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3年第3期>>城乡基层社会治理
党建引领聚合力  “铸钢驿站”破难题
公租房安置房社区治理成效初显
发布时间:2023-04-10 19:42:44       作者:熊文件 郑燕梅 吴雨蔓       来源:马冲口街

马冲口街道党工委书记 熊文件

马冲口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郑燕梅

马冲口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吴雨蔓

马冲口街道沙鱼坝社区地处大安区城乡结合部,辖1.5平方公里。辖区内铸钢花园小区、铸钢印象小区分别是自贡市公租房和大安区安置房,常住人口超1万人,其中公租房人口占60%,拆迁安置居住人口占20%,三线建设内迁企业职工及家属占20%。辖区内呈现特殊人员多、治安案事件多、矛盾纠纷多,年轻党员少、稳定就业人员少和群众满意度低的“三多两少一低”特征。

近年来,马冲口街强化党建引领,突出科技支撑,将制度建设贯穿社区自治、法治、德治全过程,以枫桥式社区警务建设作为推进社区治理重要抓手,着力打造“铸钢驿站”社区治理微品牌。“铸钢驿站”在推进“一队两中心三室”(综合服务队、党员服务中心、民情信息中心、社区警务室、红梅党员法官工作室、乔剑调解室)建设过程中,努力实现隐患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矛盾第一时间化解、诉求第一时间回应、服务第一时间到位,社区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一、建体系搭平台,强化“铸钢驿站”组织保障

加强党对“铸钢驿站”的领导,推动战略合作单位、辖区驻地企业、小区红色物业党组织与社区党委联建共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组织体系,强化“铸钢驿站”的组织保障。

(一)组织引领

建战斗堡垒。将“铸钢驿站”作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重要阵地,社区党委统筹“铸钢驿站”运行。把党支部建在小区、建在网格,成立铸钢花园小区党支部、铸钢印象小区党支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筑红色联盟。与自贡银龄医院、倍乐职业技术学校等建立党建红色联盟。整合辖区医院、物业资源,建立资源清单,利用“铸钢驿站”平台实施统筹利用,推动工作结对户互助、公益结对互办的良好氛围。

(二)各方联动

校地合作。“铸钢驿站”与大安校园开展警务联动,为四川轻化工大学、自贡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岗位。与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建立战略合作,挂牌轻化工大学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与法学院合作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基层治理课题专题研讨,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用,为基层治理提供人才支撑。

社企合作。加强社区与铸钢印象嘉汇物业公司、铸钢花园嘉通物业公司的沟通联动,推动红色物业建设,组建铸钢印象红色物业临时党支部,小区物业经理进入社区党委成员,兼任小区支部副书记。实行党组织定期不定期联系共建,成立小区“业委会”“管委会”,构建“业主”、物业、社区三方议事机制,实现小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

(三)党员践行

书记主抓。推动三级书记抓治理,街道党工委书记将“铸钢驿站”建设作为基层党建领办项目,亲自抓项目建设;社区党委书记直接负责“铸钢驿站”运行和日常管理;社区党委副书记或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任“铸钢驿站”下设机构负责人,确保驿站运行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干部下沉。街道领导班子联系到网格,加强业务指导和帮助。通过“万名党员下基层”“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等载体,市区两级挂包部门和街道机关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充实“铸钢驿站”力量。通过定期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主题党日、走访慰问等活动,增强“工作在单位、服务到社区、奉献双岗位”的治理合力。

二、设机构抓运行,强化“铸钢驿站”工作合力

“铸钢驿站”下设综合服务队、党员服务中心、民情信息中心、社区警务室、红梅党员法官工作室、乔剑调解室等“一队两中心三室”。

(一)“综合服务队+社区警务室”建多方联动队伍

统筹社区民警、专职网格、居民组长和物业安保人员力量,组建“综合服务队”入驻社区警务室,围绕发现问题隐患、收集矛盾纠纷、强化治安巡逻开展综合巡查。

一面旗帜统领。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委副书记、驿站综合服务队队长,直接负责社区辅警、网格、小组长和物业安保人员巡逻工作调度。配齐设施设备、统一标识标志、完善制度机制,实现党组织对各方力量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一张清单统筹。制定巡逻职责清单,明确民警、网格、保安、居民组长在巡逻中的责任,构建起力量统筹、职能互补、信息互通的工作格局。

