“全脱产”模式,像“钉钉子”一样扎根基层一线。二是创新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全域八大片区,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理念,科学布局八大片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按实际分片区、按片区编规划,按规划优布局。聘请中国农科院都市规划所、省社科院等专家学者和专业设计公司,推动组建“1个片区+1个专业机构”的专项编制团队,确保规划方案“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坚持全域景区理念,以科创点亮乡村、产业点亮乡村、红色引领乡村等八大主题集成片区为牵引,重塑城乡大美空间,画好“一张蓝图”。三是聚焦村民集中居住,针对村民居住分散等带来的资源利用率低、农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一个集中居住点就是一个未来社区”模式,整合区级各部门拟建、续建项目等,向重点区域、重点方向集中投入,推动项目集成。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搭建银企对接通道,包装片区专项债等,推进资金集成。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宅基地、社区治理标准化、农村金融等改革试点契机,推进改革集成。四是集中规模经营,以战旗村片区为例,片区采取村集体统筹下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制定《土地统一经营管理办法》等,通过“三权”分置将经营权流转,流转面积为每宗30亩—50亩,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就业务工等广泛参与其中,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模式,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有效构建起一个村民和集体以及其他社会资本之间的高效利益联结机制。五是产业强圈强链,以建设“科创高地、锦绣郫都”为目标,推出“工业扛大旗”“项目论英雄”等举措,八大片区按照“一个片区就是一个农业产业园区”的工作思路、实施“一培、两升、两创、三规”策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推动农业由“平面扩展”向“立体发展”转变、由“低效粗放”向“高效精致”升级。

(三)发展上有基础。一是“三大园区”梯次错位发展。结合东西走向地理资源特征,近郊“大威现代农业园区”聚焦农旅融合建设“一核两基地”成效初显,中郊“肉鸡现代农业园区”聚焦特色品牌进一步抓牢抓实产业提档升级效益倍增,远郊“沱江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聚焦粮油生产集中连片生产高粱、大豆、稻米、油菜等名优农产品,基本形成全域全境覆盖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格局。二是现代特色主导产业效益初显。主动融入“10+3”现代农业体系打造“川字号”特色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推进正邦科技、立华食品加工厂等重点农业项目建设,10万亩现代粮油基地、20万头生猪、3500万羽肉鸡主导产业效益初显。三是产业融合发展效果明显。按照景观化设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思路,集成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宅基地改革、产权入市等农村改革“法宝”,因地施策培育壮大长滩河柑橘主题公园、玫瑰海等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农旅融合、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基本成型。圆满完成第三批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省级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探索创新承接小微工程、盘活闲置资产等增收模式,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四是要素保障日益强化。完善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提级由区委副书记任区委农办主任、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下设综合组、产业组、督查组,农业现代化发展组织领导体系坚强有力。抢抓资金政策“窗口期”,整合债券资金、对上争取涉农项目等资金共计7.85亿元用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三区三线”划定、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形成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成果,全力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住宅建设用地。

二、存在问题

(一)现代化水平不够高。全区地处西南浅丘地带,基于地形地貌,高标准农田改造多为坡改梯及小型格田整理,并不能满足大型农机作业,全区农业机械化率仅为62.04%。农作物灌溉基本依赖山坪塘、提灌站、水渠等农田基础设施,在全区30家较大农业企业或专合社中,仅有10家建有1000余亩水肥一体化设施,现代化种植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同时全区农业基本采用“三季间作”,以土为例每亩一年产值大约仅为4000元,离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每亩万元”要求还相差甚远,农业“增产不增收”问题凸显。

(二)特色产业规模不够大。全区年收入5亿元以上的涉农企业仅有立华牧业1家,1亿元左右的仅有金瑞克动物药业、倍乐饲料2家,骨干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带动效应不强。

(三)资金投入不够足。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铺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风貌改造、生态改善等都需要大量资金保障,加之在现行疫情影响下各级财政收紧,虽各级都在强力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但投入资金“缺口”依旧巨大。以大安区28.8万亩耕地为例,高标准改造成本约3000/亩,若要实现全覆盖改造,则大概需要成本8亿余元。

(四)生产主体支撑不够多。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三农”有关的发展措施越来越多,农业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好,但大量青壮劳动力外流、农村“空心化”现象等问题依旧存在。以大安区为例,全区农村常住人口13.5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4.06万人,占比29.9%,超老龄化形势严峻,即使改造提升田土,“谁来发展农业”的问题依旧存在。

