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区发改局局长 于佑兰
大安区发改局副局长 胡辰龙
2022年,区发改局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部署,坚决扛牢责任、抓实项目支撑,为全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新的努力。
一、抓责任落实,保障民生底线
切实扛牢粮食、能源、生态安全三项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保障乡村振兴的民生底线。一是保粮食安全。加强储粮基础设施和粮库智能化建设,有效提升粮食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协同相关部门按职责开展定向粮食的购入、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监督检查,对立华牧业公司购买的政策性定向饲用稻谷(糙米混合物)的购买入库进行监管,开展政策性粮油(尤其是区级储备粮油)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检查储粮仓房12间,检查政策性库存粮油8580吨。发挥粮食产后服务功能保障和抓好精米率不达标稻谷收储,做好秋粮收购,扛稳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二是保能源安全。协同大安区供电中心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派专人深入牛佛、庙坝、三多寨等相关乡镇了解电网改造升级需求,协调供电部门和乡镇召开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会,确定建设内容。今年共实施25项工程,对牛佛镇、庙坝镇、三多寨镇等部分台区开展改造工程,共计投资2158.91万元,将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用电。日前已全面完工。三是保生态安全。主动会同区水务局研讨涉水、治污项目,成功对上争取青龙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等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项目11个、到位上级资金1.6亿元。严格按照河湖长制工作要求和重点任务目标,完成年度“四张清单”编制,截至目前,协助区级河湖长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2次、发出问题交办单5张,对发现问题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确保发现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二、抓项目建设,助推产业发展
坚持在项目的争取和实施上狠下功夫,全面助力提升产业振兴的发展基础。一是创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今年以来,全过程保持国家评审的动态关注和汇报争取,最终于今年6月成功摘回“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金字招牌,成为全市唯一、全省十七分之一的创建单位。创建成功后,会同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积极谋划推进示范园后续建设工作,加强项目谋划包装,总结推广建设经验,不断巩固深化创建成效。二是积极争取涉农基础设施项目。围绕发改局职能职责,积极主动会同农业、水务、交通等涉农部门加强农业产业基础设施项目的谋划和争取,今年成功争取到涉农产业基础设施项目5个,涉及债券资金2.3亿元、中央预算资金5887万元,为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三、抓以工代赈,力推促农增收
坚守“赈”的初心,充分发挥“赈”的作用,全力推动辖区重点群体就近务工增收。一是加强工作规范化管理。坚持把以工代赈工作摆在乡村振兴重要位置,区委乡村振兴年度意见对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和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统一安排部署,编制出台《大安区以工代赈项目工作流程》,不定期召开业务培训会、沟通协调机制会4次。二是强力推进以工代赈。以2021年牛佛镇红旗村以工代赈项目为契机,全市首次组织实施了新规范下的村、镇、区三级综合验收;会同庙坝镇,高标准实施了2022年柑子村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如期全面竣工并高分通过验收;加强工作谋划,会同回龙镇开展2023年中央财政资金以工代赈项目争取,已成功争取中央资金390万元。三是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2021年探索基础上,今年年初提早启动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相关工作,会同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水务和相关镇,谋划投入财政衔接资金606万元,实施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建设7个,并按程序报区政府审定。目前7个项目已全部竣工投用。四是统筹推进后续扶持。积极协调区乡村振兴、人社等部门,有序实施产业发展、就业培训等举措,进一步巩固了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全年,在以工代赈领域组织返贫监测对象、脱贫人口、易地搬迁群众、因灾因病因疫情因意外事故导致收入大幅缩减群众和其他农村低收入人口等重点人群实现务工278人次,累计发放劳动报酬177.5万元,有力助推了促农增收。
(责任编辑:何芯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