一项机制统管。建立联动巡逻机制,创新“警++保”联动巡逻模式。建立“错时巡逻+分区巡逻”网格化体系,增强辖区巡逻频次,强化治安巡逻力度、隐患排查力度,构建起全域巡逻体系。比如2022年铸钢花园“6·14”火情,实现居民零伤亡、私人财产零损失,主要得益于综合服务队在开展常规巡逻过程中发现及时,第一时间采取断电、拉警戒线、有序疏散群众等措施有效。

(二)“党员服务中心+民情信息中心”搭一站多能平台

整合各方资源,畅通各方渠道,落实民主议事,以“枫桥社区”建设为契机,组建“铸钢驿站”党员服务中心、民情信息中心,构建民情民事多方收集、集中研判、协调处置闭环体系。

畅通信息来源。设置“铸钢驿站”民情信息电话专线,公开社区民警服务电话,建立“‘铸钢驿站’民情信息”微信群。每日汇总驿站综合服务队伍巡逻发现问题、民情信息电话收集问题,动态更新上级交办民生事项、12345信访投诉、110指挥中心转办案件,分类建立安全风险隐患、环境卫生治理、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问题台账。

集中协商研判。建立“铸钢驿站”民情协商机制,分类处置问题信息,分轻重缓急制定中长期和短期整治措施。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急事,由“铸钢驿站”负责人根据事情性质,统筹力量及时处置;涉及民生项目的大事,由“铸钢驿站”负责人每周召集社区、物业及居民代表等集体会商,根据议定事项邀请街道及“两代表一委员”集中研究,形成科学处置意见。比如,2021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群众多次拨打12345举报坝坝舞噪音扰民问题,经集体研判,综合服务队加强巡逻劝导,噪音扰民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规范分流处置。根据“铸钢驿站”民情协商研究结果,规范分流处置民事。对涉及政策咨询由社区安排人员答复;对涉及申请救助帮扶的由居民小组和社区核实后按程序向街道申报;对涉及矛盾纠纷化解、民事诉前调解的由乔剑调解室介入组织调解,并根据需要邀请“红梅法官”介入、轻化工法学院教授专家介入参与;对涉及社会治安管理的由社区警务室综合研判处置。比如,今年市上交办辖区罗某医患纠纷案有极高民转刑风险,综合服务队加强监控、乔剑调解室主动对接市第一医院、社区民警积极参与,经过5轮的磋商协调成功化解,避免民转刑事件发生。

(三)“红梅党员法官工作室+乔剑调解室”筑矛盾纠纷扩大防线

将“红梅党员法官工作室”和“乔剑调解室”集中入驻“铸钢驿站”,实现同址办公,联调联动。

分层递进。对收集到的矛盾纠纷,按照网格调解员、社区调解委员会、乔剑调解室、红梅党员法官工作室的层次,逐级调解、逐级化解,实现矛盾发现在基层、矛盾化解在一线。

衔接配套。将红梅党员法官工作室作为基层人民调解法制保障,为需要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乔剑调解室调解成功案件根据需要申请司法确认;乔剑调解过程视情况邀请红梅法官介入,提高调解成功率。2021年以来,乔剑调解室已累计成功调解案件300余件,其中37件送法院进行司法确认,涉及金额700余万元。

全程跟踪。针对辖区居民到法院提起诉讼的民生案件,由红梅法官主动对接乔剑调解室,按立前调解、立后调解、全程跟踪的形式主导联调联动,努力实现用最简单高效的形式处置诉讼案件。

三、重创新抓赋能,强化“铸钢驿站”效能提升

(一)实施群治赋能

调动辖区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组建65名居民“小管家”服务队伍,协调解决群众身边小问题、烦心事,实施群防群治。