三、对策建议

坚定以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示范区、国家现代化农业园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为抓手,突出科学规划、优化结构、示范带动、改善基础、强化保障五大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全区农业发展现代化、高效化、特色化。

(一)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借鉴成都市郫都区发展经验,从全局的角度、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一是完善规划体系。基于现有“三大园区”“三大片区”发展格局,加快制定大安区农业“十四五”规划、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把农业同工业、旅游服务业统筹谋划,因村施策、因地施策发展生产性、经营性新兴业态,加快形成农旅融合、工农互促、协调发展的规划体系,勾画出全区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蓝图”。二是育强主导产业。围绕肉鸡、粮油等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一批烘干仓储、冷链保鲜等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乡镇“第一车间”,补齐初加工、冷链物流、产品销售等短板,变产业为“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地,优先把肉鸡培育发展成10亿元以上先导支柱性产业。三是壮大现代农业园区。依托园区建设奖补资金、债券资金等要素,在“三大园区”向重点区域、重点方向集中投入,推动项目集成。加快把肉鸡园区培育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沱江粮油园区培育成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大园区带小园区”工作思路,加速培育市级园区、区级园区,形成“一特一园”“一镇一园”“多园成群”的梯次发展格局。

(二)坚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全力推进示范场、示范社申报建设,加快发展壮大无人机施肥、施药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将小农户导入现代化农业发展轨道。结合市委打造“恐龙之乡”、建设世界文旅名城等战略机遇,大力开发田园观光、采摘体验、民宿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发展多类型融合新业态,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效益。二是捆牢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完善现有“公司+专合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探索推进“订单种植”“公司+基地”等“飞地”模式,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农户“抱团”发展。鼓励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创办农民合作社,把更多农户捆绑到利益联结机制上,让农民的腰包尽快鼓起来。三是发展生态农业。突出环境友好,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双减等工作,严控全区农业面源污染。突出质量安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突出科技水平,加强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以试验田、示范点等形式,有序推进良种选优配强,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创造更多产业效益。

(三)坚持突出示范带动。示范引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策略。一是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以“每个产业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工作思路,围绕生产、加工、流通等,加速推进立华食品加工厂建设、柑橘初加工基地等重点产业配套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扶持壮大自贡立华等龙头企业,力争打造一批10亿元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强化品牌意识。持续推进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产地品牌、天府乡村等品牌申报认证,做大做强“天赋大安”“川字号”特色农业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力争12个品牌纳入省级知名产品品牌目录重点培育,打响大安农产品地理标志。争取申报省政府粮食生产“稻香杯”丰收奖。三是培育致富“带头人”。加强领导,落实高素质农民认证、管理培训、扶持和社会保障制度,优先把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鼓励村社区立足区位资源,规划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育壮大何市镇十字村酿酒基地等起步经济体,不断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四)坚持改善生产基础。优良生产基础是农业实现高效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是狠抓“地力”提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加大中低产土田改造力度,高质量推进改田改土,加快形成一批集中连片、配套齐全、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一季亩均千斤、两季亩均吨粮”的基本农田。二是狠抓设施改善。整合完善农用灌溉体系,加快实施沟渠修建、机耕路建设、中小型水库疏导水流至偏远旱地农地项目,加强山坪塘等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推进更新改造老旧提灌站,不断改善耕作条件。大力发展大数据、信息化智慧农业,推进农业水利、物流等设施智慧化转型。三是狠抓机械化生产。依托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规模“大良田”,完善四通八达生产便道,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农机服务社会化主体,大力普及机械化使用,以现代高效机械化农业应对解决劳动力老龄化问题。

(五)坚持强化要素保障。同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相比,农业现代化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需要更多“真金白银”的要素投入。一是推动投入多元化。坚持“项目为王”工作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全区乡村振兴重点投资项目库,强化对上争取,特别是加大对政府新增乡村振兴债券资金项目争取力度。充分用好用活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现有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各类社会资本、金融资金投入“三农”,加快促进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二是提升土地精准利用率。统筹“三区三线”划定、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撂荒地整治等工作,用好点状供地等政策,推动产业布局和资源要素向乡村优势区域集聚。探索推进闲置宅基地等农村闲散土地盘活利用,优先保障粮油生产、粗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发展。三是培育乡村人才。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自贡立华,培养一批产业链条上懂技术、向农民的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把乡村振兴当作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全面推进定向培养、人才激励等工作,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