编制服务网络。以居民楼栋为单位,通过“个人自荐+社区党委推荐+街道党工委评议”方式,将居民中有一定威望、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和热情服务群众意愿的居民代表推选为居民“小管家”。在社区建立居民“小管家”服务工作站,由社区分管副书记联系,及时为“小管家”提供各项助力,提升居民“小管家”服务调解能力。

落实岗位职责。统一制作居民“小管家”公示栏并在主要出入口上墙公示,明确居民“小管家”的身份、服务电话及工作职责,提升居民“小管家”公信力。发挥“小管家”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及时协调处理下水道拥堵、窨井盖破损、小区道路维修等群众身边大小紧急事情,常态收集居民诉求、沟通情绪、调解纠纷、反馈办理结果等,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激发工作活力。出台《居民“小管家”队伍管理办法》《居民“小管家”队伍积分兑换管理办法》等,明确加扣分办法,通过积分制兑换奖励、“星级管家”评选等方式,将工作积分与物质奖励和先进评比挂钩。健全完善居民小管家工作例会制度,社区党委定期听取“小管家”意见建议,提升小管家队伍在社区事务中参与感、存在感和成就感,提升居民“小管家”工作热情。

(二)实施科技赋能

运用科技的手段推动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

建信息数据库。建立小区租住人员信息、居住人员信息、特殊困难群体人员、重点关注人员信息台账。结合现有“一标三事”数据,积极推进铸钢信息查询系统,实现数据信息一次采集、综合分析、多方利用。现在公民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居住证业务以及社会保险登记等26项便民事项可在社区办理。

联通设施设备。针对公租房小区管理难题,安装人脸识别监控,接入公安天网。依托公安猎狐工程平台对进出车辆人员实时捕捉前端感知源,构建重点人员的模型,重点人员信息及时推送至警务室,实施精准布控、精准打击。

拓展应用场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积极争取智慧小区建设,探索辖区老年人个性服务。接入电信“智慧乡村”,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加大信息公开和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效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实施文化赋能

结合居民需求和工作实际,在社区治理中赋能文化内核。

深挖地方文化。结合辖区原铸钢厂、机一厂的历史背景,深挖建设历史、人文故事,用图文形式展示当年精神,追忆铸钢历史。打造“铸钢印象”会客厅,唤醒青春记忆,激发当年激情,留住乡愁记忆。

用好党建文化。依托沙鱼坝社区办公阵地,重点突出红色客厅等功能性场所,统筹设置“六站一平台”(便民服务站、养老服务站、青少年活动站、新市民培训站、爱心援助站、志愿者工作站(社会组织孵化站)和数字化管理平台),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搭建平台。推动红色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选树作风正、家风严、威望高的老党员典型,发挥老党员带家风示范引领作用,让一名党员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小区。

传承“三线”文化。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综合文化站等阵地,利用坝坝电影院围绕“传承三线精神”主题组织观看三线建设题材剧、讲好三线故事、展示三线照片等,让老有所忆,青有所悟;深入挖掘整合资源,组建文艺团队,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提升群众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以文化浸润促进基层治理。

在推进公租房安置房社区治理过程中,马冲口街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三个新”成效。一是共建共享添新动力。辖区内居民自觉遵守社区居民公约,积极履行居民义务,以量的积累催生质的变化。响应政府号召,争当疫情防控志愿者,干部下沉、党员带头、全员发动守住了社区防控主阵地。二是社会治安上新台阶。今年以来,沙鱼坝社区警情338起,同比下降22%。其中,治安案件41起,同比下降23%,实现接处警、治安案件双降。社会评价满意度从年初63%提升至91%,群众满意度提高,投诉减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三是社风民风有新变化。2016年铸钢花园刚刚建成入住初期相比,居民高空抛物现象得到全面转变,主动缴纳房屋租赁费比例提升22.7个百分点,主动缴纳物业费比例提升31.6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陈思如)